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全面完成驻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河南段)基础浇筑施工

国网河南电力 2022年12月20日 4009

  12月15日,随着位于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罗陈村由山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豫4标段2S167号塔桩基浇筑完成,标志着驻马店~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河南段)线路工程基础部分施工全部完成,超里程碑计划预期,为工程明年按期建成、顺利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驻马店~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河南段),起于驻马店1000千伏交流变电站,止于信阳市新县陈店乡。途径驻马店市(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信阳市(息县、罗山县、光山县、新县)二市七县。新建铁塔411基,线路长度为209.621km,沿线海拔范围40-400m。河南段线路占全线工程总量的76%,同时沿线分布有众多城镇规划区、风电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障碍物,多次跨(钻)越铁路、高速公路、输电通道(跨越高速公路4次、宁西铁路1次、500千伏线路8条次、220千伏线路10条次、35千伏~110千伏线路25条次),工程任务总量重,建设实施难度高,安全管控压力大。

  工程开工以来,公司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严把施工质量关,多措并举做好各项保障措施,全力克服施工窗口紧、疫情频发散发等空前压力,综合施策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建设。以打造“特高压升级版”样板工程为目标,全面践行国网公司基建“六精四化”管理理念,坚持电网建设安全、优质、经济、绿色、高效的发展思路,锚定“五大任务”(抓牢安全管理,抓严质量管控,抓细进度计划,抓好技术创新,抓实党建引领),实现“四项提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工程整理质量、提升依法合规建设、提升综合效益效能),深入推进电网高质量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全力克服工程5个标段施工作业面“点多、面广、人员聚集”等不利影响,科学优化方案,针对高风险作业采取“先降后控、精准管理”策略,全面推行机械化施工和创新工法,采用新科技手段,提高自动化作业和智能化安全管控水平。基础施工阶段,运用旋挖钻、循环钻等机械设备成孔代替以往的人工挖孔;杆塔组立阶段,以流动式起重机、落地双平臂/摇臂抱杆进行组塔;架线施工阶段,使用电动紧线器、自动压接机等机械设备。通过在不同阶段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源头上压降了施工风险,提升了施工质效和安全管理水平。经逐基梳理,将初设时的31处人工挖孔基础施工降低到4处,风险压降率87%;工程机械化应用达率99%,组塔施工实现100%全机械化,实现了电网建设“科技保安、科技促安”的预期目标。

  驻武工程是我省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投资最多、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的电网建设项目。公司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项目为王”理念,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服务“六稳”“六保”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于磊申伟良)

风电 / 特高压 / 国网 查看更多
资讯

光热+项目助力酒泉打造“新名片”

提及甘肃酒泉,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四个字——载人航天。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地对地导弹发射,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首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史上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在这里完成。 不过,酒泉还在打造另一张“发光发热”的新名片。 努力摆脱单一产业依赖 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基地,酒

资讯

安阳市委书记:加快钢铁企业整合重组进度

5月11日,安阳市召开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誓师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锚定空气质量提升进位“退后十”目标,科学分析形势,部署下步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突破,迎难而上抓落实,克难攻坚抓成效,强力推进各项攻坚任务落地见效,全面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委书记袁家健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主持。 袁家健指出,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

资讯

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

“山东肥城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启动!”4月30日上午11时许,随着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负责人发出并网发电指令,国际首套且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300MW/1800MWh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并网发电成功。这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据了解,该电站采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攻克了全工况优化设计、关键部件研发设计、

资讯

可满足光热等电源的统一协调优化调度与控制,青海省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5月6日,由国网青海电力牵头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与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果评价,研究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水平。此次成果评价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郭剑波院士及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联合进行,标志着我国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与运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国网青海电科院试验人员开展直流近区新能源场站模型参数优化和测试试验。何炳勋摄 项目围绕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