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经济发展“定盘星”上海上市公司战疫重振

国网英大金融 2022年6月1日 3885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句常用于鼓舞人心的话语,因一场疫情而有了生动入微的演绎。

助力物资供应,稳定产业发展,促进城市运行,保障民生无忧……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或许我们不曾留意这些企业的名字,但每当我们打开手机,拿到外卖,抑或戴好口罩,发动汽车——我们总能与这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相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些企业相关人士纷纷表示,他们需要更勇敢、更努力,只为让企业转起来、让产业动起来、让生活好起来。

负重前行谱写发展新篇章

沪上一大批上市公司抗疫保供、坚持研发,保障了产业链持续运行,充分体现出经济“压舱石”的作用。

“我们第一批员工已于上周进入公司复工复产,目前处于闭环管理中。”晶丰明源相关人士介绍。据季丰电子董事长郑朝晖介绍,公司所处的莘庄、张江两处高科技产业园区均已表示,自6月1日起,员工从防范区小区到防范区公司的点对点上下班,不再受任何限制。

半导体产业是上海的名片。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半导体企业负重前行,抗疫、生产、研发“三不误”,谱写发展新篇章。

“我们3月份实现300mm大硅片出货量创新高,4月份存储器用无缺陷硅片出货创历史纪录,预计5月份还将创出新高。”沪硅产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沪硅产业按照上海市政府的指示,上下一心,全力投入到保障生产与员工生活的抗疫大战中,有力确保半导体大硅片供应,支撑了产业链平稳运行。

记者了解到,在3月27日晚间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沪硅产业董事长俞跃辉即组织新昇半导体、新傲等下属公司研究和部署疫情防控方案。新昇半导体董事长李炜迅速赶到工厂一线,带领管理层落实各项生产和生活物资保障方案,每个应急小组开始“跑”起来……3月28日凌晨4点,沪硅产业就组织了近400人进入公司实行全封闭管理,保障了工厂后续生产。

保供与研发两手都要抓。多家半导体公司在努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坚持研发,发布了最新的研发成果。

5月4日,晶丰明源进行了自研的10相数字控制电源管理芯片BPD93010全球首发,该芯片主要用于CPU、GPU、AI等大功率计算芯片供电,亦可广泛应用于PC、服务器、数据中心、基站、自动驾驶等领域。5月27日,安路科技在官微宣布,推出精心打造的SF1系列FPSoC器件,实现视频图像接口转换和工业控制交互。

沪上一众生物医药公司坚持生产,跑出了呵护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加速度。

5月24日,复宏汉霖松江基地首批商业化生产的药品汉曲优(曲妥珠单抗)装车奔赴20个省份23座城市,这也是首个中欧双批的国产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和转移性胃癌的治疗。复宏汉霖介绍,早在3月初,公司就已做好准备;3月11日起组织部分员工进入厂区,实施闭环管理;3月30日开始驻厂封闭生产,近400位员工坚守岗位至今。目前,公司驻厂员工共计600多人。

沪上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稳复工、增产能。记者了解到,上海谊众相关生产车间已基本恢复生产,三生国健表示有望在6月份全面恢复生产运营。泰坦科技、阿拉丁等企业加快复工,有力支撑了下游客户复工复产。美迪西介绍,复工复产以来,试剂耗材等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开始陆续供货,及时补充公司库存,保障公司生产经营稳步有序开展。

复工复产怎能缺了金融的助力。沪农商行响应政策精神,仅用两天就制定并对外发布了“退税贷”专项信贷方案,成为上海第一家制定相关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沪农商行3天内就收到300多家小微企业的线上申请,成功发放了1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有效放大政策惠企红利效应,助力社会经济有序恢复。

抗疫保供稳定全球产业链

上海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上海复工复产有效提振全球经济复苏。

全球每生产十辆车就有一辆来自上海,上海汽车产业的地位不言而喻。上汽主动作为,充分发挥龙头公司“以点带链”的作用,助力产业链稳定运行。

4月16日上海市首批复工白名单公布后,上汽大众就立刻投入到复工复产工作中。但他们很快遇到了问题:尽管首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中与汽车相关的企业超过了240家,但其一重要零部件供应商位于安亭的厂区没有被纳入首批白名单。

