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最美奋斗者”孟晓鑫:扎根戈壁书匠心 热血青春献给党
5月31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表彰大会暨“最美奋斗者”青年先进典型事迹宣讲会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顺利举行,“最美奋斗者”孟晓鑫讲述了自己扎根戈壁、奉献青春,做一名忠诚于党的战士的故事。
“放心吧班长,保证完成任务!”听到这句话,孟晓鑫仿佛又回到了军营,看到了那个身着戎装的自己。作为曾经的战士,信仰深埋在他心中。即使是换上一身“国网蓝”,成为一名守护光明的电力卫士,这份信仰依然不变。
2003年从部队退役后,孟晓鑫加入了国家电网。脱下军装换上工装,从保家卫国到守护光明,舞台虽不同,但本色永不改。没有耀眼的文凭,没有突出的特长,这份在别人眼里稳定的工作,孟晓鑫把它当成了全新的起点。既然没有优秀的履历,那就笨鸟先飞、以勤补拙。
“我想我是个幸运的人,入职不久,我就参与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保电任务,惊喜之余,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孟晓鑫回忆起入职后的一个冬天,他跟随保电队伍执行神舟飞船发射保电任务时。
“那天很冷,气温达到零下30度,早上我把开水装满水壶,带上烧饼、咸菜去巡线,等到又渴又饿的时候才发现,水壶里的水早已结成了冰块,只能就着冰水吃一点儿......”戈壁滩上的狂风不时来袭,即使穿着厚厚的棉衣,孟晓鑫的身体依然冻得瑟瑟发抖。到了临近发射的那些日子,晚上还要轮班进行夜巡和蹲守,但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也没有人抱怨,“我们深知每一次任务都关系着国防科研,容不得丝毫差池。每一次出征,我们必须凯旋。”孟晓鑫眼神里满是坚定。
孟晓鑫班组负责的保电线路超过了400公里,大部分时候,队员们就蹲在线路下面看着手机直播。“当火箭腾空而起,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空,激动和自豪变成了盈眶的热泪,那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
80多次航天发射保电任务,3000万个戈壁脚印……在祖国的航天梦、中国梦里,有他们的赤诚和青春。
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举办,这给酒泉电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敦煌的夏天格外热,温度逼近40度,漫无边际的沙漠在太阳的炙烤下散发着灼人的热气,走在里面口干舌燥、脚板发烫、头晕脑胀,藿香正气水和风油精成了大家包里的必备品。
“热急了,我就用水把鞋子浇湿了再穿上,这样能缓解半个小时的时间。175天,我连续工作没有回家,和团队成员对保电涉及的输电线路进行了地毯式排查,登检杆塔3000余基,消除缺陷700余处,清理树障50000余棵。”孟晓鑫不断提醒自己,电网安全的事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他们不仅要保证圆满完成任务,也要保证小组每一位成员安全回家。
从事输电专业的孟晓鑫,虽然已经工作多年,仍始终担心自己“掉队”,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给他踏实感和安全感。
“我也挤时间学习变电、配电等其他专业技能,靠着持之以恒地埋头苦学和练习,我熟练掌握了配电电缆的基础知识和制作工艺,在省公司电力电缆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代表公司参加了国网公司输变电工艺质量技能竞赛。”近年来,高新技术不断更新,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熟练运用无人机、小飞人等先进设备的同时,孟晓鑫和同事们积极钻研进行科技创新,研发了智能驱鸟装置、应急巡检安全帽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走过19.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孟晓鑫看到过闪亮的星空,银河拖着长长的飘带伸向无尽;看到日出日落,城市在不同的色彩中渐明渐暗;看到一棵树的成长,在风沙中年年相见。对游客来说,或许是新鲜的奇观,但对他来说,是最真实的生活。美丽的风景脚下延伸,在眼中停留,也在他的心里深深扎根。
“这20年来,我能感受到祖国的电力事业在奋进的路上披荆斩棘、开山辟水。我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的培养,靠的是单位的支持,靠的是能征善战、吃苦耐劳的各位同事。”
关键时刻靠得住,危急时分顶得上。孟晓鑫曾经是祖国一个兵,现在穿上“国网蓝”,心中始终不忘的信念依然在。他扎根戈壁,用双脚去丈量线路的长度,用双手去守护万家灯火,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信息来源:新甘肃 2022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