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季麟院士与郑州大学一行到中色东方开展座谈交流
5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带领郑州大学一行到中色东方参观交流,共商校企深化合作。 在座谈交流会上,中色东方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林向何院士一行介绍了公司发展近况。近年来,中色东方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公司经营效益、经营质量显著提升,已提前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始终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突出战略位置,以“保持研发活力”为主线,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近3年,研发投入强度年均达到4.9%,累计
“可燃冰”并非未来人类发展主导能源
科技日报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华凌)18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悉,该校庞雄奇教授团队在中国科学院学部高德利院士承担的重大咨询项目资助下,联合加拿大科学家评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量并获全新认知:全球可采资源量间于26万亿—42万亿方,不到常规类油气资源量5%,不可能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主导能源;中国南海可采量间于9亿—65亿吨油当量,不足早前评价结果10%,不可能成为未来油气资源的主
商用车氨氢融合零碳燃料技术获突破
科技日报长沙7月18日电 (记者俞慧友)18日,记者从湖南衡阳高新区获悉,园区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全球首套氨氢融合复合动力燃料供给系统。日前,装载该系统的一汽解放液氨直喷零碳内燃机实现成功点火。这标志着我国在商用车氨氢融合内燃机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技术达到世界领先。 据了解,氨氢融合零碳燃料技术,是一种可克服单一氢能在运输、储存、车载、安全及成本等方面应用缺陷的新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2023年理事会会议召开
7月11日,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2023年理事会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辛保安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联盟副理事长张智刚通报了《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扩增的议案》《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标识设计及应用方案》。舒印彪、刘吉臻、邹才能、汤广福等院
2023年(第十九届)中国有色金属矿业大会召开
提升资源安全供给能力 构建有色金属矿业新格局 2023年(第十九届)中国有色金属矿业大会召开 7月13日,2023年(第十九届)中国有色金属矿业大会在赤峰市召开。大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赤峰市人民政府特邀协办,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赤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承办。会议围绕构建有色金属矿业新格局、提升资源安全供给能力展开研讨,吸引了国内有色金属矿山行业精英参会,增强战略互信,深化交流合作
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作推进会召开
近日,中国铜业有限公司和中南大学在昆明组织召开了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工作推进会。会议举行了实验室揭牌仪式,宣布了该实验室理事会组成、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组成名单,并举行了聘任仪式。中铝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田永忠出席会议,院士邱定蕃、何季麟、张文海、孙传尧、柴立元、姜涛、黄小卫等受邀到会指导。 田永忠指出,中铝集团坚决服务国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战略大局,围绕“排头兵、主力军、引
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会见国际能源署署长
7月5日,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京会见国际能源署署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法蒂·比罗尔,双方围绕当前国际能源形势、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情况、下一步合作方向等进行了务实深入的交流。会见期间,章建华和法蒂·比罗尔共同签署了第三期《国家能源局—国际能源署三年合作计划》。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和有关司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见。
中国首份《智能船舶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张江分会场举办“ai赋能海洋”—— 自主船舶·引领未来暨2023年度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高端学术论坛,由联盟理事长单位上船院牵头编制的《智能船舶发展白皮书——远洋船舶篇》于当日发布。 这是行业内第一份聚焦智能船舶发展的白皮书,明确了智能船舶未来发展需求,制定了技术与产业发展目标,铺就了智能船舶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白皮书从船舶决策和控制能力的角度出发,将船舶智
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机遇——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即将开幕
7月15日—17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 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幕。此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活动以“开放、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聚焦产业承接重点,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先发展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局面。 精选活动内容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合作 围绕活动主题,组
Mysteel早读:国常会再次出招促消费,黑色期货夜盘飘红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会议指出,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家居消费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形成促消费合力。要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家居商品,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助力生活品质改善。 ◎中钢协副会长骆铁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统筹考虑电力和非电行业用煤需求,政策调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