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闽粤联网竣工投产!福建广东两省电网首次实现互联互通
人民日报客户端9月30日报道:
9月30日,闽粤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产。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闽粤联网工程,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电力项目。工程于2021年4月正式开工,总投资32亿元,在福建新建1座直流背靠背换流站,通过两回500千伏交流线路分别与福建电网和广东电网连接,输送容量200万千瓦,线路全长303公里。
闽粤联网工程示意图。
工程建成投运,进一步增强了两省供电保障能力,助力构建区域大循环能源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0摄氏度线不断南移,南方省份冬季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电网负荷夏冬两季“双峰”特征突出。闽粤两省经济发展快、用电需求大,预计到2025年,两省最大负荷将分别超过5800万千瓦、1.8亿千瓦。福建电网和广东电网紧邻,电源结构与用电特性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在自平衡基础上具有一定外送能力。而广东是典型的受端电网,预计2025年接受西电东送电力占最大负荷比重近30%,接受外来电力空间大。闽粤联网工程建成投运,有利于充分发挥福建省能源资源储量优势,进一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保障能力,对于保障福建、广东安全可靠供电,服务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建成投运,进一步推动了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福建清洁能源储量丰富,外送潜力大,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将超过5100万千瓦,增长幅度超过20%。“十四五”期间,闽粤两省风电等新能源将迅猛发展,总装机预计超过4000万千瓦,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福建水电与广东受入的西南水电分属不同流域,来水相差近2个月,统一协调调度下,二者具有良好的跨流域季节互补性,能提高水能利用率。“十四五”期间,通过闽粤联网工程,两地季节性送电电力可达到50万千瓦以上。
图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闽粤联网线路工程#150塔。高晓纬 摄
据了解,工程建成投运,进一步促进了电力余缺互济、互为备用,实现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福建与广东位于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差异,广东和福建两省同时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可能性较小。闽粤联网后,一旦面临台风、暴雨、洪灾等自然灾害,其中一方可紧急支援另一方,降低电网运行风险,提升极端条件下的保供电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此外,由于福建和广东两省产业结构不同,日用电特性、月用电特性上存在差异,日高峰和月高峰时段不同,具有错峰效益约240~310万千瓦,此外,由于两省电源结构不同,调峰能力具有明显互补性,存在110万千瓦~150万千瓦的调峰效益,有利于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闽粤联网工程充分吸收借鉴了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等前沿技术领域最新成果,能很好地适应两网互联技术要求,使用无功补偿装置、遥感影像、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电网三维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技术来优化线路路径,推动工程进展。工程创新应用了新型6英寸晶闸管构建大容量换流阀,在相同换流容量下直流电压降低20%、换流器损耗降低15%、阀厅占地减少15%;首次研发应用混合式有源滤波新技术,系统谐波滤除能力提高8倍以上;应用高可靠性换流变压器、干式平波电抗器、大通流能力套管等先进装备,关键设备绝缘水平提高30%以上、通流能力提高20%以上;首次应用换流变快速保护新技术,保护动作速度提高50%,全面提高设备和系统安全性,实现工程本质安全。工程进一步推动了电网技术创新发展,有力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推动中国电力行业科技实现新一轮升级突破。
图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闽粤联网线路工程#150塔。高晓纬 摄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表示,福建、广东是经济大省、经济强省,也是能源电力负荷中心。闽粤联网工程的竣工投产,促进了闽粤两地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实现了两省电网的互联互通、余缺互补、应急互备,显著增强了两省供电保障能力,将在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促进能源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提升省际之间电量余缺互补和紧急事故支援能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