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报甘头条 | 一度电的一秒 一群人的毕生坚守

国网甘肃电力 2023年3月14日 4740

洮河一路向北,为沿途的水电工程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伴随河流奔腾的,是无数立于山巅、荒野的铁塔和在其间“穿针引线”的云端电网。它们穿山越岭,将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向千家万户。那一头,城市里灯光璀璨,万家灯火;这一头,电力工人扎根高原密林,风雪无阻,用坚守和生命书写着电力的传奇。

立春已过,但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织地带的甘肃岷县来说,春季下雪再寻常不过了。一夜间岷县闾井35千伏输电线路铁塔再次披上了银装,如巨人般立于天地间,拉扯着来往的电力线路,也在编织着更高级、更智能的岷县电力输送网络。

岷县锁龙供电所辖区内125公里的4条10干伏供电线路就是这张“网”的最东端。

锁龙供电所属于区域性供电所,供电职能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用电,打通电网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个乡镇、22个行政村、7145户用电户、487平方公里的供电区域、151台配电变压器、35千伏线路40公里,40多座铁塔;125公里10千伏线路,500多基电杆;75公里400伏线路,160基电杆,以及平均年龄49岁的15名电力工人,就是锁龙供电网络的全部。

今年51岁的尚威就是其中一员。

“第一次爬铁塔,爬到中间的时候浑身就发抖,师傅说,一直走,往天上看!等到塔顶的时候,豁然开朗,这就是电力工人这一生要走的路。”这条向上的电力路尚威一走就是23年,第一次上塔作业的情形依旧历历在目,恍然昨日。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电杆是木头的,线路是拆股的,就仅仅就是为照明。咱们的线路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不仅我们的电网建成了,并且40%到50%线路都已经达到绝缘化。这是多大的一个改变!” 岷县锁龙供电所副所长王建胜感慨的说。

岷县锁龙供电所电力工人卢永明告诉记者:“以前一个人要管八、九百用户,每个月要一户一户去抄表,得花一个星期的时间,然后录入电脑,很容易出错。现在全部实现了智能信息化,这一户多少度,一查就出来了,一秒钟搞定。”

从0.4千伏到10千伏,再到 35千伏,直至110千伏,从线损28%再到2.8%,从人工抄表到智能采集,一代代电力人既是建设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自2018年以来,按照甘肃省电力公司实施的“一区一州”和“深度贫困县”配农网改造的统一部署,岷县电网实施了新一轮配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真正实现了农村电网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型升级,动力电“村村通”全覆盖。目前,11座35千伏变电站全部实现智能化管控,2022年岷县全社会最高负荷95.83兆千瓦,较2017年的 53.06 兆千瓦增长80 %,全县群众生产生活用电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雨雪天气巡查线路是每个一线电力工人的“必修课”。雪后,为了及时排除故障,确保线路正常供电,尚威和队友们开始了一天的巡检。

绝缘操作杆,安全帽,脚扣,绝缘鞋,绝缘手套……尚威一遍遍的检查,一遍遍的叮嘱。

海拔三千米的锁龙山、胖骨山、八盘山,山山相依。锁龙供电所辖区内80%到90%的线路都架设在这高山深谷间,也就是大家的工作也就基本都在这山谷之间,即便如此,锁龙供电服务依然实现了故障报修到达现场及时率100%,供电可靠率达99.91%。

在海拔3000米的八盘山,积雪最深处达到10公分,一边巡线一边给线路测温的张永亮介绍:“现在我们要对铁塔的连接部位进行一个温度测试,如果导线的连接器温度在正常范围内,说明线路运行平稳。” 35岁的张永亮是所里最年轻的电力工人,话语中流露出对这份职业的坚守和理解。

“2014年,也是这个季节,锁龙发生了一次特别大的雨雪冰冻灾害,当时电杆和线路上全部是十公分的冰,为了除冰保供电,我们在杆地下边烧麦秆边登杆,当时那个手和脚冻的都没知觉了,长的冻疮三个多月才恢复。”

“还有一次,也是下雪天,我们去巡线,路特别滑,快到天黑的时候,已经看不清山路坑洼,不小心一脚踩空,从七八米的一个山坡上滑了下去,脚就扭伤了。”

曾经刻骨铭心的伤痛,只是现在的风轻云淡。比起往日吃的苦和受的伤,大家更愿意“炫耀”所里刚刚配备的新仪器和设备。

“这是我们这几年配备的新设备,你看这个是红外线测温仪,哪里有故障一看就知道,我们巡线就更安全了。”张永亮高兴的说。

电网升级的同时,检修设备仪器也在同步升级。无人机、红外线测温仪器已经广泛应用在线路巡检中,安全性和效率大大提高,但这只是让发现问题更加便捷,要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依然得靠人力。

当记者提出要采访大家时,不善于表达的电力工人,或者腼腆的一笑,或者淡淡的一句“没什么说的”,或者红着脸悄悄的离开。但当开启关于家的话题时,大家满脸的都是难以诉说的亏欠和孤独,有人也会偷偷抹眼泪。

“从来没有和家人过过一个节假日,别人过节,我们要保电。”

“2013年地震后抢修线路,四十几天没有回家,回去后孩子都不认识了,想一想,这些年和老婆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还没有和这些电线电杆在一起的时间长。自己家里的线路坏了,还要请别人来修。”