供应商厂区不复工,上汽大众的产线也运转不起来。怎么办?上汽大众不等、不靠,而是和供应商一起在安亭厂区设置隔离点、安排员工接送专车、帮助供应商快速走复工复产程序。在上汽大众多部门通力合作下,这家供应商位于安亭的工厂在第二天就被批准复工。

政企通力协作,上海的汽车产业正在快步走向“如常”。记者了解到,截至5月底,上海浦东21家汽车百强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拉动了200多家零部件企业恢复生产;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700多家一、二级供应商已复工超过90%。

  汽车复工效果已体现产品全球交付中。据悉,特拉斯自复工以来已向欧洲发送上万辆汽车,公司自5月23日开启双班生产,6月份有望全面恢复正常。上汽集团1000多辆自主品牌车已发往澳大利亚,公司计划于6月初实现双班生产;旗下智己汽车的生产制造基地上海临港工厂已于5月27日开启双班生产,首批下线的车辆计划于6月中旬交付至全国各地用户手中。

中国船舶集团逆势跑出“加速度”,有力支撑全球航运发展,成为上海企业稳定全球供应链的典型。

5月23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完成一船交付、两船出坞三大生产节点。此时,中国船舶集团才启动复工复产仅一周。

5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建造的国内首艘浅吃水江海联运型8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传奇太阳”号,也顺利命名交付。不仅如此,公司还与合作方一起,与买方代表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签下创纪录的6艘LNG船,合计金额高达80亿元。

中国船舶集团表示,立足“保重点、通流程、控规模、重成效”的工作策略,加速推进产能和供应链恢复。公司透露,1-5月份承接民船海工订单1000万载重吨、总金额超过800亿元,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接单金额同比提升16%。其中,承接中高端船型订单占比达86%,同比提升8%。

勇于担当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海底捞、新希望、好药师……为保民生,他们纷纷舍小家为大家。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表示,这是民生相关企业应该担负的责任。

“4月初,我们就到了上海,负责保供产品的装卸货和包装,每天从早上开始,晚的时候要干到后半夜。”新希望六和的业务员郑德军说,为支援上海市保供,他和同事们报名志愿者,从青岛出发来到上海。

“车间都是低温作业,冷风吹得脑袋疼。”郑德军回忆,最多的一天6个人要装卸60吨的货物。郑德军觉得支援上海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舍小家为大家。据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介绍,仅4月,新希望就为上海供应了1.2万吨禽肉、3000吨猪肉、1150吨深加工产品,最高峰时服务100多个社区、4000多名团长。她表示,这既是民生相关企业应该担负的责任,也反过来帮助企业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

“保供套餐让我们的流程和产品都发生了改变。”新希望六和食品产业生鲜华东商超负责人陶凯介绍,团队12人4月从全国各地奔赴上海,第一周联系了大量生鲜货源,第二周却发现冷库完全不够用,打包装卸的人也不够。他和团队千方百计助力企业持续保供。

结合上海市民的饮食习惯和口味,陶凯团队将小酥肉等半成品预制菜、午餐肉罐头等高温肉制品加入了保供套餐当中,让市民既要买得到、吃得饱,又要吃得好。

“我们每天为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的老年人供应两顿简餐,平均每天供应500份左右,最多的一天有1000多份。”海底捞相关部门负责人龚丽媛介绍,海底捞上海世茂广场店特别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健康要求,在食材搭配和烹饪方式上荤素搭配口味清淡。

简餐不简。为确保老年人吃到新鲜热乎的饭菜,海底捞上海世茂广场店每天早上4点半开始烹饪,9点半送到社区。考虑到外卖骑手的用餐需求,该店特别设置爱心补给站,每天接待近200位外卖骑手,为其免费供应热水、酸梅汁以及15元的爱心盒饭。海底捞线上订单还适时推出民生菜套餐、自热小火锅等食品。

超过50%的门店营业率,为上海超过1000个社区提供药品服务……上海九州通旗下零售药店上海好药师各门店的员工自3月以来,开启了两个多月的“以门店为家”的坚守。为满足市民用药需求,好药师加快O2O门店上线,高峰期每天可达20000单。如果骑手运力紧张,店员就主动临时充当配送员。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国网英大公司,3月以来一直有驻守人员维持公司运转。他们一面制定厂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为电气业务复工复产做好准备,全力保障其他地区单位生产任务正常推进;一面线上线下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产业链金融,为相关企业引入金融活水,助企纾困。

