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政企协同科技助力 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国网四川电力 2022年11月7日 5413

四川省地理环境复杂,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对应急抢险工作要求高。近年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优化工作模式、深化科技手段应用、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应急保供能力。

川西高原今年冬天来得格外早,连绵的山脉已银装素裹。10月27日,甘孜供电公司磨西供电所所长张胜勇来到“9·5”泸定地震震中——泸定县磨西镇,走进位于主干道贡嘎大道旁的一处安置板房,为围坐在电炉旁取暖的阿姐们检查屋内的用电设施。

四川省内山川峡谷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结历年抢险救援经验,着力强化灾害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夯实了应急保供能力。

联合作战深化政企协同模式

9月5日18时20分,泸定地震震中磨西镇临时安置点亮起震后的“第一盏灯”。灾后救援离不开电力支撑,应急电源的及时接通,为各类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当晚,国网四川电力应急指挥大厅内灯火通明。该公司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在这里与前线救灾指挥部实时沟通,远程查看地震区域自然环境状态和电网设备状态,统筹组织应急电力保供工作。该指挥部可以实时查看地震中受损的变电站现场画面,也可以统筹调配包括应急队伍、抢修装备等在内的应急资源。

在与现场保持连线的同时,国网四川电力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还与四川省应急指挥中心直接连线,确保政企信息交流及时顺畅。

为提升应急救灾响应能力,四川省政府将涉及应急救援的重点行业纳入能源保供应急体系,并定期开展联合演练。在四川省政府的组织下,国网四川电力近年来先后主持开展了四川省首次应对大面积停电事件联合演练、迎峰度夏有序用电应急演练、应对突发事件能源保供电应急演练等,检验了应急队伍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了政企协同工作模式。

国网四川电力还先后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享灾害预警、物资储备、救援力量等应急救灾资源和信息。目前,四川省已组成“共建、共治、共赢”的行业发展联合体,初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市场主体三方参与的“共保电网安全协调联动机制”。

科技助力广泛应用智能装备

应急抢险工作不仅需要速度,在安全保障方面也不能有疏漏,这离不开各项高精尖装备的支撑。

四川今年夏季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保供工作面临挑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调配13家省级电力公司的50台大容量应急发电车驰援四川。抵达四川后,50台应急发电车被第一时间接入公司新一代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通过联动下发应急作战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实现应急发电车的精准定位,可以实时掌握车辆活动轨迹和工作状态,为及时调配应急发电车辆提供了信息保证。

早在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国网四川电力就应用各类智能化设备开展抢险。在抢险工作中,该公司应急抢险队员通过无人机和摄像机,配合单兵微波图像传输设备,多角度拍摄了电力设施及附近的受灾情况,并通过移动卫星地面通信系统将数据同步传回国网四川电力应急指挥中心。这些资料为制订抢险救援方案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支撑。

有了科技手段助力,国网四川电力应急指挥中心后方人员可迅速将各类信息绘制成仿真三维实景图,直观了解灾区电网整体情况,并随时根据实际调整抢险方案,在提升抢险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保障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

多年来,基于强大的科技手段支撑,国网四川电力已经形成了“海、陆、空”立体式救援模式,通过应用高原无人飞机、卫星通信车、充电方舱、应急救援直升机等特种装备,让应急抢险工作更加安全高效。此外,各类网络信息技术也为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让电力应急抢险工作从被动救灾逐步发展为智慧防灾。

建强队伍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为了打造一支可靠、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国网四川电力还持续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按照“平战结合、功能多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快速反应、战斗力强”的原则,国网四川电力组建了高科技型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截至目前,该队伍包含由125人组成的专业基干应急救援队伍和2368人组成的56支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应急救援队伍。灾情发生后,他们作为“先遣部队”,第一时间集结奔赴灾区开展抢险救援。

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离不开配套的应急培训教育体系。2011年3月,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在成都龙泉湖揭牌,这是国内首个电力应急培训基地。2020年,该应急培训基地提档升级,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国家级电力应急培训演练基地。

