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电碳地图”为城市降碳精准“导航”

国网英大金融 2022年5月31日 4127

近日,国网湖北电力首款“双碳”数据应用产品——“电碳地图”上线。该地图可测算、监测和展示湖北省35个主要碳排放行业的碳排放数据,实现了湖北全省从电量看碳排放的全景动态展现。

作为我国“双碳”能耗监测系统构建的重要体现,近年来,电碳地图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其通过为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水平及节能增效水平提供精准“画像”,对碳排放情况开展过程监测与分析,促进企业与行业绿色发展,引导城市能源消费向清洁低碳转型。

多地试水电—碳—能数据联动

记者了解到,湖北此次推出的电碳地图,深度融合了省内能源消费数据,打通了“电—碳—能”数据链条,通过建立地市用电量与碳排放联动模型,形成湖北电网14地市电—碳地图,可对35个主要碳排放源行业的碳排放变化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与此同时,通过历史碳排放数据和电力数据的关联,电碳地图还可计算出更具时效性的碳排放数据,从而解决了碳排放数据滞后难题。

“除湖北外,浙江、厦门也已推出类似概念,利用电量数据开展碳排放核算,同时与能耗、产业等领域相结合,衍生出不同电碳地图模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潘荔说。

如2021年,福建厦门率先搭建电碳生态地图,以电力大数据融合煤、油、气、热等各类能源消费数据,实现从电量看碳排放全景;同期,国网浙江舟山供电公司也研发了“电碳指数”模型,集成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电、气、煤、油等能耗数据,精准统计、分析和赋码,得出“电碳指数”,即每消耗1度电所对应的碳排放量。

为城市降碳勾勒路线图

“电碳地图是以电力数据为核心,在能源消费侧对区域碳排放进行核算。”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城市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江海燕表示,通过电碳地图,可以精准定位碳排放对象,有效缩短碳排放核算周期,提升碳能管控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也保障了碳排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江海燕进一步介绍,传统区域碳排放核算工作主要依赖于对能源供应侧的“一次能源”和“净调入电力热力”的数据检测,并将其作为基础核算数据,但这类数据往往统计周期长、准确度低。而电碳地图可实时采集分析电力数据,并进行碳排放核算,能够有效提升碳排核算、监测和分析的时效性与准确度

“电碳生态地图的应用,一方面可有力支撑政府科学制定减碳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提供精准导航;另一方面,可为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水平及节能增效提供精准画像,加快企业及行业低碳转型。”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巍说。

一城一策完善数据生态圈

应用前景广阔的同时,电碳地图也面临数据共享阻滞、碳能考核不合理等难题。

江海燕表示,从建设基础看,当前能源数据开发、共享、交互机制还不通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电碳地图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前,能源数据的采集、购买、使用等具有一城一策的特点,未来亟需建立各品类能源有效交互的激励机制和商业模式。”

不合理的碳能考核指标无疑会阻碍电碳地图的快速发展和有效应用。“在碳能核算框架调整阶段应适当松绑考核要求,鼓励各区域快速调整思路,从而更好支撑电碳地图这类智慧化管理平台发展。”江海燕说。

葛巍建议,未来还应面向企业提供自主申报、普惠算碳的绿色通道,引导企业自主记录碳排放数据,同时加快完善“政府—电网—企业”多方参与的数据生态圈,共同提升碳精度。“可在算碳、观碳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企业碳账户体系,为用户提供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等生态服务,以增强电碳地图融碳、降碳能力,帮助政府和企业掌握区域碳排放变化的趋势,从而完成管碳、降碳的完整闭环,促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能源报 / 绿色金融 / 碳排放 / 大数据 查看更多
资讯

谢戎彬:中国能源报将持续为能源行业发挥风向标作用

6月1日,2023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年会在京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联合主办,会议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推动发展绿色转型”为主题,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更好地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出席会议并致辞。 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 能源行业规模体量大、关联作用强、影响范围广。能源安全是

