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兼程 八方支援渡难关
8月20日20时,由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支援四川的大容量应急发电车抵达巴中市巴州区,于23时接入10千伏西廉二线26号杆。至此,省外支援四川的50台大容量发电车全部抵川投入运行。
自8月17日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挥集团化运作优势,组织国网北京、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河南、江西、辽宁、甘肃、青海电力等13家单位组建合计225人的保电支援队伍,紧急抽调50台大容量应急发电车驰援四川。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风雨同舟、休戚与共。这一群驰援队伍昼夜兼程、跨越千里,只为与川电人一起并肩战斗、共渡难关……
“鲁”力同心
一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庞,眉眼间有些不服输的劲头,看上去不苟言笑,说话时又带着几分齐鲁汉子的朴实真诚——这就是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党支部书记徐鹏给人的第一印象。
8月17日中午12时,徐鹏接到紧急通知,他将带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39名技术保障人员和10台大容量应急发电车赴川执行高温抗旱保电任务。
当晚23时,徐鹏抵达成都。由于山东公司划分的区域位于金堂、简阳两地,在大容量应急发电车陆续抵达的这几天,徐鹏都顶着烈日来回奔波,巡视工作现场,做好技术指导,确保发电车正常投入运行。
“出发时想到天气会很热,但是没想到会这么热。”8月18日下午,简阳室外温度达到了40度,徐鹏来到位于宏缘镇兰家桥村的10千伏三同线接入点现场。
徐鹏介绍,他们提前制定的接入方案是让大容量应急发电车通过架空线路并入主网运行。为了满足居民用电稳定,全程都需要采用带电作业的方式。因此这一次山东公司派出的都是带电作业的精锐队伍。
“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在此之前,徐鹏已全程参与并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和吉林抗疫保电任务,在外保电时间达100天。
截至8月19日19时,金堂、简阳的10台发电车已全部接入既定点位完成并网运行。接下来,徐鹏还将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对接入点进行不间断巡视,在早晚高峰前后定时启停发电机组,提升片区电网高峰期间的保障能力。
“京”益求精
8月22日22点30分,在遂宁市蓬溪县蓬莱镇,国网北京电力检修公司发电车党员突击队在完成设备调试后,将一台容量为3000千瓦的发电车通过10千伏蓬昆线蓬南新区支线接入主网,汩汩电流顺着电缆流入蓬南镇的千家万户。
“这台3000千瓦容量的发电车是国网公司系统内目前容量最大的发电车之一。”国网北京电力检修公司不停电作业中心主任韩晓昆介绍,“它可以满足3000户居民的用电需求,缓解已接近满载运行的35千伏蓬南变电站的供电压力,同时为整个遂宁电网调控提供更多选择。”
当天中午,经过近60个小时、2000余公里的长途跋涉后,由国网北京电力检修公司发电车党员突击队和昌平供电公司发电车党员突击队支援四川迎峰度夏电力保障的两辆大容量应急发电车顺利到达遂宁。
“高速服务区不开空调、隧道不开灯,刚进入四川地界,我们就明白了此次保供电任务的艰巨。”韩晓昆说,他曾经也来过几次四川,但从没有见过如此炎热的天气,感觉空气都被蒸“熟”了一样。
见此情况,作为领队的他不由得心里一紧。“我们就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尽快为四川人民送去清凉,为保供电出一份力。”就在七个月前,国网四川电力也曾派出队伍远赴北京,克服沿途疫情管控、大雾大雪天气等困难,支援北京冬奥会供电保障。
“冬天你们来帮我们,夏天我们来帮你们!”据了解,本次援川的北京队员也同样参与了冬奥会供电保障,可谓是身经百战。当前,全体队员都进入了“作战状态”,书写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新篇章。
辽蜀相拥
8月20日凌晨3时50分,挂着辽宁车牌的两辆大容量应急发电车缓缓驶入四川成都温江南熏大道,停靠在西蜀尚都小区旁。
“热!太热了!仿佛在火炉里烤着。”车一停好,个子最高的许猛就从发电车上跳下来。
许猛是国家电网辽宁电力(锦州)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的一员,这是他第一次来四川,十分不适应这样的闷热,汗水不停从额头冒出,顺着脖子往下流。
