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 护航电网“生命线”

国网四川电力 2022年5月12日 4981

“请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加强重要设备的巡视和运行维护,提前做好应急抢修队伍和物资准备。”5月8日,随着四川省气象台发布入汛以来首次暴雨蓝色预警,国网乐山供电公司也接连发布恶劣天气预警提示和应急抢修值班通知。19时,狂风骤雨来袭。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迅速调配队伍,按照“抢险不冒险”原则,连夜对故障线路进行抢修,陆续恢复供电。

5月12日,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由于复杂的地质地貌和气象环境,四川地震、洪涝、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在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公司全面总结经验教训,着力强化对极端天气等场景的应对能力。

经过十余年的反复实践,公司摸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经受住了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茂县山体滑坡和多次暴雨、泥石流等严峻考验,牢牢掌握应急抢险工作的主动权。

顶层设计强化应急管理体系

5月10日,四川电网南充备用调度控制中心内,值班员尹洪正在实时监控电网负荷潮流。“备调中心能够在省调度中心因突发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而无法发挥作用时,立即‘接力’,执行全省电网的调度任务,为全川供电系上‘双保险’。”尹洪介绍。

备用调度控制中心,正是公司应急管理体系的落地实践之一。从2008年起,公司逐步建立起省、地(市)、县三级应急体系,如同一张覆盖全省的“神经网络”,实现上下衔接、互联互通,满足应急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需要。

此外,公司还持续健全联动运转机制,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形成了地、州级区域联动机制,并且与陕西、重庆建立了跨区域联动机制,确保了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同时,还建立了以应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评估机制,全面完成省地县公司应急能力评估,建成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工作流程框图为一体的制度预案体系。

技术赋能数字化手段加强预防

5月10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首个完成灾后重建的变电站——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220千伏二台山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萌牛”穿梭在设备之间,进行着红外测温、数据抄录等作业。

14年来,“萌牛”更新换代,同时也见证着四川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公司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无人机智能巡检、变电站机器人巡检、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智能山火监控等多种技术应用。目前,四川电网已全面构建智能运检体系,实现了“空、天、地”三维立体化保障。

在国网四川电科院电力物联网实验室的大屏上,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实时收集着山火、覆冰、雷电、地震等灾害数据,寻找灾害发生的蛛丝马迹,为成功避险争取“黄金时间”。以地震监测为例,平台接入了成都防灾减灾所的地震快报数据,能在地震发生3分钟内,自动判断电网受影响设备和发生的电网故障。

据工作人员王曦介绍,目前监控网络能够实现四川地区3千米×3千米网格精度的地质灾害风险动态评估。“我们会根据气象信息、历史地质灾害发生信息、地层分布信息等,判断未来24小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指导线路运维单位制定精准巡视策略。”

以练备战锻造川电铁军主力

5月6日,在四川省2022年应对暴雨洪涝与地震地质灾害综合实战演练现场,公司65名应急救援队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应急塔组立、快速抢险和电力接入,保障了政府前线指挥部和“受灾”居民群众基本生活用电,圆满完成实战演练任务。

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近年来,公司持续推动专业队伍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组建了一支106人的省公司专业基干应急队伍、21支地市应急救援队伍,共有5360名应急抢险人员纳入首批“四川省电力抢险应急救援队”。

在国网四川应急中心培训基地,持有登高作业证、电工证、船舶驾驶证、急救员证、高山向导证、中国民航飞行总局AOPA无人机操作证的专职教师承担着队员们的应急训练任务。

除了测试塔速降、越障救助、特种工器具使用、板房配件安装等常规训练,公司还创新开发了救援人员心理干预、无人机三维建模等课程,形成了覆盖多灾种、多专业,集理论、实操、仿真、推演于一体的综合课程体系,不断增强队员应对灾害的快速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电科院 / 电网 / 调度 / 机器人 查看更多
资讯

我省建成全国首个电动汽车智慧充换电示范区

近日,我省在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建成了全国首个电动汽车智慧充换电示范区,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城市电网三方得以高效互动,实现了从“车等桩”到“桩配车”的转变。 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促进城市充电网络与城际、城市群、都市圈充电网络有效衔接”。早自2021年起,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资讯

