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锰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铜仁市锰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 意见稿公示 一、规划概况 (一)基本情况 在全面梳理铜仁市锰产业发展优势与短板及锰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的基础上,从推进锰产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提升锰产业价值链、深入推动锰产业绿色发展、系统解决渣库安全环境风险、强化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锰渣综合利用产业、健全锰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等方面谋划了七大重点任务,梳

做强要素支持解决企业发展急难愁盼问题——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

愁融资、愁用地、愁用工、愁用能……这是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了把企业的“忧心事”转化为政府的“案头事”,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做强要素支撑,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着力解决好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企业发展、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是关键。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简称融信服平台)是我省以数字信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集融资撮合、数字增信、政策兑现功能于一体的普惠性金

乌兰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乌兰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乌兰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11月)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两件大事”和“三本清单”,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和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面落实党建

关于天等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警用装备采购项目公开报名的公告

关于天等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警用装备采购 项目公开报名的公告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调整广西政府采购项目公开招标数额和分散采购限额标准的通知》(桂财采〔2021〕61号)、《天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等县财政投资评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22〕—37)及《天等县公安局政府采购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局工作实际情况,现特向社会公开采购天等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警用装备,欢迎符

盐都区2024年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水稻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抓好水稻生产,对稳定全年粮食生产至关重要。今年全区水稻生产要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全力稳定种植面积,深入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聚焦“推技术、提单产”,加大直播稻控减力度,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加强技术服务,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为全年粮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稳定粮食面积,优化生产布局。 各地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根

江苏常州:1MW以上新型储能电站给予0.3元/kWh放电补贴

储能之音 2023年1月31日 6259

1月28日,江苏省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江苏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围绕“发电、储能、输送、应用”四个环节,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生态营造四个层面正式出台《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

《措施》明确,要推进储能规模化应用。支持光伏等新能源与储能设施融合发展,对装机容量1兆瓦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自并网投运次月起按放电量给予投资主体不超过0.3元/千瓦时奖励,连续奖励不超过2年。

推广建设“光储充检换”一体化充电示范项目。通过光伏优先消纳、余量存入储能、充满之后上网以及储能夜充日放,实现存储就地消纳。积极创建多元化的充、换电场景,满足更多电动车主的用电和出行需求。

原文如下:

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

为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按照“产业规模可支撑、技术创新可策源、应用场景可示范、数实融合能引领”的要求,制定新能源在“发、储、送、用”环节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简称“新能源之都十条”),坚定不移朝着“两个万亿”的目标迈进。

一、产业发展

1 加快项目招引建设

招引一批领军型、旗舰型项目和小而美的专精特新项目。在加快推动储能、氢能等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招引与新能源领域关联的装备、新材料及化合物半导体项目。对新引进的新能源领域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及其核心高管和顶尖人才,当年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的优质外资重大项目或两年内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亿元的内资项目,根据1年内地方贡献总额“一事一议”给予支持。对于引荐的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等项目,按新注册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投产1年内地方贡献总额的3%奖励引荐人,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分期建设的,按一期地方贡献奖励。对于引荐的三新经济项目,按新注册设立的独立法人企业投产1年内地方贡献总额的20%奖励引荐人,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

对新能源领域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中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优先列入省、市重大项目,加强用地、用能等支持保障。突出储能等具备重大决定性、引领性意义项目的资源保障强度、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项目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间,支持推广“拿地即开工”、联合竣工验收等创新举措。

2 龙头骨干企业培育

对新能源领域新入选“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最高3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奖励。对营业收入首次超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结合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产出效益等指标,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单项冠军产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为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的新能源领域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奖励。

鼓励企业加快投入,对列入常州市重大项目库、技术设备投入超亿元技改项目库的项目,在竣工或投产后最高按照设备投入的12%奖励,经工信部门认定为新能源链主项目的,再提高10%的奖补比例,最高1000万元。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实施设备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示范性技改项目,参照以上政策执行。

对经认定的新能源领域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为A类的重点企业,支持各地根据本土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差别化价格政策实施情况,探索建立适当下调污水处理费价格、用电价格、用气价格的差别化价格机制,助力新能源企业降本增效。

3 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十链突破、百企领航、千景应用“。面向新能源领域企业全面开展免费诊断服务,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支持创建“灯塔工厂” 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利用自有资金改造、投资超1000万元的智改数转项目,按智能化设备及工业软件投入不超过5%进行奖励、最高200万元。

二、技术创新

4 支持企业技术攻关、标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对承担国家核心技术攻关的项目,按国家拨付资金的50%给予配套,单个项目最高500万元;对承担省核心技术攻关的项目,按省拨付资金的30%给予配套,单个项目最高200万元;推动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按不超过项目实际付款额的30%给予支持,最高500万元。支持新能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攻关,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年度增长100万元(含)以上的,分档给予支持,最高100万元。

对主导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以及新承担国际、国家和地方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的企业,分档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和20万元奖励;对承担国家、省技术标准创新的基地或获得国家、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每家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设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支持资金,对市级以上“专精特新 ”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以下的,按同期LPR标准的50%给予贴息支持,同一企业最高50万元。

