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风叶构筑城市美学,远景携手同济大学探索循环设计新可能
10月30日,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科技集团(下称“远景”)携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于202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hanghai Urban Space Art Season, SUSAS)联合举办主题展览《用风叶构筑的建筑远景》。展览以“发电巨人·社区伙伴”为主题,呈现新能源先锋与建筑名校的跨界碰撞。
随着首批风机叶片进入退役期,新能源行业正面临新的循环利用挑战。不同于传统以工业回收为目的的再造,远景此次与同济大学携手,邀请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智利、马达加斯加等国家的33位拥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共同参与,围绕材料重构、运输减碳、社区赋能等方面,探索退役叶片如何以更低碳、更具有美学价值的方式重返人类生活场景。

退役风叶以艺术品的形式重获生命
秉承着“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的使命,远景积极探索从绿色制造到绿色再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方式,让风机叶片以艺术化、公共化的形式重获生命,成为连接科技、人文与社区的载体,以践行ESG理念,推动绿色创新走进公众生活。
此次展览围绕三个极具张力的设计场景展开:老挝胡志明小道边的风场曾是越南战争的战场,是欠发达且地雷尚未彻底排清的乡村地区;法国勃艮第地区的风场是远景迈向欧洲的初次探索,当地社区对生态环境格外珍视;以及本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场——黄浦江上唯一的岛屿“复兴岛”。
面对这些迥异的场地条件与社会需求,来自全球的青年创作者从风叶分解、运输、再利用的“技术可行性”与“在地性回应”两大维度出发,提出了15组创意方案。这些成果既是壮观的空间诗学,也是关怀乡村妇孺与水资源日常的细腻叙事,更是将清洁能源理念延伸至都市微更新的生活景观。

作为对可持续构想的有力回应,远景在短短十天内,完成了一次从图纸到实践的“叶片再生实验”:将自有的废弃叶片,转化为展场中兼具功能与象征意义的中心岛台与休闲座椅。原本遥不可及的工业巨构,真正走进城市客厅,展现了远景在推动循环经济方面的技术实力与坚定承诺。
产学联手,推动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远景叶片事业部研发工程师Giancarlo Girolomini先生指出,循环设计本质上是一种“为人而设计”。在叶片设计初期,研发团队便系统考量其全生命周期,致力于研发可回收复合材料与新型结构,积极探索叶片的未来应用场景。他表示,此次与建筑、艺术领域的跨界交流,为叶片在城乡环境中的再利用提供了丰富灵感。未来,远景将逐步开放叶片设计与材料信息,助力建筑师及创作者将退役叶片转化为建筑与空间作品,共同拓展绿色能源的循环未来。
同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刘刊、教授华霞虹认为,与远景的合作让建筑教育得以拓展新视野,探索建筑与基础设施融合设计的新场景和新机遇。她指出:“这不仅是材料的循环,更是一次‘空间营造’和‘社会设计’。年轻创作者们勇敢迎接全球性的环境挑战,通过将风叶这种特殊尺度和材质的基础设施构件转化为服务于特定场所与人群的空间装置,绘制可持续未来的图景。”

作为202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量子城市·复兴未来”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将公众体验与学术研究相结合,邀请社区参与作品评选,让科研与城市生活形成互动。远景也希望借此合作,让循环设计理念走出实验室、走进社区与城市,成为推动绿色能源体系可持续演进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