完善供应体系 确保能源安全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国家能源局 2023年4月17日 3986

4月12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等介绍“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能源生产总量10年增长33%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主战场。章建华介绍,新时代10年来,能源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绿色低碳转型站在新起点。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0年增长2.8倍、达到12.7亿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7.8个百分点、达到17.5%。

能源安全保障迈上新台阶。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生产总量10年增长33%,有力保障了能源供需和价格总体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年均6%以上的增长。

创新发展走上新赛道。清洁能源产业形成全球领先优势,光伏、风电关键零部件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70%,高效光伏发电、大容量风电、“华龙一号”核电、新型储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推进,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章建华介绍,接下来要向纵深推进能源革命,推动能源体系变革呈现“三新”特点:能源结构“新”,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加快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产业体系“新”,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关,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化石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供用能模式“新”,持续增强能源生产供给和储备调节能力,跨区域输送和区域自主平衡并重,推动供用能模式向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等转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介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但当前在并网消纳、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消费利用主动性等方面还面临一定挑战。接下来将重点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保障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统筹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加大新能源项目复合用地用海相关政策研究,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在全社会营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氛围。

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刘德顺说,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需求牵引、数字赋能、协同高效、融合创新”为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推进应用试点示范、推动共性技术突破、健全发展支撑体系以及加大组织保障力度等方面的多项举措,培育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优势。

  聚焦能源安全保障等5个方面 全面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我国生产生活加快恢复,工业用能增速明显提高,能源消费小幅增长,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章建华说,能源行业将聚焦能源安全保障、清洁低碳转型、科技自立自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全面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全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始终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最重要的使命任务,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章建华介绍,一方面,增强化石能源兜底保障能力,发挥好煤炭“压舱石”作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国内原油产量长期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自给率不低于50%,强化煤电支撑性调节性作用。另一方面,提升非化石能源替代能力,形成风、光、水、生、核、氢等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调峰气电、新型储能建设,加强配电网改造升级,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全力推进碳中和碳达峰工作。

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实现能源结构转变,力争未来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到2035年,新增电量80%来自非化石能源发电;本世纪中叶,非化石能源成为主体能源。此外,还要实现能源系统和形态转变,实现能源空间布局转变,加快发展分布式能源、沿海核电、海上风电,实现能源“从远方来”与“从身边来”协同发展。

加快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培育重点产业链和关键环节,不断提高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能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数据链深度融合,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能源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现代化迈进。

释放能源体制机制活力。以法治为基础,加快推进能源法制定以及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以改革为动力,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破解新业态新模式在系统接入、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壁垒。以监管为抓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保护和激发能源市场主体活力。以政策为保障,有序衔接绿证市场、碳市场、电力市场,促进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协同。

积极开创能源国际合作新局面。深入推进与重点能源资源国的互利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合作,巩固拓展能源贸易合作渠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今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 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出现用电紧张

去年,我国有效应对极端高温干旱等严峻挑战,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点时段能源供应总体平稳。今年电力迎峰度夏的形势如何?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梁昌新介绍,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增长。根据研判,今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出现用电紧张。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统筹协调,全力做好5方面工作——

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做好电力供需形势常态化监测工作,汛前继续密切监测云南、贵州等地来水情况及供需形势,充分考虑汛期来水的不确定性,提早准备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

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按照“适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则,督促各类电源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其中,支撑性电源不少于1700万千瓦。持续优化区域主网架结构,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确保电煤充足供应。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建设煤矿手续的办理,推动已核准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煤矿进一步优化工期安排,尽快投产达产。督促各省份密切跟踪电煤中长期合同协议保质保量签订和履约情况,积极做好督促落实和协调工作。

全力做好机组稳发满发工作。督促发电企业落实电煤、燃气的稳定供应,保质保量签订电煤和燃气的中长期合同协议,并加大力度监管履约情况。督促发电企业强化生产运行和设备的运维管理,确保发电机组顶得上、发得出、稳得住。

