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3“两会”中的储能提案
来源:储能与电力市场

完善政策和市场机制
创造储能盈利条件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议:
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合理体现储能设施的装机经济效益。推动现货市场逐步放开市场价格上限约束,允许储能等高成本灵活性资源通过短时高电价盈利,明确电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准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各种类型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提议:
加快健全能源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和辅助服务成本疏导机制;建立支持性政策激励机制,聚焦储能发展、需求响应、电能替代、科技攻关等重点,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提议:
建议合理疏导储能成本,合理界定输配电服务对应的储能成本,并将其纳入输配电定价成本构成范围,并推动发电侧储能的运行和价格政策制定。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提议:
建议完善新型储能容量电费政策,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的相关政策。
新能源+储能获广泛关注
一体化运营重点提及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提议:
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配储能,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积极发展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同时,要加快建立“新能源+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储能设施准入标准,确保安全可靠。要推动已出台的政策落地见效,明确储能市场定位,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议:
建议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探索新型储能在支撑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外送、缓解电力供应压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等应用场景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挖掘新型储能融合协同价值。对企业探索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做好储能参与各类市场的统筹设计,实现有效衔接,引导独立储能运营商形成多元化的成本疏导和盈利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会副主委、萍乡学院副院长吴代赦提议:
科学布局省内新能源发展,做好储能、电网接入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确保新能源高水平消纳。
强调煤电等资源的调峰作用
储能的竞争压力出现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董天仁提议:
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原则,合理确定常规电源、调峰电源和新能源发展规模及利用率指标。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亮提议:
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思路,促进各能源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协调发展。从电源侧看,要适应新能源发展节奏,因地制宜新建清洁煤炭机组,加快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完善煤电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推动煤电由主力型电源向基础保障性、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从储能侧看,支持新型储能大规模应用,推进抽水蓄能和调峰气电建设,提升灵活调节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阮前途提议:
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的思路,推进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强大型风光基地、先进煤电、特高压通道等项目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确保同步投运。加强电力系统灵活性建设,全面落实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推动现有核电基地扩大装机规模并列入国家规划,加强火电、核电深度调峰能力建设;积极开发大库容抽水蓄能电站,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深挖需求响应潜力,逐步建设虚拟电厂,构建可中断、可调节的大规模多元负荷资源库。
储能安全受高度重视
强调集成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议:
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到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集成系统这一关键领域,加强电化学储能系统测试评估与实证,建设国家级电化学储能实验验证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提议:
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储能专用电池、储能系统集成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循环寿命问题、储能电池状态监测问题和度电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