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劳模工匠是这样炼成的
2022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在电网发展的新征程上,公司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劳模工匠。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公司的财富、职工身边的榜样。“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故事。
冲锋在前擎起红色旗帜
疫情防控这场“大考”已经持续两年多,其间既有严峻的“遭遇战”,也有持续的常态化任务,情况各有不同,有一点却始终不变——无数一线工作者实打实的倾力付出。
2021年10月,兰州爆发疫情,7座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建舱,国网兰州供电公司配网中心穆宜早早等候在现场第一时间为实验室接电,而当时4号实验室正在进行紧张的采样检测,发电车暂时无法接入。于是,穆宜与方舱实验室负责人约定,一旦有停机间隙及时联系。
各项抗疫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穆宜也带领党员服务队奔走在各个防疫点进行用电检查和服务,而4号实验室的用电问题一直搁在他心里,每天他都会向实验室负责人问询情况。27日8时,穆宜得到消息,当天7座方舱实验室对90台聚合酶链反应仪器开展关机操作。“任务来了,大家做好防护,带好工具跟我走!”穆宜立即带领5名党员服务队队员赶往现场。在方舱实验室负荷侧开关与会展中心电源侧开关依次断电后,穆宜解开电缆绑扎线,与队员们迅速完成了线路改接。对穆宜来说,党员身份是一块“金字招牌”,越是到关键时刻越要冲在最前线,要给广大群众做好榜样,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抗疫一线,总有人心系百姓与病毒抢时间;在突发自然灾害中,也总有顶风冒雨为村民排忧解困的身影。
“喂,阿所吗?我们这儿停电了,能过来看看吗?”“马上就到,你们不要随便动设备,外面雨很大,让大家注意安全!”2020年8月17日一大早,甘南迭部县腊子口供电所所长阿闹的手机再一次响了起来。迭部县境内连续一个星期强降雨,导致辖区内相继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多处线路导杆断线。此时的阿闹,手里握着电话,双脚正在冰冷的泥浆里艰难跋涉。由于道路被冲毁,他和同事们只能步行前往抢修区域。阿闹心里焦急万分,一分一秒都不能等,因为他知道群众在眼巴巴等着他们带去光明。
到达现场后,阿闹立马组织人员开展线路勘察,迅速制定了抢修方案。时间一分一秒在过去,大家脸上的汗水混着雨水泥水一起流。17时30分,线路恢复供电,桑坝乡900多名村民家里恢复供电。
“雨这么大,你们真是辛苦了。看到你们在这里,我们大家就都安心!”桑坝乡卡玛村村委会主任拉着阿闹的手说。
探索突破引领创新发展
准确又可靠的电能计量,是衡量国家效益和客户利益的一杆秤,也是各行各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作为国网酒泉供电公司计量岗位上的一员,许星煜始终把创新创效作为提升业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获取数据、搭建模型、聚类降维、多维评分、试验测试、处理异常……这些工作对于许星煜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每次他都会留意各个环节,细究每个模型,以求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致力进行探索钻研,带领团队研发的《基于中压载波的电能采集系统》和《新型电能计量辅助供电系统》已经形成成熟产品,产品合同金额达数百万元。研发的《基于RFID的电子式合格证》、《基于NB-IoT技术的电能计量装置锁具远程管理的应用》等创新成果获得国家授权专利以及省市级多个奖项。“专业技术日新月异,我不希望自己落伍。只有不断雕琢自己的技艺,多思考、多钻研,才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积极带领青年员工投入创新工作,目前他的创新团队已初具规模。
国网平凉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的陈佳黎二十年恪守零差错、零失误的目标,不断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大力推进精益化管理,带头规范了变电运检管理流程,健全了专业管理网络。与此同时,他结合工作实际提升创新管理能力,7项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论文《配网智能化开关设备检测系统研发及应用》被收录到国网配网运检技术创新成果中。
今年3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甘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国网甘肃电科院郑伟介绍了风光功率预测系统建设成效。2012年,郑伟参建了甘肃省电力公司第一个国网公司实验室——国网公司降损节能技术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成功孵化出一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17年,实验室通过对调试各个环节进行仿真分析模拟,不断优化仿真参数,逐项完善调试方案,在甘肃首条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祁连换流站调相机工程调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助力甘肃电网的技术支撑能力步入特高压时代。
大到专业领域的伟大成就,小到工作中的每一点改善,都离不开一线劳动者的艰辛劳动和不懈探索。身边的劳模,他们不仅躬身在一线,也成为了创新创效的“领头雁”。
薪火接续传承中国风范
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分外重要。“师傅带出的徒弟各个都有能拿得出手的绝活,能成为王所长的新徒弟,我特别骄傲。”提起师傅王庆临,国网定供电公司秦永童话语里满是钦佩和自豪。
今年54岁的王庆临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在自己热爱的供电一线岗位一干就是32年,黄土地孕育了他老成持重而真挚热情的性格,粗糙的脸庞见证了他历经过的风霜雨雪和困难坎坷。南屏、新添、洮阳镇……他的身影遍布临洮县乡镇村社,足迹踏遍临洮县城的大街小巷,1600多次上门服务、3万多次抢修排险、700多次义务宣传……他被称为临洮电网的“活地图”、群众安全用电的“电保姆”。
王庆临不仅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将自己的光和热传递给更多的人。他的3名徒弟在技能运动会中获奖,5名徒弟被评为“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技术能手”。工匠精神,在不断接力中传承下来。
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供电所所长杨虎诚,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同名同姓不同字,在南梁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光明将军”。从电力新兵到人人称赞的“光明将军”,是用骑着摩托车收了10年电费的坚持、农网改造以工地为家的担当、服务革命纪念场馆建设全年无休的韧劲一步步走出来的。
农村住房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南梁镇安置点建设初期,杨虎诚就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家庭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带领所里的人开辟用电业务“绿色通道”,紧锣密鼓地现场走访、实地勘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危改”供电方案,为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新装、移装入户电表,接通生活用电。如今看到庭院敞亮,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的景象,很难让人联想到从前住着老窑洞的情景。
“杨师傅是我们所里的‘家长’,跟着他出去工作,我们心里踏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老师傅展现榜样力量,青年人迸发拼搏热情,匠心技艺的传帮带,展现着动人的生命力。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卓越。他们用干劲、闯劲、钻劲,标注着劳模工匠奋斗的底色。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奋斗者,我们更要脚踏实地、躬身实干,发扬劳模工匠精神,用劳动托举梦想,在新的征程上创造出一片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