通过逐步摸索和总结应急救援实战经验,国网四川电力在公司应急培训基地配备了能适应雪山、水路、沼泽等多种自然条件的指挥类、现场作业类、后勤保障类特种应急装备;开设越障救助、特种工器具使用、救援心理干预、无人机三维建模等特种救援技能课程53门及电力抢修标准化技能课程14门,形成了覆盖多灾种、多专业,集理论、实操、仿真、推演于一体的综合课程体系,年均训练应急救援队员1.2万人次。丰富实用的应急培训内容对提升各类应急队伍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四川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撑。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国家能源局 / 电网 / 无人机 / 国家电网报 查看更多
资讯

西藏仅69.2%!2024年3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21〕25号),为引导新能源理性投资、有序建设,现将2024年3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如下。 *蒙东地区监测结果包含锡盟特高压外送配套新能源利用情况。

资讯

新疆能源监管办全力做好“五一”假期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

今年“五一”假期时间长,企业生产经营、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各类风险相互交织叠加。新疆能源监管办认真贯彻落实近期国家能源局关于电力安全生产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节前印发《关于做好新疆区域2024年“五一”期间电力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督促各电力企业抗牢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推进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强化应急值守和监测预警,严防责任失真失守失位,确保风险可控在控能控,全力保障全疆各族人民群众欢度“五一”

资讯

山西能源监管办履行监管职责 助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4月29-30日,山西省能源局组织召开了2024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试点项目评审会,对本年度山西省11个地市和企业上报的93个、总容量348万千瓦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逐项开展专家评审,山西能源监管办立足职责全程进行监管。本次评审坚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不向220千伏电网反送电的原则,依托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和配电网承载力分析测算结果,从前期可行性、接入电网方案、经济性指标等方面对申报项目进行了评分排序。

资讯

山西省能源局组织召开2024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试点项目评审会

据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消息,4月29-30日,山西省能源局组织召开了2024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试点项目评审会,对本年度山西省11个地市和企业上报的93个、总容量348万千瓦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逐项开展专家评审,山西能源监管办立足职责全程进行监管。本次评审坚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不向220千伏电网反送电的原则,依托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和配电网承载力分析测算结果,从前期可行性、接入电网方案、经济性指标

资讯

阳光集团涉嫌内幕交易,罚款2.3亿!

因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股票,ST阳光(600220)控股股东面临2.3亿元的罚单。   5月7日晚,ST阳光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集团”)近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告知书显示,阳光集团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股票案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证监会依法拟对阳光集团处以2.32亿元罚款。ST阳光表示,上述告知书涉及的拟被处罚主体为公司控股股东阳光集团,且涉及事项

资讯

电力市场监管办法6月1日起施行

● 本报记者 刘杨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电力市场监管办法》。5月8日,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修订对电力市场监管对象进行了完善,并对监管内容做出优化调整。《办法》将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本次修订将电力市场监管对象明确为电力交易主体、电力市场运营机构和提供输配电服务的电网企业等电力市场成员,电力交易主体增加售电企业、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同时,根据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

资讯

河南能源监管办开展频繁停电常态化治理和供电可靠性现场核查工作

近日,为推进频繁停电治理工作常态长效,持续提升电能质量管理水平,河南能源监管办抽取三门峡市,开展频繁停电治理“回头看”和供电质量可靠性现场核查工作。 现场核查听取了地市供电公司关于频繁停电治理和提升供电可靠性工作的情况汇报,查阅了2023年以来企业出台的相关管理文件,询问了工作人员关于优化企业内部项目立项、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供电质量问题内部协同解决机制等工作情况,以及推行“设备主人制”管理

资讯

吉林启动2024年新型储能项目入库工作

4月29日,吉林省能源局发布通知,启动2024年新型储能项目入库工作。通知明确,新型储能入库项目分为示范项目和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应具备建设条件好且预计在2025年底前投产。 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发

资讯

Mysteel早读:5月16座高炉计划复产,黑色期货夜盘飘红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表示,从铁矿需求总量上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持续下降,但仍处于9亿吨以上的规模水平。近年来,受低碳转型发展需要,我国电炉炼钢发展势头加快。计划新建炼钢产能中27%为电炉,合计1.1亿吨左右。预计2035年我国电炉钢产量比例将达到30%。下一步,钢协将继续配合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组织行业做好“铁资源开发计划”的衔接落实工作,加快国内铁矿资源开发。 ◎据Mys

资讯

集团公司召开“沙戈荒”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进会

5月9日,集团公司召开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进会,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余兵出席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树臣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一项重大任务,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是集团公司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各级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扎实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