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周年考:四大问题突出,未来潜力巨大

能见 2022年7月6日 4872

文/周夫荣

“周年考”倒计时还有10天,我国碳市场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2021年7月16日上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我国推出的这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作为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国家级碳市场,也是全球最大配额体量的碳市场,我国在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

与欧盟等其他地方的碳市场不同,中国的排放配额分配并非基于排放总量上限而确定,而是基于排放强度。一个排放配额意味着一家公司可以排放1吨碳。

那么,即将开市一周年,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呢?

从交易量来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成交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收盘,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1.93亿吨。

生态环境部统计的第一个履约周期数据显示,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99.5%。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

从市场来看,中国的地区试点碳市场也在日渐壮大。尽管北京和广东的一些自备电厂今年开始逐步转向全国碳市场,但除了发电以外,各行业的大型排放企业仍受各地区碳市场的监管。

从交易方式来看,碳交易市场以电子方式进行,且只允许现货交易,目前没有期货或其他衍生产品。

总的来看,我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顺利完成“学习阶段”。无论从交易模式,交易价格还是市场机制方面,都摸索和积累了大量经验。

但是,通过“周年考”可以发现,碳市场运行一年以来,四大问题比较突出:参与主体单一,流动性不足,价格传导机制不成熟,金融工具利用有限。

首先,我国的碳市场参与主体单一。机构投资者、专业公司、个人皆无法参与交易,不足以给碳市场提供充足多样的市场多元主体。

这也间接造成了交易产品流动性不足。不容乐观的数据显示,我国碳市场启动首日成交410.4万吨,出场即巅峰。其余交易日成交量再未达此高度。有的交易日成交量甚至仅有寥寥10吨。

不仅如此,很多成交量出现在即将履约日期前。例如,2021年75%的交易发生在履约前的最后一个月。由此可见,交易方主动性不足,没有形成常态交易机制,交易大多基于履约目的。

价格传导机制不成熟是第三大问题。

以7月4日价格为例,当天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吨,成交额590.00元,开盘价59.00元/吨,最高价59.00元/吨,最低价59.00元/吨,收盘价59.00元/吨,总成交额590.00元。

相比之下,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内的碳价再次达到了接近100欧元/吨的高位,超过我国10倍。

市场尚不成熟,碳排放市场建设初期主要以免费形式为主,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导致每吨碳价也远远低于欧盟等成熟市场。

总成交额也有待提高。

世界银行“2021年全球碳市场定价报告”显示,目前运行的直接碳定价机制共计68种,全球碳定价收入达到了840亿美元左右。而我国2021年碳价总额尚未达100亿元人民币。

从金融工具角度来看,国际碳市场中,金融机构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碳市场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有待加强。

未来,从长远来看,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趋势下,节能减排将逐步深入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和人们日常生活。几大短板也将进一步补齐。

去年8月,上海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将发展碳金融市场,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与联动发展,促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各类场外和场内衍生产品创新;推动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金融市场建设,丰富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发展碳排放权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业务,增强碳金融市场活力。

上海环交所正从三方面积极推动碳金融工作的开展。一是着力推进碳金融业务创新,探索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适时推出碳远期交易、碳期权交易,推动碳期货出台;二是支持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参与全国碳市场,引导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有序参与碳交易,实现全国碳市场主体多元化;三是支持建立与完善碳市场协同监管体系,推动生态环境部、协同金融监管部门开展联合监管,明确监管职责,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风控体系。

针对上述碳金融方面的新探索,比如推出配额质押、碳基金、碳信托,以及借碳业务、碳远期产品等,有知情人士向「能见」透露,政策上也可能采取地方先行尝试,为全国碳市场摸索经验的方式开展。

下一步,还将继续壮大碳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交易主体。例如,可将企业、社区、家庭的中小型项目以及个人低碳行为产生的碳减排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学进行记录、核算、核发,通过交易实现其价值。

同时,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在完善交易制度的前提下,引入第三方投资者、专业公司等,有利于全面盘活碳交易市场。

在扩大参与的行业范围方面,根据国家总体安排,十四五期间,预计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被纳入到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计划在未来4年内全面覆盖所有的重点排放行业,并实现碳配额、碳减排量、碳衍生品等交易产品的丰富多元化,进一步完善碳定价、碳交易机制。

问题背后是机遇。对标全球成熟碳市场,我国碳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END

生态环境 / 欧盟 / 碳市场 / 二氧化碳 查看更多
资讯

光伏要闻:两大光伏龙头联手!