资讯

2023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在瑞安召开

中国能源报记者丨杨梓 6月29日,2023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CIEV)在浙江瑞安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温州市人民政府、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共同主办,中共瑞安市委、瑞安市人民政府承办。大会以“新汽车、新技术、新生态、新机遇”为主题,来自整车及头部零部件企业、行业机构、科研院所及高校等领域的700余位专家学者

资讯

【中国能源报】绿色塞上 澎湃脉动

作者:李莹洁祁玉金包兆鑫 绿色塞上澎湃脉动 ——国网宁夏电力推动能源转型赋能绿色发展   12月4日,“宁电外送”累计电量突破6000亿千瓦时,达到6002亿千瓦时,凸显了国网宁夏电力全力服务地方能源转型、助力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利用的实践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网宁夏电力贯彻国家能源战略部署,先后建成投运宁夏至山东、宁夏至浙江

资讯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完美例证

7月3日,第2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诞生了。从第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中国只用了1年零5个月的时间。这个速度令人惊叹! 众所周知,在国内汽车市场上,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占据着大多数市场份额;到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新车市场上的份额已经上升到27.7%,远超14%的全球平均水平。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第一,市场份额超过60%。出口量连年持续快速增长,今年前5

资讯

《中国能源报》:坚强电网织锦绣 巴蜀大地谱新篇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员工对城市配网线路及供电设备测温巡视,以保障春节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国网四川电力/供图 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四川甘孜二郎山对500千伏甘蜀一、二线开展特巡。孙琦/图 雅中换流变压器运输是国内迄今为止条件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大件运输项目。图为运输队伍行至“九道拐”时的场景。安伟/摄 雅中至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张超/摄 ±800千伏布拖特高压换流站航

资讯

中国能源报:(公司 整版)用心点亮美好生活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2022-10-1721版 用心点亮美好生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国网辽宁电力持续优化供用电营商环境 ■宋青 “我有一个向往,把美好生活点亮;走过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守护万家灯火幸福安康……”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辽宁电力”)一直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辽·亮》。这首歌唱出了辽宁电力人的心声,也是国网辽宁电力十年来优化供用电营商环境,持续打造“辽·亮”品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

资讯

【中国能源报】宁夏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投运

  本报讯12月12日,中核(宁夏)同心新能源有限公司泉眼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一次性带电成功。   作为宁夏首个电网侧共享储能项目,这一“超级充电宝”的成功并网,标志着宁夏电网“储能+”时代全面开启。截至目前,宁夏已备案65个新能源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规模为958万千瓦/1978万千瓦时,计划年底并网135万千瓦/270万千瓦时。   吴忠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风光资源得天独厚。中核(宁夏

资讯

中国能源报: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2月11日甘肃黄龙抽水蓄能电站开工。该项目是围家能源局发布《围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和《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长期开工建设项目。 电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境内,是陇东南开工的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约153 亿元总装机容量为2100兆瓦安装了6台单机容量为350兆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设计年发电量23.50亿干瓦时,年抽水电量31.

资讯

中国能源报:国网天水供电公司打造“电管家”团队 提供一揽子服务

“多亏了‘电管家’团队及时通电,我们才能按时开工。”12月5日,在天水市麦积区颖川河孵化园建设项目现场,项目建设负责人李随安对天水供电公司提前19天为建设工地的临时用电项目送电表示感谢。 据李随安介绍,他们这个项目距离电源点较远,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天水供电公司接到用电申请后,第一时间组建“电管家”团队与其对接,并从团队中选出2名党员担任“双经理”在施工现场驻点,及时协调处理施工用电问题,并合理规划

资讯

【中国能源报】国网宁夏电力:拥抱“沙戈荒”上的“绿动能”

  到“十四五”末,宁夏新能源装机将突破5500万千瓦。国网宁夏电力将全力保障实现新能源发展的两个50%(新能源装机占比50%,发电量占区内售电量5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宁夏积极落实“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部署,依托腾格里沙漠的丰富资源,稳步推进建设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作为自治区能源清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