常年在外奔波,那些与家人未达成的旅行、没能兑现的承诺、错过的重要时刻,是每个电力人难以言说的痛。

一度电从330千伏绿源变电站送出,到点亮一盏锁龙乡群众的电灯,需要走过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穿越100多公里的电力高速公路,完成这一过程只需要1秒。但对于电力工人来说,把电送向远方的旅程,一走便是一生。

“每次巡线,看见太阳下山,远处群山中星星点点的灯光,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锁龙供电所所长尚威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实际上是我们一代人踩着一代人的肩膀,在做这些事情,才有了今天全县电网的高速发展。” 电力工人王建胜接过话,说完后久久的看向了远方。

入夜时,深山密林中的电网默默延伸向远方,一头,是楼宇间燃起的万家灯火;另一头,是一群默默奉献的电力人,年复一年,他们将光亮送向四面八方,灵魂也发着光。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年3月12日

测试 / 人民日报 / 水电 查看更多
资讯

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强制标准发布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起草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增长迅速,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据悉,电动自行车使用的

资讯

全国首例“光热+”文旅类建筑项目即将建成开园

据邯郸建旭新能源有限公司消息,5月5日,随着来自各地的游客陆续返程,邯郸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太阳能“光热+”综合开发示范项目雪世界“五一”压力测试圆满结束。此次压力测试旨在检验雪世界的接待能力和各项设施的安全性,向广大群众传递鲲乐湾项目即将建成开园的信号。 相关负责人介绍,五一假期期间,鲲乐湾雪世界共接待游客2000余人,这一数字超出了预期,这不仅展示了雪世界场馆的吸引力,也验证了雪世界的接待能力

资讯

穿越周期,通威股份年报里的伏笔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在这一轮产能洗牌周期的影响下,新手已经被光伏行业的过剩与内卷吓到手足无措。其实,如果我们拉长时间来看,光伏行业几乎每5年左右都会经历一次周期轮回的生死考验,中国光伏产业在近20年的发展周期中历经多次调整与洗牌,无数企业折戟沉沙,又有无数企业勇立潮头,这似乎是光伏行业的宿命: 由于全环节的重资产属性,产能投建与消化都是以年为单位,永远无

资讯

国内首台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挂牌上岗

5月9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公司(氢能公司)氢能研究院研制的国内首台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正式挂牌上岗,在上海同汇路综合服务站进行了首次同步加注在线检测服务,测试期间车辆运行稳定,数据验证可靠,实现了加氢站现场全项氢气杂质检测。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成功示范,是燃料电池车用氢气质量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填补了全球在氢气品质移动、快速检测领域的技术装备空白,标志着我国在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迈出了重要一步。 图为

资讯

塔里木油田伽师县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

4月底,中国石油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经过3个月调试后,转入全容量并网发电,日均发电量提升至230万千瓦时。   这是继塔里木油田在巴州、喀什地区建设的3座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后,又一成功全容量并网的光伏发电项目。至此,塔里木油田已建成的总装机规模达130万千瓦的4座光伏电站全部实现全容量并网,为所在地区电力供应提供了保障。   全容量并网是指光

资讯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一项科技成果被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鉴定现场 近日,由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切缝翘曲法航空铝合金板材全厚度残余应力工业化定量表征技术及装备”通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成果评价。 评价组一致认为,该技术和装备解决了国产航空铝合金中厚板内部残余应力分布工业化定量检测的难题。“切槽翘曲法”薄板内部残余应力测试设备,实现了国产航空铝合金薄板内部残余应力分布工业化定量检测,填补了薄板全厚度工业化定量表征领域的空白,使该领域整体技术达到国

资讯

固态电池装车,现实还是梦想?

  动力电池作为当下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汽车,一直是影响汽车续航及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也是众多汽车厂商竞争的焦点之一。此前,智己汽车宣布,其上市的智己L6将率先搭载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超快充固态电池”,引领新能源汽车进入“固态电池时代”。此举一出,立刻在业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何为固态电池?   所谓固态电池,顾名思义,是和液态电池相对应的,一种使用固态电极和固态电解质的电池。目前市面上主要

资讯

南通天洋光伏胶膜一期项目投入试生产

日前,位于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的南通天洋光伏胶膜一期项目EVA封装胶膜生产线首卷下卷成功,各项测试数据合格率达到100%。南通天洋光伏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行政总监杨天峰介绍,南通天洋光伏胶膜一期项目试生产顺利,今年年中将正式投产。 天洋光伏胶膜项目由上海天洋集团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10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上海天洋集团是热熔胶行业国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光伏产业链细

资讯

在京畿大地上书写精彩答卷 ​——国家能源集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又是一年春夏之交,京津冀大地一派生机勃勃。 3万吨级重载列车如一条长龙,沿着朔黄铁路奔向黄骅港;沧东电厂三期工程#5、#6锅炉房桩基施工灌注桩顺利开钻;“绿港氢城”新能源项目施工如火如荼…… 京津冀,山水相连,地缘相接,承载燕赵之厚重,畅达渤海之辽阔。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多人口的京津冀地区是国家能源集团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在这里,国家能源集团铁路纵横、巨轮滚滚、风机旋转、光伏熠熠、电厂

资讯

可满足光热等电源的统一协调优化调度与控制,青海省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5月6日,由国网青海电力牵头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与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果评价,研究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水平。此次成果评价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郭剑波院士及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联合进行,标志着我国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与运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国网青海电科院试验人员开展直流近区新能源场站模型参数优化和测试试验。何炳勋摄 项目围绕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