证券之星 光伏行业周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本次报价多晶硅价格再度下调,目前硅料价格已经突破绝大多数企业现金成本,企业检修预期加剧。 财信证券最新观点指出,钙钛矿电池生产流程中,目前仅有激光设备确定性较强,其他环节中镀膜和涂布均有自身技术特点,技术路线百花齐放。 宏观方面,工信部鼓励企业调整用能结构,使用光伏等清洁能源。企业方面,当地时间5月9日下午,隆基绿能在西班牙马德里发布了

资讯

山东省发布风电行动计划:公布指标分配政策、陆海风电开发建设目标

5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强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涉及风电内容如下: 1、《要素保障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到: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量指标统筹配给政策。对于全省统筹布局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用后形成的能源增量,50%由省级统筹,50%留给所在市,对

资讯

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江苏新璟宏能源科技公司8.4GW硅基异质结超高效电池生产基地项目110千伏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情况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我局对《江苏新璟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4GW硅基异质结超高效电池生产基地项目110千伏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已作出批复。现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予以公示。 公示如下: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你公司报送的《江苏新璟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8.4GW 硅基异质结超高效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110 千伏配套工程环

资讯

2024年镁基新材料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镁基新材料在交通运输、医疗器械、3C电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为发展镁行业新质生产力,促进镁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14日,2024年镁基新材料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安徽省池州市召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范顺科,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贺东为大会致辞,池州市副市长何刚,鹤壁市副市长胡红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德峰,府谷县委常委、副县长白艳霞,巢湖市副市长苗宁宁,联想集团首席工程师

资讯

安阳市委书记:加快钢铁企业整合重组进度

5月11日,安阳市召开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誓师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锚定空气质量提升进位“退后十”目标,科学分析形势,部署下步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突破,迎难而上抓落实,克难攻坚抓成效,强力推进各项攻坚任务落地见效,全面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委书记袁家健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主持。 袁家健指出,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

资讯

新策略可提升无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

科技日报合肥5月13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微电子学院特任研究员胡芹课题组在无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课题组针对非铅锡基钙钛矿半导体存在的自掺杂严重、缺陷密度高、非辐射复合损失大等问题,成功构建钙钛矿同质结,以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提取。这证明了同质结构筑策略在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其他钙钛矿光电器件的结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日前

资讯

四部门:提高绿色金融投向精准度,防范“漂绿”“假转型”

发展好绿色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记者5月11日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将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力度,切实提高绿色金融投向精准度,防范“漂绿”“假转型”。 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是金融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共同的使命和责任。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日前联合召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座谈

资讯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电解铝行业何去何从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为碳市场的规范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碳市场的交易效率,而且能够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从短期来看,《条例》的实施将使得我国碳市场交易和运行更为高效,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这将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碳减排项目的实施和碳减排技术的创新。同时,随着碳

资讯

江苏连云港启动全国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江苏连云港的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最近获得国务院批复,标志着中国目前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即将启动。作为全球首个“核热光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与中国核电旗下田湾核电站1-8号机组相互耦合,形成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对于调整区域能源结构、科学利用浅海滩涂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在用能需求高但土地资源紧缺的江苏,大型陆地光伏项目需要占用

资讯

中节能铁汉与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管委会、招商局太平湾举行工作会谈

5月11日,中节能铁汉常务副总经理(挂任)、董事杨凯华会见来访的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以下简称合作创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招商局太平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局太平湾)副总经理赵永勃一行。双方围绕合作创新区开发模式、发展定位、产业规划、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节能合作发展部副主任、综合解决方案协同中心总经理柴疆参加会见。 杨凯华对赵永勃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中国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