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投资56亿元,国内首个国家光储实证实验平台(基地)诞生

新年伊始,光储领域传来佳音。
日前,大庆市发改委(能源局)表示,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国内首个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基地)落户大庆。
大庆实验平台的诞生将填补国内光伏、储能行业户外实证实验空白。
建设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意义重大。开展光伏、储能关键设备、产品、系统的户外实证、实验、检测工作,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的检测对照数据支撑,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该平台由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拟投资约56亿元,规划布置实证实验方案约640种,折算规模约105万千瓦。
项目建设逐年分期实施,2021年-2025年每年折算规模分别约20万千瓦、15万千瓦、15万千瓦、30万千瓦、25万千瓦。
与此同时,为发挥该平台的带动引领作用,拟在大庆同步建设实证实验智慧管理及展示平台、新能源科技研发中心和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
事实上,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坚持清洁低碳导向加快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
其中,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发展储能亦已成为全球能源革命的主要方向。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和应用国,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40GW,同比增长32.8%。
随着“30·60”碳目标(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提出,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迎来几何式爆增。
“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在70GW到90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预计,“也就是说,未来五年新增总装机量在350GW到450GW之间,超过迄今的装机总和”。
不过,随着光伏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越来越大,诸如“出力大幅波动、功率平衡和运行控制难度极大、新能源发电量大时消纳困难、挤占常规电源空间、消纳与安全矛盾突出”等问题会对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设计、规划设计、生产管理、运行控制带来巨大挑战。
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储能被业内公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能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稳定输出和提升系统发电效益的难题,储能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与就地消纳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光明的市场前景。”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表示。
基于此,我国新型储能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算,该领域在2030年之后将迎来快速增长,2060年装机将达4.2亿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