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皖南山间茶飘香
“夏季是珠茶的制作高峰期,多亏了你们定期前来检查用电设施,让我们生产用电无忧。”7月27日,安徽省郎溪县十字镇绿峰茶厂负责人陈家安对十字镇供电所客户经理周开成表示感谢。珠茶是绿茶的一种,每年5月初至9月底是集中采摘制作期。在绿峰茶厂,茶农采摘的鲜茶叶会通过电气化制茶设备制成珠茶,年产量2万余斤。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茶季从春季持续至初秋。宣城供电公司通过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上线应用茶季智慧监控平台,建设柔性直流互联电网,以优质服务助力地方茶产业发展。
优化服务举措 茶季生产供电可靠
“变电器容量变大了,今年茶季不用为用电问题操心了。”5月11日,泾县沈村村民曹明坤对上门开展用电安全隐患排查的供电员工说。村里像曹明坤家一样的家庭式制茶作坊还有13家。今年茶季前,宣城供电公司就完成了沈村村部台区的变压器增容改造,提升了区域供电可靠性。
泾县现有茶园9.2万亩,年产干茶近2600吨。茶产业是该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该县大多数茶业种植户开办了小规模茶厂或家庭式制茶作坊,一到茶季台区用电负荷就会明显增加。
每年春节过后,茶季保电就成了宣城供电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该公司通过梳理供区内涉及茶产业的供电线路,提前部署35千伏汀溪变电站主变压器增容等64项配网巩固提升工程,并在4月上旬全部投运,累计增加配电变压器容量1.3万千伏安,新建配网线路33.8千米,安装故障指示器等智能设备215台,解决了线路线径过细、用电低电压等问题。在用电负荷较大的区域,宣城供电公司投用31台中压发电车,为供区内茶产业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同时,宣城供电公司还优化服务举措,提前摸排走访,制订茶企档案和“一户一策”用电方案,通过为客户开辟业扩报装绿色通道等措施,快速解决客户办电问题;深入茶企茶厂提供驻点服务,协助客户检查维护电力设备;发挥电力驿站作用,开展农村电商发展成效分析,全流程服务制茶、售茶。
建设数字化平台 用电异常快速处置
4月18日,宣城供电公司抢修人员根据茶季智慧监控平台的告警信息,迅速定位并赶往出现低电压情况的台区,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10千伏铜山线的单相接地故障处置。
“有了这个监控平台,每个制茶相关台区的电压、电流、负荷一目了然,可以准确查询客户用电信息,还提升了问题溯源和处置效率。平台很受我们基层客户经理的欢迎。”宣城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宣城全市涉及制茶的供电线路共147条、台区共830个,总容量20.9万千伏安。每年茶季,制茶相关台区和线路的用电负荷增长迅速,容易造成配电设施故障。
2022年年底,宣城供电公司开始研发茶季智慧监控平台,平台已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依托新一代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融合调度自动化、用电信息等系统及相关的变电站、线路、配电变压器负荷数据,生成茶季电网“一张图”,可帮助运维人员开展实时负荷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
茶季智慧监控平台具备智能告警和辅助决策功能,实现了台区配电设备故障提前感知、异常情况提前处理。依托该平台,宣城供电公司将线路低电压、重过载等问题的处理方式由以往的事后处置转变为提前预警防控,并为运检和调度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数字化保电工具。今年,该公司利用平台监测并处置各类高低压线路设备异常问题49个,问题平均处置时间从去年的92.3分钟下降至18.7分钟。
源网荷储互动 拓展产业发展模式
7月15日一早,广德市新杭镇金鸡笼村的万亩茶园开启自动喷灌设施。该茶园并不是由附近的10千伏茶厂1号台区供电,而是通过柔性直流互联电网从10千伏西蔡1号台区接电。
金鸡笼村有长三角数字茶园“第一村”之称。该村村民通过数字指挥平台即可实现茶园自动喷灌、病虫害监测等。依托数字化管理方式,该村每年可生产干茶6万余斤,产值达1.2亿元。
考虑到金鸡笼村10千伏西蔡1号台区负责保障茶叶加工厂供电,10千伏茶厂1号台区负责茶园抽水灌溉供电,宣城供电公司借助柔性直流技术使两个台区实现互联,试点建设柔性直流互联电网。“两个台区可互为备用、互为保障,解决了台区配电变压器季节性重过载问题。茶季过后,茶叶加工生产用电需求降低,但抽水灌溉用电需求升高,柔性直流互联电网就能实现两个台区间的双向供电。”该公司运检部员工李潇介绍。
根据相关规划,金鸡笼村还将建设光伏茶园,在万亩茶园形成“以农为主、以光为辅”的农光互补发展模式。园内电力设施不仅可以发电上网,还具备储能功能。
近年来,宣城致力于打造优势茶产业集群,建设白叶茶黄叶茶产区、兰香茶产区和大宗出口绿茶产区,持续推动茶产业发展。宣城供电公司拓展“源网荷储”技术应用,在各茶园安装分布式光伏、充电桩与储能设备,助力地方打造农光互补、茶旅融合等茶产业发展模式。预计到今年年底,宣城全市茶园面积将达到48万亩,茶叶产量在4万吨左右,茶叶农业产值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40亿元、110亿元。(李少飞李强程梦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