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谈电力①

国网江苏电力 2023年3月7日 3516

推进校企合作加快产教融合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

——访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如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

  记者:您认为推动校企合作对于加快科技创新、培养高端人才、培育原创成果有何作用?企业和高校应当如何衔接配合、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

  施卫东:高校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校企合作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培养专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有效路径。

  新形势下,加快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我认为要做好这几项工作。一要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议完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校企融合双赢机制。企业应当在找准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发挥作用,学校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办学模式并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二要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双方可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体系,并吸引业内专家成为兼职教师。三要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生态圈”。高校应当构建开放办学的“生态圈”,企业应当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强与高校的优势互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记者:您长期从事流体机械及工程等领域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站在科研的角度,您认为应当如何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让更多原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施卫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基本职能,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我建议从三方面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一是强化需求导向,建立供需沟通“信息网”。要切实解决成果转化承接方和供给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场搞科研。从高校层面来说,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让研究工作真正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

  二是优化服务体系,按下成果转化“快进键”。建议鼓励和支持高校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制订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标准化管理规范,为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要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健全评价制度,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建议深入研究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优化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通从基础研究成果到产业化转移的通道,激发各方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记者: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持续加强长三角地区电力互联互通,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三地创新推出“一网通办”供电服务。请问您如何评价供电一体化服务?在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您认为电网企业应当有何作为?

  施卫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全面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大行动”,更好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作用。其中,实现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项重点内容。国家电网公司在三地创新推出“一网通办”供电服务,让电力客户可以享受跨地区的专属供电服务。现在,供电服务质量水平越来越高,客户办电、用电体验也越来越好,国家电网公司在优化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我所知,目前500千伏东洲—上海崇明岛输变电工程正在抓紧建设。这条电力“动脉”连接上海、江苏两地,工程建成后,将提升长三角大电网互联互通水平,推动长三角能源一体化发展。除电网互联互通之外,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也在长三角地区加快推进供电服务一体化进程,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赋能。

  记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如何看待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在这方面电网企业能发挥什么作用?

  施卫东: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当前乡村人才还比较短缺,且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相对匮乏。我认为,应当从增强内生动力的角度来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不仅要加强乡村内部人才培育,更要促进外部人才回归。这其中,让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是关键。

  对于我们高等院校来说,积极为青年人才返乡创造良好条件,要强化就业指导和择业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开设乡村振兴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让更多青年人才有能力返乡创业。对于广大乡村来说,应当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提供制度支持和政策优惠,解决返乡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

  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我建议电网企业实施定向式、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电工培训,帮助乡村百姓提升工作技能、实现就业。同时,电网企业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帮扶协作等方式,帮助农村培养管理、技术人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周瑾李冰清)

《国家电网报》3月5日第3版

全国人大代表孙华芹

能效服务助推企业绿色转型

  能源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于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来说,电力可靠供应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主管工程师孙华芹说,对于芯片制造业来说,电力不可或缺。稳定、高质量的电力供应不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还关系到芯片质量和生产研发的顺利进行。近几年,SK海力士深耕半导体制造行业,持续研发功耗更低、容量更高、处理速度更快的高端产品,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可靠供电让企业放心生产。

  孙华芹提到,针对半导体晶圆生产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江苏无锡供电公司先后为SK海力士建成投运了两座220千伏专用变电站。随着企业用电需求增大,无锡供电公司多次为企业办理增容。同时,无锡供电公司先后升级改造SK海力士原有自建变电站设备,定期组织员工分析供配电系统运行状况,针对性制订防范措施,不断提升芯片生产线的电能质量。

  孙华芹表示,企业在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要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在用电需求大的半导体行业,零碳排放的任务非常艰巨。在全球加速减碳的大背景下,SK海力士始终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发展道路。

  “无锡供电公司将电力大数据与服务‘双碳’目标结合,构建可靠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和‘双碳’指数,并形成专业的减排建议,及时提供能效账单服务,为我们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电力支撑和优质服务。”孙华芹说。2022年9月,在无锡供电公司的推动下,SK海力士通过电力交易平台累计购买绿色电力证书5.6万张,对应电量5600万千瓦时。每一张绿证的产生,就意味着有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被消纳。

  孙华芹认为,可靠电力保障和个性化的能效服务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SK海力士将与无锡供电公司进一步深化合作,在光伏发电、清洁能源消纳等领域实现更多突破。(周瑾许阳)

《国家电网报》3月5日第3版

绿色电力证书 / 国家电网报 / 碳排放 / 两会 查看更多
资讯

去年我省分布式光伏月均新增超百万千瓦

2月5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江苏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新增达1217.1万千瓦,月均新增超过百万千瓦。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附近建设运行,就近接入配电网,以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的光伏发电设施。“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国网江苏经研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能源研究室主任李琥介绍。2021年9月,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资讯

重磅!国家能源局:正组织研究修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

2月28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作致辞发言。 邢翼腾表示,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光伏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再次实现新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专门点赞我们行业,这应该是对我们全行业一个最大的肯定。在累计装机方面,连续突破4亿、5亿、6亿三个台阶, 达到6.1亿

资讯

杨长利委员:建议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证书体系

我国正在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如何让核电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利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体系,为核电的绿色低碳属性提供“官方证明”,实现绿证对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全覆盖,满足市场用户购买需求,充分发挥核电在减碳降碳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绿色清洁能源加快发展,全

资讯

华北能源监管局开展绿证核发相关调研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及《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有关事项的通知》有关要求,摸清企业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覆盖情况,推进绿证核发数据校核工作扎实开展,近日华北能源监管局到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就绿证核发相关工作进行了调研。   调研重点围绕企业绿证核发数据校

资讯

3月15~17日,上海,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各企事业单位: 2021年8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的复函,绿电交易试点正式开启。截至2023年10月底,已累计达成绿电交易电量878亿千瓦时,核发绿证1.48亿个。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加强绿证交易与能耗双控、碳排放管理等

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杨长利:建议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利联合其他13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的提案》提出,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是实现能源消费侧和供给侧协同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为核电的绿色低碳属性提供官方证明,实现绿证对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全覆盖,还能满足市场用户购买需求,充分发挥核电在全国减碳降碳中的重要作用。 为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发挥绿

资讯

山东能源监管办召开“绿证”数据校核工作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山东能源监管办近日组织召开了“绿证”数据校核工作研讨会。 会议传达了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绿证核发组织实施、促进绿证核发工作质效全方位提升的有关工作要求,研究讨论了可再生能源绿证基础数据校核、复核及纠错机制,指导协调电网企业、交易中心和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完成校核任务。与会各方就目前全省可再生

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明确核能绿色低碳属性

● 本报记者 杨洁 深耕核能领域近三十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聚焦能源安全、“双碳”等话题。卢铁忠建议,推动核能全面纳入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进快堆发展,进一步发挥核能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核能应用领域广泛。卢铁忠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发展核能是发挥新质生产力价值的重要体现。 推动核能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卢铁

资讯

杨长利委员: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证书体系

◎本报记者 罗云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能源领域的先行发展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说。连续两年,他都围绕核电战略价值和积极作用准备相关提案。作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主力军企业的负责人,他表示,公司将以科技创新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核能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电力负荷最大的地区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大湾区内地九市全社会用电

资讯

四川能源监管办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数据校核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党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作用,四川能源监管办在资质中心的具体指导下,多措并举顺利推进绿证核发数据校核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站位。迅速组织四川省能源局、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认真学习国家能源局有关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文件,深刻认识绿证在构建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低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