5 加快平台载体建设

对获得国家和省立项的重大科技、产业公共创新平台 ,按国家或省实到资金1: 1配套支持,国家级最高1亿元,省级最高5000万元;对无国家和省资金支持的平台,给予国家级最高2000万元、省级最高1000万元支持 ;对新迁入我市的国家级重大科技、产业公共创新平台,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支持由中央直属企业、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知名高校院所等与地方政府共建,以诺奖获得者、院士等知名专家及其团队为核心的新能源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给予最高30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企业科创研发载体平台,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50万元奖励。

对引进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重大创新平台,鼓励实行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同步运作,开办经费市、区各半承担;由两院院士领衔并长驻常州的工作室(站),运营经费市、区各半承担。支持新能源领域企业创建院士工作站,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经认定的新能源领域重点企业,对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双创”人才、“龙城英才计划”顶尖人才和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年薪30万元以上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高薪酬人才奖励。对来常工作的青年人才,实施“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人才公寓3年“免费”入住,青年驿站3个月免租。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探索实施人才柔性认定机制。鼓励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紧密对接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新设和优化调整学科、专业,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术研发。

三、推广应用

6 推动企业创新成果应用

加快对本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围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数字赋能等领域应用场景择优支持,最高500万元。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试首用 ,对新认定的省级、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20万元奖励;对省级、苏锡常首台(套)产品 ,实施政府首购 ,自认定之日起2年内视同已具备相应业绩 ,对具有不可替代专利、专有技术的,采购人可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对列入《常州制造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荐目录》的产品,支持制造商对产品首张订单投保,最高按年度实际支付保费的80%给予支持,单个产品最高50万元。

7 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

打造绿色能源示范工程。鼓励重点区域重点突破,在“两湖”创新区以及高铁新城、天目湖生命康原等重点区域探索建设光伏一体化建筑、光储直柔建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虚拟电厂和氢能综合应用等绿色能源示范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节能减碳专项资金。在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新能源推广和应用,到2025年引导建设完成10个“新能源应用示范工业园区”、10个“新能源应用示范服务业集聚区”、10个“新能源应用示范美丽乡村”,每家给予最高50万元的建设奖励。

加快公共机构光伏应用。提升全市公共机构光伏应用水平和示范表率功能。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可安装光伏屋顶面积力争实现光伏覆盖率达到50%。对期间建成并网的公共机构光伏项目,按0.3元/瓦标准给予投资主体一次性建设奖励。电网企业进一步简化并网流程,保障配套电网与光伏项目同步建成投产。按照安全、灵活、经济的原则比选论证后确定最终并网电压等级,尽最大可能降低光伏项目并网成本。收到项目并网验收和调试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并网。

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充分利用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等消费绿色电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发挥“常州—盐城”南北合作、“常州—青海省海南州”东西部对口支援的优势,搭建合作平台,积极引入绿能资源,为常州企业绿色电力消费需求提供强有力支撑。

推进储能规模化应用。支持光伏等新能源与储能设施融合发展,对装机容量1兆瓦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自并网投运次月起按放电量给予投资主体不超过0.3元/千瓦时奖励,连续奖励不超过2年。

推广建设“光储充检换”一体化充电示范项目。通过光伏优先消纳、余量存入储能、充满之后上网以及储能夜充日放,实现存储就地消纳。积极创建多元化的充、换电场景,满足更多电动车主的用电和出行需求。

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碳汇、绿电等方面权益类产品交易尝试。

8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统筹各级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引导本土新能源整车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优惠活动。推进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从2023年起,原则上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扩大出租、环卫、物流、通勤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到2025年,主城区新增公交车基本实现电动化。鼓励市区新增或更新的出租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并且比例不低于80%。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立足新能源汽车安全特性100%预留充换电设施接入条件,老旧小区改造应因地制宜同步进行充换电设施改造,积极探索私桩共享模式。制定新能源汽车停车收费优惠政策,落实住宅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电价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实行停车、充电收费优惠。

四、生态营造

9 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

推动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用现代通信、智能控制、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等创新技术,促进源网荷储协同、多能互补利用,提升新能源规模化开发、高比例消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鼓励建设智能光伏电站和基于互联网的智慧运行云平台,提高新能源的智能化生产水平。加大综合能源开发力度,重点建设用户侧冷热电三联供、热泵、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等综合能源利用项目。开展基于电网、储能、分布式用电等元素的新能源汽车运营云平台试验,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双向互动,探索电动汽车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等新模式。

10 强化金融支撑和法律保障

从2023年起,连续三年市级产业投资基金与科创基金安排不少于50%的额度投向新能源产业。到2025年,绿色信贷余额达2000亿元以上、绿色直接融资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落实新能源领域企业股改上市奖励,其中上市辅导备案奖励50万元,申报上市材料奖励50万元,成功完成上市奖励100万元;新能源领域企业进入市级科创板后备企业名单的,首次进入奖励20万元,完成股份制改制的奖励30万元;其它奖励项目则根据企业对地方贡献或实际投入,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奖励;新能源领域产业链上市公司实施股权类再融资且75%以上投入本地项目建设的,按照融资额的5‰给予奖励,奖励上限200万元。

