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虚拟电厂如何用好智慧绿电(经济聚焦)
本报记者 辛 阳 胡婧怡 核心阅读 精准控制负荷,智能响应指令,日常监测能耗……作为联通供电和用电主体、实现自主协调优化控制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位于辽宁鞍山的菱镁工业虚拟电厂,近年来积极助推当地的菱镁产业实现用电智慧化、生产绿色化、发展可持续化。 走进辽宁鞍山海城,大型货车奔驰而过,企业厂房鳞次栉比。这里是国内重要的菱镁产品生产基地,菱镁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辽宁菱镁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5%,
看虚拟电厂如何用好智慧绿电
核心阅读 精准控制负荷,智能响应指令,日常监测能耗……作为联通供电和用电主体、实现自主协调优化控制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位于辽宁鞍山的菱镁工业虚拟电厂,近年来积极助推当地的菱镁产业实现用电智慧化、生产绿色化、发展可持续化。 走进辽宁鞍山海城,大型货车奔驰而过,企业厂房鳞次栉比。这里是国内重要的菱镁产品生产基地,菱镁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辽宁菱镁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5%,其中鞍山又占全省的95%,
《广西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3—2030年)》:储能装机3GW,鼓励“一站多用”
储能之音获悉,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 《广西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3—2030年)》(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由示范应用进入商业化应用初期并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全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万千瓦左右,其中集中式新型储能并网装机规模不低于200万千瓦。到2030年,新型储能实现全面市场化、多元化发展。 在规划布局上,《规划》强调, 要集中建设,高效利用
政策库|新型电力系统怎么干?国家能源局提出了27条意见
随着我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新能源发电装机大幅增长,电力电子设备高比例接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混联运行,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功能形态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低惯量、低阻尼、弱电压支撑等问题凸显,电力供需失衡引发频率、电压等稳定问题的风险增加,故障形态及连锁反应路径更加复杂。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做好稳定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那么新型电力系统应该怎么干?4月24日
国家能源局:按需建设储能 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在科学安排储能建设方面,一是按需建设储能。二是有序建设抽水蓄能。三是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指出,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电力系统仍将维持以交流电为基础的技术形态,交流电力系统稳定问题将长期存在。随着我国能源电力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电力系统稳定工作是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目标,统筹发输供用储各环节的系统性全局性综合性工作,是电力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我局起草了《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
国家能源局:按需建设储能,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提出,深挖电力负荷侧灵活性。整合负荷侧需求响应资源。将微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户侧源网荷储一体化聚合等纳入需求侧响应范围,推动可中断负荷、可控负荷参与稳定控制。完善负荷控制手段。建立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市场地位,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负荷控制建设和运
国家能源局:按需建设储能
储能之音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强调, 科学安排储能建设 。 按需建设储能。 根据电力系统需求,统筹各类调节资源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各类型、多元化储能科学配置,形成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的电力调节能力,更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灵活运行,改善新能源出力特性和负荷特性,支撑高比例新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怎么干?刚刚,国家能源局提出了27条意见
随着我国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新能源发电装机大幅增长,电力电子设备高比例接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混联运行,电力系统生产结构、运行机理、功能形态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低惯量、低阻尼、弱电压支撑等问题凸显,电力供需失衡引发频率、电压等稳定问题的风险增加,故障形态及连锁反应路径更加复杂。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做好稳定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那么新型电力系统应该怎么干?4月24日
确保电力平稳迎峰度夏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快速恢复,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供压力加大。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增长,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因此,必须提早布局做足准备,确保电力平稳迎峰度夏。 每年夏季电力保供都是一场硬仗。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能源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能力建设,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能源企业积极扛起电力保供责任,为迎峰度夏电力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