“我们以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及时掌握员工健康与工作生活情况,勉励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国网英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充分考虑“前线”工作人员的需求,提前做好物资调配,为确保职工正常生活打好基础。此外,公司组织开展疫情心理调适线上讲座、线上歌咏比赛等活动,引导员工舒缓身心。

国网英大上述负责人介绍,公司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疫志愿服务,除公司工作外,还在上海多个社区承担志愿者工作。公司工会以多种形式帮扶员工,确保员工工作生活顺利、身心健康。

5月底,海底捞上海已有45家餐厅恢复线上营业。陶凯仍然留在上海,协调新希望生产和客户配给。好药师持续保障连花清瘟、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国网英大持续推动中小微、供应链企业的碳金融产品,助力上海产业发展迎来新格局。

绿色金融 / 天然气 / 上汽集团 / 上海证券报 查看更多
资讯

光伏产能过剩与融资热之下:绿色金融“贷”动产业链

2023年,光伏行业“卷”出新高度,一边扩产潮,另一边融资热。今年,在二级市场再融资趋严环境下,光伏企业融资部分转向银行信贷,业内人士称,商业银行绿色金融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光伏企业“渴钱”之急。   增资扩产,二级市场融资趋紧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继续受到关注。2022年,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装机量创下历史新高。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

资讯

国家电网报:产融协同创新驱动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近期,国网英大集团组织人员广泛深入开展调研,推进交流合作,开拓产融协同、融融协同空间,多措并举稳经营促增长,以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奋进姿态做好各项工作,全方位推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金融业务发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资讯

河南郑州:给予屋顶光伏0.1元/千瓦时补助

7月20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试行)。   文件指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供电公司实际上网电量为准,2023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全容量建成并网,按0.1元/千瓦时补助;2025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全容量建成并网,按0.05元/千瓦时补助,每个项目享受补贴年限3年   详情如下:   郑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

资讯

学习强国:深学细悟提高理论素养 实干担当破解发展难题

6月底,国网英大武汉金融中心通过碳金融业务与人寿业务、碳资产业务协同推广的作业模式,实现了碳金融业务向市、县推广。6月初,国网英大武汉金融中心成立碳业务推进攻坚组,加快落实英大集团碳业务集中攻坚行动要求。 碳业务集中攻坚行动是英大集团开展“破难题、促发展”专项行动的一项具体内容。英大集团深度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碳管理服务、碳金融业务、碳科技支撑等,开展政策性碳管理业务推广,推动构建覆盖产业链

资讯

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领导与国家电投集团福建电力有限公司领导会谈

近日,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助理王璐拜访国家电投集团福建电力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欧阳萍,双方就深化银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充分交换意见。 会谈中,王璐行长助理表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作为电力领域支持达成双碳目标的主力企业,长期以来在清洁能源领域发挥着示范先行作用,为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未来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将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新发展模式,以实现“碳达峰

资讯

货币宽松空间打开 财政决定后续趋势

货币政策强调自主性与空间拓宽 昨日央行设立信贷市场司,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时宣布2月5日降准50bps,定向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25bps。面对当前国内信心、社融较为低迷的客观环境,央行针对性的成立信贷市场司,展现了扩大信贷、宽信用的决心。 “总的看,2024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将朝着压力减小的方向发展,中美货币政策周

资讯

央行: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

8日,央行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部分,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目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6.1%,城乡收入差异继续收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展望2024年,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 一是投资继续加力。2

资讯

央行: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成员出席会议。主题教育中央第三十三指导组副组长卢希到会指导。 会议认为

资讯

绿电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如何协同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记者关注到,这是绿电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实现双碳目标,电力行业脱碳是关键,绿色金融则是市场化手段,绿色金融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意义重大。今年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绿色金融、碳金融建言献策。 标准与规范仍是

资讯

《国家电网报》刊发产业金融专版(7月25日)

英大集团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方向,做好产业链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服务,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营质效,为推动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产融协同创新驱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把服务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近期,国网英大集团组织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