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甘肃高质量发展赋能

国网甘肃电力 2023年1月12日 3490

“作为服务地方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驻甘央企,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上来,立足甘肃新能源资源禀赋,统筹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推进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坚决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供应,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注入新动能。”近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叶军表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一是充分发挥甘肃独特的能源优势。充分发挥甘肃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电网优势,坚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统筹考虑,牢牢抓住机遇,找准发力点,争做降碳、扩绿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助力我省常规电源规划建设,推动抽水蓄能项目“应开尽开”,提高电网调节能力。依托甘肃电网“枢纽型、外送型、清洁型”的“大送端”特征,在保障省内用电的基础上,提高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加大电力外送,推动我省能源优势加快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是积极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甘肃样板。把握国家有关战略部署,做好陇电入鲁工程开工工作,积极推进酒泉二回、河西至中东部特高压外送工程,加强省间超高压互联电网建设,将甘肃电网打造成坚强大送端枢纽电网。开展陇电入川、陇电入桂外送通道规划研究,谋划构建河西走廊电力输送北通道,破解新能源输送能力受限难题。发挥优势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配合省里全力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支持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一揽子支持政策,率先建成甘肃特色、绿色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三是深度融入甘肃新能源产业链。随着甘肃省抢抓“双碳”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全省正向“风光热储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发展,打造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国家重要现代能源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战略通道。甘肃电网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主企业和转化应用的“枢纽中心”,将立足于能源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将电网建设深度融入甘肃新能源产业链发展,高质量推进750千伏工程建设,多方争取新能源配套电网投资支持,全力做好新能源接网工作,积极参与沙漠、戈壁、荒漠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发挥电网技术、平台、资源优势,全力服务我省由“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转变。

四是引领电网发展与能源服务的新业态。围绕新能源供能系统、微电网、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等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电网保障消纳、市场化自主消纳、分布式发电就近交易消纳共同组成的多元并网消纳机制。积极推进绿电绿证交易、绿电消费溯源认证,提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甘肃经验。助推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健全新能源、调节电源成本回收市场化机制。滚动测算新能源消纳能力,建立新能源中长期现货交易机制,提升“新能源云”平台服务能力与应用水平,激发绿色能源消费潜力,打造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新能源服务生态圈,在推进“一体四翼”落地中作出示范。

五是突出电力保供的首要责任。坚持“各级政府是主管家,电力企业是主力军,电网企业是排头兵,电力用户是主人翁”的系统观念,落实电力保供责任,凝聚各方工作合力。全力推进基础性、支撑性煤电建设,精准开展负荷预测和电力电量平衡分析,加强电煤监测和机组管理,积极开展跨区跨省电力互济,有效发挥全省负荷管理中心作用,提高需求侧响应能力。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各项要求,深化“三零”“三省”服务,推广“电e金服”“刷脸办电”“一证办电”等现代服务方式,全力支持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当好电力先行官,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配电网建设巩固提升工程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信息来源:甘肃日报2023年1月12日

需求侧响应 / 分布式 / 微电网 查看更多
资讯

【最新最全】全国工商业储能补贴政策汇总!

编辑/国际能源网团队 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千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

资讯

Acrel-2000ES储能柜能量管理系统

1、行业背景 2022年已并网的储能项目中,用户侧并网占比为8.36%,其中工商业储能规模为占比为98.6%。随着各省市的峰谷价差拉大,部分省市可实现两充两放,工商业储能会更加具有经济性,加上限电政策的影响,工商业储能将在2023-2025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增长点。 工商业储能是用户侧储能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当前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峰谷套利、需(容)量管理、应急备电、动态增容及需求侧响应。 如何通过

资讯

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解读《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之六 打造新型配电系统 促进新主体新业态快速健康发展 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 宋立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配电网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实现电力安全保供、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87号,以下简称《

资讯

五大关键要素 聚合视角下虚拟电厂商业模式的再探索

编者按 随着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与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虚拟电厂作为智慧能源管理的新模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我们的视野。 (来源:微信公众号“朗新研究院”作者:尚帅、张振烨) 2023年开年之际,朗新研究捕捉到了这一趋势,推出了【“虚拟电厂大家谈”】系列稿件,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年来,朗新研究院持续深耕该领域,紧密跟踪行业动态,力求为大家提供更加前沿和专业的洞见。 如今,我们再次策划了全

资讯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将“提档升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文件《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内容。 《意见》明确,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

资讯

新型储能项目在坪山投运 加速推动新能源+储能融合发展

深圳大力推动的新能源+储能产业又有新项目落地。近日,小桔能源联合中国电气装备投资公司建设的深圳坪山沙湖站配储项目正式投运。双方依托各自在电气装备制造、技术平台等优势,加速推动新型储能发展,进一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当前,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快充车型密集发布,为满足车主快速充电需求,各城市也在加速超充布局。这使配电网和运营商面临较大压力,而充电站的合理配置储能,可缓解配电网压力,降低充电运

资讯

石家庄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项目建成

3月19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调控管理平台功能全部上线,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项目建成。 近年来,石家庄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在正定县先行试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模式。 石家庄公司新型电力系统综合示范模式以建设“源网荷储”协同发展体系为中心,构建“主网—配网—台区—用户”四层级智慧能源架构,搭建“村—乡—区—城”场景应用的三维实践路径,

资讯

亿纬储能&美的武汉制冷12MWh分布式储能运营项目正式投运

近日,武汉亿纬储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储能”)与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武汉制冷”)合作的武汉美的12MWh分布式储能运营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是亿纬储能在华中地区的首个10kV中压并网项目,也是亿纬储能在武汉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打开了华中区域用户侧储能项目的新序幕。 武汉美的12MWh分布式储能运营项目位于美的武汉制冷厂区内,装机容量达3.78MW/12

资讯

辽宁消纳“绿电”有新招

辽宁,鞍山。国网鞍山供电公司“菱镁工业虚拟电厂+5G示范平台”大屏幕上,各家电熔镁企业的电炉开启、用电电量等指标不断跳动。 “当前风力充足,新增风电待消纳。”当国网辽宁公司的调度指令传到这一平台,入驻企业迅速响应,60公里外的辽宁东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足马力、提高负荷,总容量超8万千伏安的10余座电窑炉马上启动,有效避免了风电弃用。 实现用电调节更加智能,依靠的正是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搭建起的“

资讯

“渝”光同行 储链未来 | 2024重庆分布式光储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圆满收官!

早春三月,恰逢两会盛事; 风暖人勤,正是奋斗时节。 3月7日,由光伏产业网联合重庆市低碳协会、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4第二届重庆分布式光储与绿色低碳发展论坛”落地大美山城。来自地方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导、权威专家、光储行业领军企业代表、优秀经销商等近700人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新模式、新通道、新路径,为已然站在大发展、大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