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学会侯福深:到2025年世界能源终端将近20%是氢能 汽车行业将近50%会选择氢能燃料电池
由中国能源研究会指导,盐城市人民政府与远景科技集团共同发起的“2018盐城绿色智慧能源大会”,于2018年9月6日-7日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
本次大会主题为“创新、绿色、智慧、共享”,致力于打造智慧能源领域全球权威会议。大会特邀智慧能源领域40+国内外权威机构、500+智慧能源企业、50+合作媒体、1000+参会嘉宾齐聚盐城,共同探讨智慧能源现状与未来。能见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在电动汽车及储能分场会议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发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挑战”主题演讲。
以下为发言实录:
侯福深: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确实这些年做了一些新能源汽车的工作,但是主要还是依托我们行业专家的力量,大家的力量,共同来推动一些事情。
今天,因为时间有限,我想主要介绍一点,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市场的一些发展情况。
因为我个人认为,可能产业的内容非常多,但是我想最直观的还是市场上的一些表现,所以我还是想从市场这个角度跟大家讲一讲现在的一些情况。
另外,大家知道燃料电池汽车是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几年也有一些新的情况,新的动向,我在这儿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最后,简要说一下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
大家都知道,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个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从我们最高的领导人到各个部委,到地方政府,大家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之下,特别是近十年在我们示范推广的各项政策的推动之下,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在推广市场的规模上,也走到了市场的前列。大家也可以看到,实际上全球这些年在中国的带领之下,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也是在加快。在2015年的时候,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了100万辆,到2016年突破200万辆,2017年突破300万辆,这个发展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我们中国对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贡献率是在50%,实际上我们的保有量也占到全球一半。
这个是我们国家这样的一个情况,大家可以看到下面的这张表,从2012年开始起步,到了2018年上半年,应该说发展得也是非常快。
在整个我们国家每年新车里面的市场份额,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到了今年的上半年已经到了将近3%,今年预计我们突破100万辆肯定应该说是问题不大的。对于整个的一个市场的份额,也将超过3%。我想这个进步还是非常快的。
当然,在我们整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总量里面,我们纯电动还是占到了一个主体,大家可以看到从2014年60%的比例,到去年已经达到了84%,就是我们的主体还是以纯电动汽车为主。
接下来我想就纯电动和插电式分别介绍一下市场的情况,这个是纯电动汽车乘用车的一个市场的情况,到今年上半年,我们整个推广的纯电动汽车的保有量接近了170万辆,这里面主体是乘用车,占到将近70%,其他30%是纯电动的商用车。
乘用车主要的用户,小车肯定是我们私人的消费者,这一点非常关键。从我们2009年主要从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现在已经进入到以私人市场消费为主的这样一个局面,我想这个是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的。
具体从纯电动乘用车的车型来看,现在主要还是以轿车为主,但是这几年应该说随着整个市场SUV受到欢迎,这个SUV在纯电动汽车里面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
去年我们在纯电动SUV市场上就有19款新的车型上市,特别是一些新的造车势力,主要还是定位在SUV这样一个产品上。包括今年的北京车展,大家也看到新推出的产品都是以SUV为主的。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纯电动汽车的小型化,实际上这也是我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无论是和国家相关部委在政策制定的时候提的建议,还是在行业里面呼吁也好,我们认为纯电动未来的走势一定是小型化。这里面主要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经济性,另外一个就是环保的一个效应。
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是我们整个纯电动汽车乘用车市场产品的结构,A级以下的小型的纯电动汽车比例已经超过95%,其中A00级的达到70%。但是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的市场,包括我们产品的开发,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今年新的补贴政策调整之后,对于这种续航里程比较短的车型进行下调或者取消补贴,对我们A00市场影响非常。大家看到6月份环比下降了63%,应该说政策对我们的产品影响非常大。但是我们不能依赖政策,不能靠着政策作为我们产品开发的一个标准。
对于商用车来讲主要是以客车为主,这里面主要是我们的公交客车,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整个产品保有量的这样一个结构。