发挥创投机构的资本引领作用,引导各类资本向新能源产业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鼓励头部创业投资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园区、孵化器等发起或参股设立新能源产业领域创业投资基金,政府类基金给予支持,探索采取“同股不同权”等方式,切实加大对新兴产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支持。加快推进《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鼓励科技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技术、设置特殊股权结构、激发科研人员活力,依法维护企业创新发展权益。

END
CLick On Follow
扫码关注我们
储能垂直领域内最专业的个性化资讯阅读平台
需求侧管理 / 智能制造 / 分布式 / 补贴 / 储能 查看更多
资讯

高温来袭用电高峰提前 今夏电力供需将紧平衡

近两日,江南、华南中北部及云南、四川南部、重庆等地部分地区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四川攀枝花、云南昭通等局部地区超过40摄氏度。高温天气已提前来袭,这意味着用电高峰也将随之提前。 值得注意的是,受经济稳步复苏等因素影响,4月全社会用电量已同比大增8.3%。叠加高温天气,今年夏天电力供应能否满足全社会用电需求?电厂、电网等环节的专业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普遍预测,今夏电力供需将呈紧平衡状

资讯

甘肃电力现货市场用电规模已占到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用户的60%以上

7月4日,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市场营销事业部获悉,截至目前,甘肃省现货市场用电规模已占到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用户的60%以上。 今年以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着力统筹谋划用电侧参与市场路径,以帮助工商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出发点,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形成了中长期市场为基础、现货市场为补充、辅助服务市场协同发展的格局。并紧紧围绕着市场改革、电力保供、经济发展的大局,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顺利完成输配电价顺价模式改

资讯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上市公司积极参与

7月11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当日,在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2023年理事会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辛宝安表示,创新联盟成立以来,成员单位从创立之初的32

资讯

公司“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成立

  6月26日,公司成立“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简称“双碳”研究中心),以柔性团队的组织形式开展工作。   “双碳”研究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全域综合示范行动,坚持系统观念,突出全公司“一盘棋”,统筹经研院、电科院、信通公司、营销服务中心、风光储输公司和智能配网中心等单位优势创新资源,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协同,加强“双碳”和新型

资讯

四川云南进入主汛期 防汛与电力保供同存压力

四川和云南正面临与“水”有关的难题。随着主汛期到来,两省既要防止因降水过多而出现洪涝灾害,也要确保不因降水量偏低出现“电荒”。   6月25日,水电大省——四川和云南分别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即将到来的主汛期进行工作部署。与此同时,从2023年5月的水电发电量看,两省却出现较明显的下滑,如四川5月发电量同比下降24.4%,云南也下降43.1%。这使得两省在面临防汛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存在“电荒”的

资讯

河北新闻网:河北开展迎峰度夏电力需求响应演练

河北新闻网讯“明日19时至22时,预测电网将出现300万千瓦负荷缺口,立即启动节约用电预案,向电力需求响应主体发起邀约。”6月5日,随着河北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值班长王志涛发布调度指令,签约电力用户开始安排降低第二天的生产用电负荷,实现电力需求响应邀约。 6月5日,河北省2023年迎峰度夏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演练在国网河北电力营销中心举行,以上就是演练中设定的一个场景。这次演练模拟河北电网出现电力缺口并

资讯

【国家电网报】国网宁夏电力多举措应对高温保供电

  6月14~29日,宁夏银川、石嘴山等市气象台多次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银川等地用电负荷不断增长。据预测,今夏宁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长8.64%。为有序应对夏季用电高峰,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健全电力保供机制,向政府部门呈报12项电力保供建议,10项储能发展建议。   国网宁夏电力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订2023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方案,细化形成6方面24条具体

资讯

电力迎峰度夏须挖潜需求侧管理

去年夏季,受持续高温和主要江河来水偏枯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一些水电大省出现了电力短缺的情况。今年这种情况是否还会出现?如何通过电力供需调节做好今年的迎峰度夏工作?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2022年夏季四川、重庆等地电力供需形势紧张,主要原因是持续罕见高温天气叠加来水严重偏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据中心主任王益烜分析,受去年下半年以来降水持续偏少导致主要流域水库蓄水不足、降水继续

资讯

供需紧平衡、压力仍存 浙江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有序开展

记者从浙江省人民政府20日召开的全省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今年浙江迎峰度夏电力供需总体呈现紧平衡,依然面临经济反弹和高温天气双重压力。在浙江省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专班成员单位和各地市的共同努力下,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就绪。 据悉,今年浙江省电力消费持续恢复向好。1-5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2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综合最新形势,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浙江全社会最高负荷将达1.15

资讯

公司召开2023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暨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6月7日,公司召开2023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暨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玮出席会议并讲话,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安彦斌主持会议并总结,公司领导肖忠文、于德明、王雪、曹伟、徐驰出席会议。唐山公司总经理梁吉在分会场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与往年相比,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和防汛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呈现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政治意义更突出、时间节点更特殊、上级要求更严格、影响因素更复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