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电力动脉 推进优势资源转化
——十八大以来公司疆电外送工作综述
О记者靳旭
7月15日,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结算部的办公室里一番忙碌的景象: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双手不停地敲打键盘,急促的脚步穿梭在各个办公室之间……当6月份疆电外送结算数据敲定之后,所有人脸上不由流露出一丝笑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全面推进疆电外送通道建设,持续扩大疆电外送规模,目前已建成4条超特高压外送通道,优势资源通过外送通道将新疆和内地省份互联互通。
数据显示,疆电外送自2010年启动以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计外送电量5474.72亿千瓦时。
升级骨干网架外送规模实现新突破
新疆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因为远离内地市场,而本地的消纳能力有限,长期以来新疆的能源资源难以变成更多的真金白银。通过建设超特高压电网实现疆电外送,是将新疆本地的宝贵资源进行合理转化的必由之路。
2010年11月,新疆750千伏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第一通道建成投运,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历史,开启了疆电外送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支持疆电外送通道建设,促进新疆优势资源转化,在建强电网网架上持续用力。
新疆750千伏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第二通道和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石怀平摄
2013年6月,新疆750千伏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第二通道建成投运。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电力的需求,并加快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与超高压输电相比,特高压输电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占地省等优势,尤其适合远距离大规模输电。
2014年1月,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建成。
2019年9月,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建成疆电外送第四通道,首次将新疆电能直接输送至华东地区用电负荷中心。至此,新疆建成“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的大电网格局。
随着外送通道的逐步增加,外送范围逐步扩大,电量随之水涨船高。如今,疆电外送范围已覆盖全国20个省区市,疆电外送电量由2010年的30亿千瓦时扩大至2021年的1224亿千瓦时,规模增长约40倍。
精心运维守护畅通外送通道
7月4日,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年内外送电量突破300亿千瓦时大关,同比增长6.5%,平均每日向华东地区输送1.62亿度电能。截至当天,该工程已平稳运行1013天。这些喜人的数据背后,离不开电网人的精心守护。
近年来,±800千伏天山换流站、±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每年都会迎来一次综合停电大检修,及时消除设备隐患。“2020年10月11日,昌吉换流站迎来属地化管理后的首次综合检修,常规情况下,特高压换流站的标准检修工期是15天,但安徽古泉换流站的检修工期只有13天,两端必须同时完成工作,检修的压力非常大。”昌吉换流站站长王鸿现在回忆起来还记忆深刻。
为了保证检修顺利完成,公司引入了工业视频、5G布控球、机器人等新技术手段,组织1522人参与检修,执行操作任务1035个,完成例行检修项目9043项,最终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检修任务。
±800千伏天山换流站年度综合检修,施工人员对设备进行试验。胡晓武摄
与此同时,公司在日常还加强电力供应保障,建立专项运维保障机制,开展直流专业运行、检修及输电专业联合巡检,通过在线监测、带电监测等,加强对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控,精准评价符合对设备影响,确保外送通道畅通。
与换流站不同,输电线路运维需要跋山涉水、穿越戈壁、风餐露宿。从昌吉出发,沿着连霍高速一路向东到达哈密境内,500千伏、750千伏、±800千伏、±1100千伏输电线路“手拉手”“肩并肩”矗立在茫茫戈壁滩。
为守护疆电外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东疆运检分公司110人长期驻守哈密,保障哈密境内26条2649.433千米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2017年10月,送变电公司参与±800千伏天中直流综合大检修,200余人爬上60米的高空,顶着“秋老虎”的尾巴挥汗如雨。
2021年6月,哈密地区如期迎来了38度高温天气,在大家都在家里感受着空调带来的凉意的同时,东疆运检分公司全体员工奋战在750千伏敦哈一二线间隔棒大修现场,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为期10天更换3007支间隔棒,109余人没有抱怨、没有偷懒,只为心中的信念,为外送通道保驾护航。
为了降低运维检修安全系数,提高工作效率,输电线路运维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应急演练、使用无人机辅助人工进行输电线路巡视,改进提升带电作业工具……使出洪荒之力,守护疆电外送通道安全运行。
提升消纳空间释放能源红利
新疆具有突出的“风光”资源优势,风能资源储量、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均居全国前列。
截至2022年6月30日,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达到11000.99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容量3752.2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2460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1292.2万千瓦,占新疆电网装机总量的34.11%,为促进风电、光伏发电实现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跃升发展打牢基础。
在哈密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内,一排排光伏板晒着“日光浴”,哈密弗光聚光光伏电站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光伏板运行情况,确保发电效率。
“与普通光伏板发电项目比,聚光光伏使用双轴精密跟踪发电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发电稳定性。”光伏电站负责人段梦琪介绍,2020年该站发电量近400万千瓦时,较前一年明显提升。
乌鲁木齐达坂城区的风电场与输电线路。周广科摄
从2010年实施疆电外送以来,到2022年6月底累计外送新能源电量1523.47亿千瓦时,实现了用新疆的一阵阵风、一束束光点亮华东、华中地区的万家灯火。
外送新能源电量规模的不断扩大,还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援疆”政策。自2016年开始,自治区政府与内地多个省份签订电力外送协议,“电力援疆”规模持续扩大。目前,“疆电外送”省份达到20个省区市。同时,公司发挥西北大电网统筹调度优势,依托“援疆电量库”机制,积极开展跨区现货交易,促进新能源消纳。
疆电外送规模的扩大,吸引了华能、华电、中电投、大唐等数十家大企业大集团来到新疆投资建厂,把新疆丰富的风、光、煤资源就地转化成电力,助推新疆能源利用转型提速。数据显示,四条外送通道累计投资842亿元,带动经济效益超过1100亿元,惠及2.5亿人口,直接和间接增加就业岗位2.8万个。
7月2日,由哈密粤水电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8台6.25兆瓦风机通过72小时试运行,实现顺利并网。这标志着目前新疆单机容量最大风机并网投运。
该项目所在的哈密十三间房片区又称“百里风区”,是新疆九大风区之一,2022年开工建设风电项目14个,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哈密粤水电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东彪介绍,此次投运的风机相较于原有的1.5兆瓦机组,风能利用率提高了40%,征地面积减少60%。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4亿千瓦时,按标准煤换算,一年可节约标煤4.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4万吨。
目前,哈密北—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在加紧推进,预计到2025年新疆将形成“内供七环网、外送六通道”的主网架新格局。公司也将借助新疆能源资源禀赋优势,沿着疆电外送大动脉,将源源不断的能源资源“化身”电能送入千家万户,助推新疆能源利用转型提速,为新疆和内地省份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信息来源:公司宣传部,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