具体到商用车的一些车型,我们也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也发现在货车这一块,实际上轻型货车市场发展比较快,对于微型和中重型比较少。轻型客车前几年还有一些产品和应用,但是近一两年也在逐步地萎缩。
这个是整个纯电动汽车推广的情况,刚才我也说到了,私人用车现在增长比较快。到今年上半年私人的这一块推广,累计是超过了50万辆,主要是集中在我们限购的一些城市。但是最近我看到一个数据,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在非限购城市,我们私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比例也超过了整个的50%以上,说明现在新能源汽车除了限购城市之外,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这个是在出租租赁领域的一个情况,大家可以看到也是主要集中在一些政策环境比较好的城市。
这是专用车的一个情况,特别是这两年我们城市物流对于电动化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一块市场应该说发展得也是比较好,但是从行业来讲,这一块我们的企业数量也是非常多的。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2017年有销量的专用车企业达到了122家,销量低于1000辆的有95家,产业还是比较分散,这一块可能也是后续我们重点要提升的这样一个领域。
接下来这是我们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一个推广的情况,大家看到总的保有量现在是超过了44万辆,其中主要以乘用车为主,达到了82%的这样一个市场的规模。另外在车型上来看,乘用车也是同样SUV的市场发展得比较快。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一个情况,今年以来插电式混合动力得到比较快速的发展,还是我们可选择的产品越来越丰富,技术水平也有了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对于乘用车,主要也是以A级以上的这种中大型的车辆为主,但是我们现在集中度也非常高,主要是我们做得比较早的,比亚迪、上汽应该说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商用车,我们插电式从2015年达到一个顶峰,之后逐年在萎缩。实际上我们一开始,我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就有一个观点,我们认为插电式的方案不适合城市公交的使用。因为插电式,纯电行驶里程50公里、80公里,公交车一天要跑300公里,整个能耗会增加。所以说现在从市场的表现来看,实际上市场在投票,已经基本上否决了这样的一条路线。今后对于客车,特别城市客车,我个人认为要么是走纯电动,包括清洁燃料电池,要么就是常规的普通混合动力。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推广的市场上来看,大家也看到主要是集中在上海和广东,实际上和我们刚才比亚迪和上汽的产品也是有关的。
对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下一步市场发展的总的趋势来看,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点。
一个就是总的来讲,新能源汽车市场肯定会持续增长。刚才提到了今年我们市场的份额会达到3%以上,按照国家的现在中长期规划的目标,到2025年要达到20%。根据我们学会组织行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到2030年我们会达到40%以上,基本要实现一个电动化的转型。
另外,就是刚才提到的,随着我们补贴政策的退出,我认为市场会回归理性。包括我们的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也会回归理性,小型化的、低能耗的、低成本的或者经济的这种纯电动的车型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还有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它有着它独特的优点,我想它下一步还会进一步地发力增长。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对于商用车,今年大家都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蓝天保卫战的决心是非常大的,制定了要求非常高的这样一些行动方案、作战方案,其中对于我们柴油货车的治理,包括我们城市公交、城市物流、出租这些公共领域的全电动化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下一步可能商用车的电动化的进程会大大加快。
希望再简要介绍一下燃料电池的情况,虽然纳入国家战略,作为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至少我接触到部委的层面,包括我们行业,大家实际上对燃料电池的发展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前年,科技部和工信部也是委托学会组织行业在研究燃料电池汽车的一个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自己也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行业做了大量的讨论,也有一些体会。
首先一点,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绝对不能就汽车谈汽车,你如果仅仅就汽车谈汽车,可能目前很多问题是回答不了的,解决不了的。必须要站在一个国家能源战略,甚至到未来整个社会的一个转型的一个战略高度,去看待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发展,这样对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才能找到一个可以让人信服的这样一些出发点。
在国际上,无论是日本、美国、欧洲,大家都是把燃料电池作为一个战略角度。特别是日本,由国家首相签字,实际上它是发展得最好的。