集团煤质快检通过率首次连续保持100%

3月23日,经过52天集中攻关,由集团公司总调度室牵头,电科院组织煤、电、运、销多板块上百家企业协同攻坚会战,集团公司煤质快速检测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高质量数据集成功突破20000组,涵盖22个省份市场煤和自产煤,以及印尼、澳大利亚等进口煤,煤种品类达107种,实现集团内主力煤种全覆盖,构建国内唯一万组级高泛化性数据集基础模型。3月17日,该模型经第7次迭代更新后在集团公司9家试点单位应用,其中神东

资讯

电科院:开展技术交流 推进人工智能与电力机器人应用

3月21日,国网河北电科院联合河北工业大学开展人工智能与电力机器人应用技术交流活动,普及人工智能专业知识,推广电力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 当前,以“大云物移智链”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成为推动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电科院对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发展和与电网生产运行的紧密结合十分关注。 在此次交流活动中,电科院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电网生产运行等重点支撑工作,结合自

资讯

【新春走基层】挂图作战 坚守有我

2月20日晚,华北地区渤海之滨的黄骅港突降大雪,短短数小时,港区就被白茫茫的大雪覆盖。在黄骅港务集中办公的国家能源集团煤质快检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攻关专项组正热火朝天地开展试验和研究工作,自2月1日攻关组成立以来,已连续作战20天。 煤质快检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重点专项科技项目,当前步入提升数据量和检测精度、“六化”产品研制等关键攻坚阶段。在集团总调度室指挥下,电科院南环院牵头,以工程化

资讯

华为周建军:启航数字能源大时代,谱写生态合作共赢新篇章

【中国,深圳,2024年2月27日】2024华为中国数字能源伙伴大会在深圳隆重举行,华为数字能源与客户、伙伴、产业组织、媒体等齐聚鹏城,共同探讨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共话能源生态共赢新篇章,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总裁 周建军 在本次活动中,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总裁周建军表示:“在数字能源大时代,华为站在构筑新型电力系统的高度,站在融合电子电子和数字技术深度,站在三新基础设施的宽度,构筑

资讯

集团召开水电站大坝安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会

3月5日至6日,集团公司水电站大坝安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会在成都召开,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国家能源局大坝中心、水利部大坝中心、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四川能源监管办到会指导。集团电力部、安环部、大坝中心、21家子分公司、44家发电企业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决策部署,落实水利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大坝安全提升专项工作、集团年度工作会部署和安全环保1号文件要求的具

资讯

致敬“她”力量!巾帼展风采

她们柔弱也刚强 巾帼不让须眉 她们知性又智慧 尽显柔情担当 她们活跃在电力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绽放着新时代女性的卓越光彩 近年来,国网江西电力涌现出一大批“一流服务、一流作风、一流业绩”的女职工代表,她们立足岗位、争创一流,积极投身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事业,其中陈焕萍等10名同志荣获“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让我们一起致敬了不起的“她”。 在今天 让我们一起见证她们的风采 感受

资讯

全省配网实现中低压停电实时感知全覆盖

2月5日,随着低压停电模块功能升级完成,国网江苏电科院自主研发的配网中低压实时停电感知应用正式在全省推广使用,可全面实现对中低压用户停电事件的实时监测,整体研判准确率可达95%以上。 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此前,我省已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中压线路故障的实时感知和快速处置,但对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停电仍缺乏主动感知,往往需在用户报修后才能前往处理,平均耗时30分钟以上,难以满足

资讯

国网江苏电力牵头一无人机国际标准提案获立项

3月4日,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获悉,由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的无人机标准提案《民用轻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机巢系统测试方法》获ISO航空航天器技术委员会无人机系统分委会正式立项。 无人机机巢系统具备支撑无人机自动起降、充电和驻留等功能,在电力、交通等行业广泛应用。但目前,针对机巢系统的检测技术标准仍为空白,特别是在极端气候或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安全可靠性缺乏评测依据。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大力发展无

资讯

各地全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我国近期多地出现低温雨雪天气,供电供暖需求显著增加。各地各部门动态评估风险形势,加大增产保供,借力科技手段,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启动应急预案 湖南近日迎来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国家电网长沙供电公司提前启动防冻融冰应急机制,对有隐患的山区线路提前做好重点部位特巡、通道治理等工作,确保城市电力“大动脉”安全可靠。截至目前,长沙电网运行平稳,未发生主网设备覆冰、主网线路融冰情况。 1月22日14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