顾不得多歇一会儿,许猛和队员们就和等候在现场的国网温江供电公司运维检修人员在应急照明灯下确认接线并网方案,然后分两组行动,一组动作娴熟地将发电车内的电缆线整理拖出,一组快速走到10千伏长光线世纪开关站做好接线准备。随后,两组队员合在一起争分夺秒进行接线、调试、填写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单、汇报调控可以启动并网、合闸等一系列工作。这两台发电车的加入将有效缓解温江区10千伏长光线和110千伏长安桥变电站重载问题。
辽宁是此次驰援四川最远的省份,54小时、2700公里的路上虽然经历了暴雨、暴晒、堵车各种情况,但许猛只想着要快一点把车开到、早一点把电接入。这次国网辽宁电力一共调集了32人,携8辆大容量应急发电车奔赴四川,一路星夜兼程、未曾停留。
“我是头一天晚上接到的驰援任务,晚上就把所有东西收拾好,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许猛说等雨下下来、工作结束后,他希望和队友们能在秋高气爽的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吃一顿四川火锅。
“豫”你同在
8月17日下午7时30分,由国网洛阳市偃师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赵怡豪带领的豫援川供电保障服务队7名队员、2台大容量发电车从河南洛阳出发,紧急驰援成都。
“其实自当天中午1点左右接到紧急通知后,我和同事就立即做好了准备,从郑州迅速赶赴洛阳,这么紧急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儿耽搁。”国网郑州市供电公司不停电中心保电班成员王志斌介绍说。8月19日凌晨0时10分左右,一行人终于抵达成都。
顾不上1200多公里奔波的疲惫,他们立即来到成都市郫都区两处点位,详细了解现场接入点位、用电负荷等情况。当天一大早,王志斌又和同事出发到现场,将两台大容量应急发电车顺利接入郫都区10千伏浦车线犀安路1环网柜和10千伏店结路嘉通云玺侧环网柜,开展应急保供工作。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成都,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时候,我就来参与过应急保电工作。去年我们郑州遭遇大雨,你们也是迅速来援助我们,这次任务这么急,我们也很紧张,一定做好我们的工作,发挥我们最大的作用。”王志斌一边忙着关注发电车情况、监控负荷变化,一边说道。
“‘川’越风雨,‘豫’你同在!”时间回溯到去年7月,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强降雨,郑州受灾最为严重。国网四川电力按照国网公司统一部署,抽调200余人成立抢险先锋队,第一时间出发增援郑州。
这一场川豫之间的双向奔赴,虽远隔千里,心却咫尺相依。此次西行成都,王志斌和队员们总是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就能早一点换来更多人的清凉。
光“闽”使者
“成都的热,超出我的想象哦!”一双大大圆圆的眼睛,方方正正的脸型,说着略带福建口音的普通话,国网福建福州供电公司不停电作业高级工张赵雄一边为大容量应急发电车接入工作实地查勘,一边感叹着成都的湿热天气。
8月18日凌晨,张赵雄作为福建公司35位支援保电人员中的一员抵达成都。第二天一早,张赵雄就带着自己负责的2台大容量应急发电车前往位于成都市华阳街道南湖西路附近的接入点位,根据现场情况完善保电方案。
正午时分,顶着烈日,张赵雄和同事们会同天府新区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着手电缆敷设。在逼近40摄氏度的户外作业下,汗水很快就浸湿了大伙儿的工作服。
19时10分,现场接到调控中心发来的调令后,张赵雄随即开始相序核对和机组调试。
19时20分,位于10千伏力湖线江安桥西侧的大容量应急发电车成功并网发电,输出功率为556千瓦。
在晚上回酒店的路上,张赵雄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我给成都人民送清凉,成都人民给我们送温暖”,并附上了下午成都市民送上矿泉水的照片。“东西扔这就跑了,追都追不上,我们连谢谢都没来得及说!”张赵雄感动地说。
在市民眼中,这群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的电力人就是最可爱的人。
2000公里、1200公里、1900公里……在这个高温难耐的夏日,一支又一支他乡的队伍踏上旅途,一个又一个光明使者毅然出征,日夜兼程,星夜奔赴,只为能让四川人民多亮一盏灯,多一丝清凉。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