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优势突出 宁夏加速储能电站并网投运
12月13日,宁夏电网容量最大的共享式储能电站项目—宁夏穆和200兆瓦/400兆瓦时新能源储能电站顺利接入宁夏电网。而仅仅6天前,宁夏首座电网侧大型独立储能电站泉眼第一储能电站(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成功并网启动。
储能电站采用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以对电能进行存储、转换及释放,相当于为电网加装了大型“充电宝”。当发电厂发电量超过用户用电量需求时,储能电站可将富裕的电量进行储存。当用电高峰时,储能电站可以将储存的电量按照用电缺口进行释放,利用“削峰填谷”的调节原理,缓解高峰供电压力,对改善地区电力供应和电网调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储能电站在电网的应用对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也具有重要作用。协同推进降碳、扩绿,必须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占比约83.4%,其中煤炭占比仍高达56%。如果传统能源逐步退出不是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而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发电波动性、间歇性大,精准预测难度大,给现有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储能电站作为电网额外的备用容量,可以实现动态供需平衡以及提供调频调压辅助服务,有效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增强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宁夏作为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能源占比高、外送大,公司在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储能电站建设发展,结合宁夏电网电源特点、网架结构、负荷特性、外送需求和新能源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储能建设和运行的若干意见(试行)》,推动政府主管部门出台储能配置、发展规划和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等相关政策。
“因疫情原因,我们项目建设工作相对滞后,感谢中卫供电公司为我们安排专人提供技术指导,优化并网前期工作流程,确保我们如期并网。”宁夏穆和200兆瓦/400兆瓦时新能源储能电站负责人龚磊说。
为做好储能项目并网服务工作,公司持续跟踪配套送出工程、储能场站建设进度,精准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并网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新能源企业并网前期服务。疫情期间,为确保新能源项目顺利并网,公司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在满足防疫管控要求的前提下保障人员、设备、材料有序进场施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线上技术监督工作。
此外,公司修订了储能调度管理规定,对储能并网、验收、调试、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严把储能并网技术关和安全关,强化储能调度合规性管理。
“储能电站采用电化学电池进行储能,存在热失稳造成电池易燃易爆的风险。我们针对这一特点,按照相关规定,加强验收,杜绝设备‘带病’投运。”中卫公司新能源管理专责邹志勇介绍了储能电站并网验收的特别之处。
日前投运的泉眼、穆和两个储能电站,总投资达11亿,单次充电可储存高达60万千瓦时的电能,相当于450户居民一年的生活用电,可供15万户四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万吨。
为了让储能电站并网后发挥更大作用,公司细化完善储能调度调用策略,制定日前市场交易组织流程和日内调度调用原则,同时开展“两个一体化”储能关键技术攻关,在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储能参与市场机制、储能调度运行和风光火储协调控制等方面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我们已经梳理完成了3200万千瓦存量和在建新能源项目配建的储能情况以及超过1000万千瓦已备案储能项目建设进度,并将相关情况报送自治区发改委,为加快储能设施建设提供参考。”经研院电网规划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冯雪介绍道。
预计今年年底宁夏还将投产19个新能源场站,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超3000万大关,占比超过50%,成为区内电网第一大电源。同时,区内预计还将投运8个储能电站,继续提升电网的灵活调节能力,在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同时,缓解高峰供电压力,确保区内冬季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