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时代王浩:高安全储能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在第七届未来能源大会“全球CTO论坛”上,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海外营销中心总监王浩作了题为《高安全储能系统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

王浩介绍,山东电工时代隶属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长期聚焦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关键部件研发与集成。近年来公司发展迅速,已跻身全球储能集成商前十。王浩指出,当前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依然是悬在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中国电池工业网统计,截至2025年5月,全球共发生储能安全事故167起,其中大多数由系统过热引发。热管理不当不仅缩短电芯寿命、造成内阻不均,还会诱发热失控。当温度超过200℃时,电芯内部可能释放可燃气体,若控制不当将导致严重事故。因此,高效的热管理是储能系统寿命、效率与安全的关键。
王浩指出,储能系统的散热技术经历了从风冷到液冷的发展。风冷系统受限于空气导热性能,温差普遍在5℃左右;液冷技术将温差控制在3℃以内,但随着单舱容量提升至6兆瓦时甚至更高,传统液冷已难以满足需求。依托母公司在变压器油冷领域70余年的技术积累,电工时代研发出了浸没式高安全储能系统,将成熟的油冷理念引入储能领域。
浸没式技术在计算机和数据中心领域早已成熟。王浩介绍,早在1960年代,IBM就将浸没式技术用于芯片散热,2011年中科曙光、2017年阿里巴巴均在数据中心采用。2023年,广州梅州储能电站成为全球首个落地的浸没式储能项目,标志着该技术正式进入储能行业。
王浩指出,浸没式储能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高效散热、高安全性和长寿命。浸没液可直接与电芯接触,导热性能远高于空气,同时具备良好的绝缘、阻燃特性,且无腐蚀、不易挥发。电工时代采用的碳氢类GTL合成油环保、安全,替代了传统的含氟冷却液。
在热失控实验中,普通PACK的温度可超过400℃且持续上升,而浸没式PACK升温至300℃后迅速降温,30分钟内恢复常温且无燃烧现象。即便在开盖、充足供氧条件下引燃,火焰也能在5秒内自行熄灭,验证了浸没式系统出色的热抑制与安全性能。
性能测试显示,在32℃环境下,浸没式PACK内52颗1C电芯的温差仅1.4℃、压差100毫伏以内,而普通PACK温差达6.6℃、压差207毫伏。王浩指出,这种温控能力带来了更高的系统效率和超过20%的寿命提升。为确保系统长期可靠,公司在密封设计上采用了O型圈结构、自动焊接工艺和多重气密检测。
目前,浸没式储能系统已在济南超充站、东营津辉、山西煤矿备用电源等多个场景落地运行,表现稳定。随着储能能量密度提升和快充快放需求增加,浸没式技术有望在大储、超充站、AI算力中心等新兴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王浩最后表示,浸没式储能技术不仅有效提升安全性与系统效率,还能显著降低运维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未来,电工时代将继续深化研发,与行业伙伴共同推动储能系统迈向更高的安全与可靠,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