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报》:四川:探索电力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国网四川电力 2023年3月8日 4911

2月26日,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内,5万株西红柿苗长势喜人,焕发勃勃生机。“多亏你们提供的可靠电能保障,生态园才能正常运转。”该生态园项目负责人刘莹对前来服务的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内江资中)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康杰说。

2022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全面推行“中心供电所+服务站+网格化客户经理+村网共建”模式,因地制宜推广“三省”“三零”服务,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供电服务新体系,全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该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数据跑”代替客户跑,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电力获得感、幸福感。截至2022年年底,国网四川电力供区城乡供电可靠率达到99.91%,客户满意度保持在99.5%以上。

国网四川电力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激发了乡村发展新动能。在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的冬枣大棚里,智能喷灌设备自动运行,电子显示屏上温度、湿度等数值一目了然。如今,先进的电气化设备已成为村民的好帮手。普安镇共有冬枣园500余亩,今年将试点打造40个智能控温棚,广元供电公司为冬枣大棚量身定制供电方案,新建电杆8基,架设380伏线路400余米,让冬枣住上冬暖夏凉的“四季恒温房”。

不只广元,国网四川电力致力于在全省推进农业产业园实现电气化,通过对各地区乡村电网的特征与差异的研究,统筹推进电网改造升级,逐步消除客户侧低电压和频繁停电等情况,有序推进雅安、乐山制茶“全电化”,助力广元、凉山“电烤烟”、攀枝花“全电民宿”等项目实施。同时,该公司还推进电厨房、电锅炉等进村入户。

此外,国网四川电力因势利导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综合示范项目,并探索电力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完成53个电力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公司制订了“防返贫、促振兴”10条措施,2022年选派157名驻村帮扶干部和工作队员继续为122个定点帮扶村提供驻村服务,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该公司持续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深入优化农村供电服务,2022年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项目2972个。

截至2022年年底,国网四川电力共有2.02万名客户经理入驻四川省2236个乡镇便民服务点和2万余个党群活动中心,服务6200个社区,全心全意满足当地企业和群众的用电需求。

【数说】

2022年,国网四川电力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项目2972个,建成53个电力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选派157名驻村帮扶干部和工作队员为122个定点帮扶村提供驻村服务、2.02万名客户经理入驻2236个乡镇便民服务点和2万余个党群活动中心,服务6200个社区。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电网 / 国家电网 / 国网 查看更多
资讯

盐城供电:扎实推进变电检修核心班组建设

报载:为开展“班组建设行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阶段性检查”活动做足准备,最近,盐城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启动班组建设行动全面提升活动,该中心参培人员宣贯了公司《班组建设行动手册汇智专班》学习内容,简要介绍了各部门及县公司分享的手册编制经验。 变电检修班组作为电网企业生产体系的基本单元,班组核心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设备安全、电网安全,主要负责辖区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高压及仪表试验、油务化验,并承担

资讯

【河北卫视新闻联播】河北电网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总装机容量一半

冀时客户端报道记者从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河北电网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3663万千瓦,在总装机容量中占比52.8%。在清洁用能方面,个人充电桩全年报装7.12万台,城区形成"10分钟充电服务圈",县域公共充电网络100%全覆盖,助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河北广播电视台2024年5月13日)

资讯

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101.7万台 桩车增量比1:2.5

2024年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1.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52.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5月11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4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1.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52.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

资讯

山东完成2023-2024采暖季清洁取暖工作

山东能源监管办认真贯彻2023-2024年取暖季清洁取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策落实、准备工作、能源供应、运行管理、新旧供暖方式衔接、监督监管等“六个到位”要求,扎实开展监管工作。从监管情况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能源企业认真落实国家要求部署,采暖季期间各项工作整体平稳,保障了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建立健全地方政策体系,印发财政价格文件和清洁取暖项目建设方案,进一步细化省、市、县层面衔接推进机制,如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