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硬核“斜杠”青年是怎样炼成的
日前,国网甘肃电科院员工赵金雄受聘为IEEE PES电力系统通信人工智能技术分委会委员,让他这个院里的青年技术骨干又多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斜杠”身份。2017年,赵金雄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进入国网甘肃电科院工作。工作之初,面对信息系统运检岗位的漏洞攻防、漏洞远程评估、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攻击溯源等工作,赵金雄常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弄得手忙脚乱。
赵金雄说:“我在电脑上下载了好多工具,利用下班时间经常练一练。”从基础知识学习到演习比赛和日常保障,两年时间,练就了赵金雄这个“门外汉”的细心和耐心,提升了专业技术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让他收获了“自学成才”的成就感。接着,他“趁热打铁”报考了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两年的奋力追赶中,赵金雄逐渐感受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电网行业的重要作用。他开始思考,面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新技术赋能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落地的重要途径。因此,他开始主动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向“靠拢”。面对新的技术难题,赵金雄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人工智能方面,他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在大数据方面,他持续深化大数据应用服务能力;在学术兼职方面,他长期担任各类国际知名期刊的审稿人。目前,他已累计承担4项国网总部科技项目,主持4项省公司科技项目和2项科技兴安项目,联合申请2项国家自然基金,累计牵头或参与申报行标/团标4项,累计申请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专利60余项。
2021年,他主持研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边缘智能诊断算法的输电线路缺陷实施诊断装置”获得电促会“2021电力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应用成果”二等奖,并在金昌、白银等多个地市公司进行推广应用,他研发的“兼容多种主机传输协议模块”已在白银银珠进行应用测试,能够兼容61种通信传输协议,为国网公司互联网部在推进人工智能云边协同应用方面提供了重要案例支撑。说到新一年的工作,赵金雄侃侃而谈:“甘肃公司人工智能的基础服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我们打算构建一个人工智能多业务生态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在各业务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化、宽角度的应用落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0岁的赵金雄说:“我不是什么硬核骨干,也没有什么管理秘诀,和那些真正优秀的专家比起来,我的差距还很大。只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党员和电网青年员工,首先要主动担当,有危机意识,用心做好每一件工作,用不懈努力过好每一天,用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是他对电力工作由衷的热爱,也是他不断用实际行动书写的科研初心。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2022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