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关注“国之大者”!豫电“青马”走进延津高标农田“充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代娟李亚伟
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新乡小麦看延津。2月22日下午,在延津县塔铺街道办事处通郭村的一块麦田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展的“青马开讲啦”之“电力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正式开讲。20余名“青马工程”学员(“青马工程”,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部分青年员工,坐在小凳子上认真聆听农业和电力专家的报告。
活动为何选址这块麦田?原来,此处的小麦千亩方2022年实打验收亩产907.12公斤,刷新了全国千亩方的高产纪录。成绩的背后,供电服务功不可没。在服务“三农”行动中,电网青年是活跃其中的重要力量。当天,省电力公司联合新乡供电公司开展了此次活动,号召广大电力青年关注“国之大者”,与祖国共奋进,与企业同发展,积极投身供电服务一线,在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和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绽放青春风采。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其中,电力是农田排灌不可或缺的保障因素。”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法成现场给学员们算了一笔账,按照高标准农田每亩小麦每季浇水4次算,过去需要20元电费左右,如今仅约8元,至少比此前节省了12元。
根据《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全省要建设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增加粮食产能15亿公斤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也对电力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今年,在延津县正在新建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中,延津供电又投资4000余万计划新建和改造台区330个。
“高标准农田配套的灌溉设施以农田机井灌溉为主,保障了农田机井正常运行,就是保障农业灌溉。”西峡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贾正旭分析农田机井存在的建设、管理、费用三大问题,分享了当地解决问题的典型经验。
“从‘看天望收’到‘连年丰产’,河南粮食生产的这种变化,得益于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得益于农田机井电力设施的可靠保障。”省电力公司党委宣传部政宣处申永涛表示,他在省内走访时发现,还有部分地区少数机井因未申请报装、外力破坏、被盗、无人维修等原因,还存在未通电问题,他建议各地进一步畅通反馈渠道。
当天,活动还通过网络向全省电力系统现场直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共话电力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近一小时的活动结束,“青马开讲啦”直播间共获得11.8万点赞。
我省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乡供电公司新乡变电运维站副站长高珂在活动现场表示:“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对电力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青马工程’学员,我将立足自身工作发挥技术优势,用心为农户提供精细化服务,以电力护航农业发展。”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