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陇原新发展极的电力故事
巍巍子午岭,滔滔马莲河。追寻荔园堡的灯光,重访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信仰的光辉、奋斗的史诗、人民的伟力,辉映历史、震撼人心。正是在甘肃庆阳这片热土上,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孕育生长,伟大的南梁精神绽放出永恒的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庆阳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和甘肃省新的发展极,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截至2021年底,庆阳市GDP总量由2012年的534.10亿元增加至885.27亿元,一跃成为甘肃省第二。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390元提高至36035元;全社会用电量由2012年的32.03亿千瓦时增长至57.35亿千瓦时。而今,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汲取南梁精神的红色基因,把它融入电网建设、供电服务等具体工作,让“南梁精神”在陇原大地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供电更有保障,老区变了模样
4月18日,镇原县孟坝镇醴坳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火热进行中,一群“红马甲”穿行其中,或是忙碌着立杆架线,或是认真监督质量与安全,随着一条条银色的线路建设起来,这个小山村彻底告别“低电压”等用电难题。
近年来,庆阳供电公司连心桥(庆阳南梁)共产党员服务队紧握传承南梁精神的接力棒,积极履行央企责任,持续提升供电可靠性,着力解决低电压、频繁停电等问题。2021年投资6.97亿元用于配农网工程,新增配变1527台,新建改造配电线路2104.7公里,有效解决了低电压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
2014年6月底,庆阳市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户通电率达到100%,彻底解决了老区人民的无电问题。2016年全市180个行政村484个自然村精准扶贫动力电实现全覆盖。2020年银西高铁庆阳境内范公、芦沟、环江、雷旗、李咀、宁县6座330千伏牵引变电所相继投运,有力保障了银西高铁的运营。如今,以330千伏为中心网架,110千伏和35千伏为骨架的辐射型供电网络,覆盖庆阳全市。电力的产生与流动都深嵌着信念和执著,为老区人民带来了从物质生活到精神层面的嬗变,更为庆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能。
服务更有温度,群众喜笑颜开
“现在电改好了,供电公司的服务也越来越好了,用电有保障、春灌不发愁,我们种地的信心更足了,今年我打算再多种几亩地!”“你看咱村的每一个公告栏里都贴着供电人员的电话,每一个表箱上面都有供电公司的报修电话,一旦用电有问题,他们总能第一时间赶到,来帮咱们农户处理。”醴坳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现场围观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对供电服务的褒奖。
近年来,庆阳供电公司深入推广“网格经理+设备主人”服务模式,划分了供电服务网格,在网格内实行专属服务,形成“用电就找电管家”的服务模式,有效减少停电次数,提升供电可靠性。
不断深化“三走进”服务专项活动,主动对接“158+N”市、县列重点项目建设,优化“X+N”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建立“一对一”服务模式,由专人实时跟踪重点项目进度,挖掘客户需求,全程主动上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办电服务。高效完成了71项重大项目供电任务;累计减少客户办电成本1.05亿元,高低压客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降至36.62天和1.35天以内;大力引导石油、煤矿、大数据等46家企业参加直购电交易,完成交易量22.65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618.74万元。
绿电更有风光,点亮红色庆阳
“政府给我们房顶上装的这些个蓝色板板真是好!我也不用外出打零工了,田里种点麦子,还喂了几只羊,家里也过上了好日子!”环县木钵镇高寨村村民高广福喜上眉梢,给上门开展供电服务的连心桥(庆阳南梁)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介绍道。在高寨村村委会光伏电站运维室的墙面上,一块黑板记录着村里光伏电站的每笔收入、支出情况和光伏电站运维工作情况,村民可以随时来查看光伏电站的所有相关信息。有了光伏电站的存在,村集体的收入有了保障,解决了暂时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和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支出。
近年来,庆阳供电公司全力服务庆阳存量新能源项目和整县分布式光伏并网,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服务庆阳绿色能源蓬勃发展。仅2021年,就服务并网新能源60.2兆瓦,新能源年发电量1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6%,相当于节约标煤68.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3.5万吨,风电、光伏年累计利用率均创历史新高。
电网人用双脚丈量山高和谷深,用汗血拧紧安全的螺栓;电的光芒照耀庆阳这片红色的热土,照进城乡百姓的工作生活,为革命老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报2022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