到2025年世界能源终端将近20%会是氢能,在汽车里面也有将近50%会选择氢能燃料电池,这些是国际上一些大公司的进展。这是全球氢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情况,无论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这些加氢站的目标都是一些非常雄伟的目标,我认为达到这个目标,在这个国家加氢的网络基本就建成了,这个应该说发展速度还是超过我们原来的预期。
这个是我们国家的一些情况,在座的大家可能都非常清楚,从“十五”开始研发,逐步进入到小批量的一个阶段。目前我们累计运行的燃料电池汽车应该是千辆级的规模,现在运营的加氢站有13座,在建的有20座,这也是我们国内加氢站的一些布局和建设的一些情况。
这是车型的情况,去年我们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量已经超过了一千辆,这样的一个情况。
这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路线图,对于整个氢能燃料电池发展所提出来的一些目标,到2020年我们认为这个可以达到五千辆的规模,到2025年五万辆,到2030年是百万辆的规模。
这是上汽的一些情况,从乘用车、商用车现在都在推广。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大的能源企业都已经加入进来了,为什么前面我们发展比较慢,主要是我们无论从汽车,从能源,大的龙头企业没有进来。我们幸好有上汽从“十二五”开始坚持在做,以前都是靠高校 、科研机构在做,这距离产业化是非常远的。现在整车企业纷纷加入,能源企业加入进来之后,对氢能燃料电池的推广也很好的作用。
这个是最近我们一些地方对于未来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所做出的一些规划,包括上海、昆山、武汉等等,地方政府的热情也是比较高的。
从学会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会是一个长期并存互补的关系。我们中国人一说什么就要非此即彼,一定要谁取代谁,我们认为不是那样,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互补共存的局面,纯电动有纯电动的好处,燃料电池有燃料电池的好处。我们从前年就开始倡导全球氢能利益相关者,我们共同发起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通过部委的会签,现在在国务院批,因为是一个国际性组织,需要国务院来批。
另外我们也在推动长三角氢走廊的一个规划和建设,我们在今年4月正式启动了这个工作,联合上海、南通、如皋,包括我们盐城,还有最近浙江的湖州也加入进来,大家共同推进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区域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
最后,我就简单地说一下未来的挑战。这个也没有展开,我个人认识主要是三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我想就是安全。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今年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非常多。新能源产业的命门,这种命门如果守不住,对我们是致命性的打击。今后我想很多的政策,很多政府的管理会向安全方面来倾斜。这个可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第二个挑战还是经济性,最终老百姓要买单还是需要一个可支付的产品,他能够承担得起的。目前尽管我们电池的成本下降得很快,但是我们车辆的性能比较也很快,原来我们续航里程150公里就可以了,现在要300、400甚至更高的续航里程,相当于把我们电池成本下降的部分又给拉回去了。下一步如何解决经济性的问题,这是我们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当然我想可能未来,我刚才说到的,补贴政策退出之后,可能我们会回归理性,我们一些低成本的小型化的车可能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可能重新成为一个主力的产品。
最后一个挑战就是环保的问题,实际上到现在电动汽车在我们国家也发展二十几年了,环保不环保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包括今年“两会”苗圩部长在部长通道上被追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电动汽车环保不环保?我可以告诉大家,电动汽车在我们中国,即使现在以煤电为主的动力结构下,我们的电动汽车在二氧化碳的减排,在VOC、氮氧化物这些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减排的效果。也是在这周一,我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我们的一个发布会,学会发布了第一项关于汽车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的这样一个团体标准,也发布了最新的一个对于我们电动车环保效果的一个评价的报告。
按照我们的评价结果来看,电动汽车目前看是节能的,是环保的。但是前提也是要有条件的,就是我们低能耗的电动车是环保的,如果你能耗很高,装电池很多,不一定是环保的。所以我想这个可能也是我们下一步整个要朝着低能耗的方向去发展。
另外,环保,大家知道我们电池的回收利用,实际上这是我们马上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些方面可能都是影响产业未来健康发展的一些挑战的问题。
另外,我想借这个机会,也跟我们戴书记汇报一下,学会这几年,我们和盐城一起,包括我们顾光明(音)主任,我们下面的一些大学研究机构,我们一起策划了一个联合国的示范项目,就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应用、融合示范。这个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工信部共同组织,由学会具体来作为办公室来执行。
未来三年,盐城是我们选择的三个示范城市之一,下一步要把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储能、V2G等等要融合起来,共同来推动,实现最大限度的一个环保效益。
借这个机会跟书记汇报一下,也希望在未来几年示范过程当中,从我们市委市政府的角度要大力支持,来推动,最终不仅把它打造成我们国内的一个样板,这个可以作为全球的一个样本,因为特是联合国的一个项目。
我就简要介绍这么多,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