科学做好负荷管理工作。督促地方引导社会支持、理解、参与需求侧响应,进一步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有效消解高峰时段压力,督促地方进一步优化有序用电方案并精准细化执行。

需求侧响应 / 能源生产 / 分布式 / 能源安全 查看更多
资讯

辽宁消纳“绿电”有新招

辽宁,鞍山。国网鞍山供电公司“菱镁工业虚拟电厂+5G示范平台”大屏幕上,各家电熔镁企业的电炉开启、用电电量等指标不断跳动。 “当前风力充足,新增风电待消纳。”当国网辽宁公司的调度指令传到这一平台,入驻企业迅速响应,60公里外的辽宁东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足马力、提高负荷,总容量超8万千伏安的10余座电窑炉马上启动,有效避免了风电弃用。 实现用电调节更加智能,依靠的正是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搭建起的“

资讯

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解读《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之六 打造新型配电系统 促进新主体新业态快速健康发展 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 宋立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配电网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实现电力安全保供、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87号,以下简称《

资讯

Acrel-2000ES储能柜能量管理系统

1、行业背景 2022年已并网的储能项目中,用户侧并网占比为8.36%,其中工商业储能规模为占比为98.6%。随着各省市的峰谷价差拉大,部分省市可实现两充两放,工商业储能会更加具有经济性,加上限电政策的影响,工商业储能将在2023-2025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增长点。 工商业储能是用户侧储能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当前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峰谷套利、需(容)量管理、应急备电、动态增容及需求侧响应。 如何通过

资讯

石家庄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项目建成

3月19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调控管理平台功能全部上线,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项目建成。 近年来,石家庄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在正定县先行试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模式。 石家庄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模式以建设“源网荷储”协同发展体系为中心,构建“主网—配网—台区—用户”四层级智慧能源架构,搭建“村—乡—区—城”场景应用的三维实践路径,

资讯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将“提档升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文件《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 《意见》明确,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

资讯

【最新最全】全国工商业储能补贴政策汇总!

编辑/国际能源网团队 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

资讯

“渝”光同行 储链未来 | 2024重庆分布式光储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圆满收官!

早春三月,恰逢两会盛事; 风暖人勤,正是奋斗时节。 3月7日,由光伏产业网联合重庆市低碳协会、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4第二届重庆分布式光储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落地大美山城。来自地方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导、权威专家、光储行业领军企业代表、优秀经销商等近7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新模式、新通道、新路径,为已然站在大发展、大跨

资讯

新型储能项目在坪山投运 加速推动新能源+储能融合发展

深圳大力推动的新能源+储能产业又有新项目落地。近日,小桔能源联合中国电气装备投资公司建设的深圳坪山沙湖站配储项目正式投运。双方依托各自在电气装备制造、技术平台等优势,加速推动新型储能发展,进一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当前,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快充车型密集发布,为满足车主快速充电需求,各城市也在加速超充布局。这使配电网和运营商面临较大压力,而充电站的合理配置储能,可缓解配电网压力,降低充电运

资讯

五大关键要素 聚合视角下虚拟电厂商业模式的再探索

编者按 随着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与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虚拟电厂作为智慧能源管理的新模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我们的视野。 (来源:微信公众号“朗新研究院”作者:尚帅、张振烨) 2023年开年之际,朗新研究捕捉到了这一趋势,推出了【“虚拟电厂大家谈”】系列稿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年来,朗新研究院持续深耕该领域,紧密跟踪行业动态,力求为大家提供更加前沿和专业的洞见。 如今,我们再次策划了全

资讯

亿纬储能&美的武汉制冷12MWh分布式储能运营项目正式投运

近日,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储能”)与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武汉制冷”)合作的武汉美的12MWh分布式储能运营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是亿纬储能在华中地区的首个10kV中压并网项目,也是亿纬储能在武汉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打开了华中区域用户侧储能项目的新序幕。 武汉美的12MWh分布式储能运营项目位于美的武汉制冷厂区内,装机容量达3.78MW/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