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 西藏日报客户端:电力助力乡村振兴 古村落绽放新活力
“只要找对路,勤劳努力肯吃苦,不愁赚不到钱。”说这话的顿珠,是山南市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斗玉村珞隅绿色农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人。
斗玉村,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平均海拔3100米以上,常年日照长,雨量大,气候宜人,是山南市唯一的珞巴族群众聚居地。有语言、没文字,过去以打猎为生,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
2008年,斗玉村与乡、乡与县通了简易便道。2014年,总投资3810万元的斗玉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正式开工,改造50户民房、新建23户民房。2018年,西藏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斗玉村新建民居35户。
土生土长在斗玉村的顿珠赶上了好政策。2016年,顿珠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走出家门前往云南西双版纳学习茶叶加工技艺。学成归来,2017年成立了斗玉村珞隅绿色农产品合作社。顿珠依凭珞巴族世代饮用的野生犀鸟茶,采用现代红茶烘制技艺,生产销售特色农产品,致力把绿色健康的犀鸟茶推广出去。“合作社有炒茶车间、包装车间、仓库、产品展示间和销售点,炒茶机、抹茶机、风干机、包装机、真空机都是从内地采购的现代化设备。100多亩的犀鸟茶树全部是天然野生树种,目前长势良好,我们生产的野生犀鸟茶市场前景广阔,销售额逐年增加。”顿珠说,“现在野生犀鸟茶年产两三千斤,销售额可达20万元,8月至10月采摘生产旺季需要雇佣当地村民50多人,让村民也实现了增收致富。”
如今的斗玉村,水泥路平坦纵横,独具特色的两层藏式“小康房”鳞次栉比,太阳能路灯、垃圾填埋池、给排水系统等民生硬件设施齐全,户户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乡村美了,农家富了,珞巴族人的日子越过越美。“如今用电有了保障,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更好了。”正在遛弯的旦增老人,是一名刚退休的村医,他告诉记者,这一切,国网三林供电所功不可没,是“电”让斗玉村充满活力。
2022年12月,西藏首个星级乡镇供电所——国网三林供电所正式挂牌。供电所充分利用党员先锋服务队、电力摩托车服务队灵活便捷的优势,为5个乡、27个行政村、2500多户近万名群众提供时刻待命的优质供电服务。
在三林乡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所长旦增旺堆,对斗玉村的用电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以前,斗玉村家家户户烧松树枝取暖、照亮、生活,后来利用小水电发电,电不够用且电力不稳定,没电是常事。2013年,斗玉村接入大网电。2014年,斗玉村农网改造工程启动,拆除全村老旧架空线路,安装315千伏安箱式变压器,实施电缆入地。同时,日常服务中,供电所服务人员还义务指导看不懂家电说明书的村民快速掌握家电操作技巧,无偿更换破损的入户线,开展安全用电宣传等等。
用电安心、放心、省心,斗玉村村民的小康路越走越宽。斗玉村依托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珞巴族服饰合作社、木碗加工、竹器编织,如今,还有15户村民盘算着开办家庭旅馆、餐馆,用电将再迎高峰。“随着斗玉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我们根据斗玉村用电需求,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将斗玉村纳入中低压电网升级改造计划中。”旦增旺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