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生长绽青春
本网讯 3月31日,共青团甘肃省委公布了2022年“甘肃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国网武威供电公司青年员工杜阳从全省各地、各行各业优秀青年中脱颖而出,获评“崇德守信好青年”殊荣。这是对他10年的坚持与奉献的高度肯定。
杜阳于1992年1月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大院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浓厚情谊,让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生了根、发了芽。
随着年龄渐长,每天目睹着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父亲身体力行地帮助老弱病残,杜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助老扶弱、扶贫济困、捐资助学。
2010年9月,杜阳踏上了去宁夏银川求学的道路,也开启了他“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公益之路。
2011年3月23日,时任银川能源学院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的杜阳在去固原市海原县开展野外调查时,两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引起了他的注意。闲聊中,杜阳得知,他俩正在海原县一中就读高一,成绩优异,但是因家庭生活困难即将辍学。
“他俩家境困难程度几乎超出常人想象。”如今回想起来,杜阳依旧唏嘘不已。
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境遇。做完调查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的杜阳一想到两个小伙子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羡慕,久久无法入眠。当晚,杜阳做出了每月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拿出400块钱来资助两个小伙子完成学业的决定。而杜阳当时全部的生活费是800块钱。由于一半的生活费资助了他人,杜阳就利用课余时间去发传单、当销售、做家教来补贴自己。
2013年7月,当得知自己资助的两个小伙子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杜阳比当年自己考上大学还要激动,当即带着两个小伙子去“改善生活”,并鼓励他们在大学里要继续认真学习,争取将来有更好的成绩。
当两个小伙子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杜阳也进入了国网武威供电公司,走上了工作岗位。在这里,杜阳接过父亲“小蚂蚁爱心公益群”的接力棒,将爱心之路越走越宽。
2013年11月15日,杜阳跟随父亲第一次走进了民勤县东坝镇孤寡老人杨立新的家。破败漏风的院墙、没有玻璃的窗户、土炕上难辨真面目的被子下漏出的枯瘦嶙峋的手让杜阳大为震撼。十一二岁就失去了爷爷的杜阳忍住即将滚落的泪水,扶起躺在土炕上的杨立新老人,把带来的罐头喂到老人嘴里,陪老人拉家常、说悄悄话……从此,杜阳就成了老人家的常客,一有时间就往老人家里跑。渐渐的,老人家的院墙砌新了,屋子里的窗户上有玻璃了,土炕上不再是一张草席,有了褥子和床单,杨立新老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也愿意出门晒太阳了,邻里们都以为他们是一对亲爷孙。
像杨立新这样的老人,杜阳和父亲的笔记本里记录了有近百个。2014年,杜阳成为“小蚂蚁爱心公益群”的“主力队员”,他与父亲一起帮扶残障人士、残疾儿童、孤寡老人、环卫工人、退伍老兵,捐赠的电器、衣物、被褥、煤炭、米面粮油、化肥地膜等折合人民币约40余万元。2018年,杜阳带着新婚的妻子也李聪加入了“小蚂蚁爱心公益群”。
在杜阳看来,做公益除了给予物质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除了捐款捐物,杜阳和妻子还经常看望慰问对象,和他们闲话家常,帮他们洒扫盥洗、缝缝补补。在他们的帮助下,夹河七案一社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李秀清夫妇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开始盘算买卖土特产,想自己挣点钱,减轻小杜的负担;患有眼疾的曹大明老人细心照顾着杜阳给他送来的3只母羊,现在羊已繁殖到12只,有了自己的“养老金”;特殊教育学院的孩子们正努力学习,希望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长大后也能为这个世界做一点贡献……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是杜阳做公益以来一直的坚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华夏大地笼罩在灰色阴霾之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杜阳和父亲行走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尽全力做好驻守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先后捐赠了价值5000余元生活物资,为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捐款2000元。
爱人者,人恒爱之。2021年4月,杜阳被共青团武威市委、武威市青年联合会评为“新时代武威好青年”。2022年3月被共青团武威市委、武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武威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说到自己的荣誉,杜阳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他说,正如父亲曾经对他说的那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能为困难群众做一点事就做一点,能为社会尽一份力就尽一份力。如果一点善举能唤起更多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那么他和父亲所做的这些才更有意义。
这个憨憨的年青人,他最大的梦想是以爱唤醒爱,以爱吸引爱,以爱传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