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重点行动解读|服务绿色发展 在推动“双碳”目标落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担当作为(四)
——专业部门解读公司“两会”提出的“十项重点行动”之大力推进助力“双碳”行动
记者 余艳春
公司2023年“两会”提出“1510”(聚焦公司“一个中心任务”,踏上“五条发展之路”,实施“十项重点行动”)总体思路,“助力双碳行动”作为“十项重点行动”之一,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自治区“碳达峰十大行动”和节能减排“十大工程”,规划建设“刚柔并济、内外双驱”的疆电特色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电氢互动、新能源友好并网等示范工程建设。坚持“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加快存量煤电灵活性改造,积极推动新增煤电建设并向清洁低碳发展;坚持“全局统筹、量率一体”,推动政府科学确定新能源规模、布局和时序,做好并网、消纳和外送;加快推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建设,提高系统调节能力,确保新能源接得上、送得出、用得稳。
对于“助力双碳行动”将要开展哪些工作,如何服务绿色发展,在推动“双碳”目标落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担当作为,记者分别采访了公司建设部主任张惠玲、公司调控中心主任孙谊媊。
问:公司电网建设计划采取哪些举措,加快建设具有疆电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
答(张惠玲):新疆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三基地一通道”,新能源储量大、开发条件好,公司围绕自治区“十四五”期间新增4400万千瓦新能源目标,认真统筹建设时序,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做到不等不靠、主动迎战,切实抓好配套工程建设,服务好新能源大开发战略。
一是省地联动,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快塔城—乌苏、北疆电网补强、南疆塔里木环网等重点工程建设,2025年建成750千伏“内供七环网”主网架以及覆盖全疆主要城市的220千伏环网,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做好电网支撑。全力推进凤凰—乌苏、凤凰—亚中—达坂城Ⅱ回等重点工程,加快建成乌昌双环网,提升疆内新能源消纳能力。积极配合疆电入渝特高压直流、新疆与西北一通道补强工程前期工作,加速推进新的交直流外送通道建设,提高疆电外送能力。
二是网源协同,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聚焦准东、吐哈、准北、环塔里木等四大千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协同发展、调度等部门主动对接投资主体,准确掌握新能源建设规模和时序,为后期并网做好计划安排。创新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管控模式,开辟新能源送出工程“绿色通道”,及时调整投资计划,实现新能源项目与配套电网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积极推进阜康、哈密等抽蓄电站配套工程建设,力争早日投运,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全面支撑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可靠供应。
问:2023年,公司计划开工和投产哪些新能源配套送出项目,大力推进助力“双碳”行动?
答(张惠玲):截止到2023年2月初,公司累计开工建设哈密十三间房西风电、和田墨玉县光伏等21项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到年底前,公司将全力推进阜康抽蓄电站配套和博州四台风电、兵团三师45团光伏等24项沙戈荒地区风电光伏送出工程建成投产。2月初公司新调增17项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目前已启动可行性研究,计划于年内开工建设。
随着自治区“十四五”新增4400万千万新能源目标的推进,新能源工程已呈现大规模并网趋势,公司电网建设将不断优化新能源配套工程建设模式,加快配套工程建设速度,全力服务自治区能源转型发展战略,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问:“双碳”目标的提出,新疆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如何科学确定新能源规模、布局和时序,做好并网、消纳和外送?
答(孙谊媊):“双碳”目标的提出,新疆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先行示范区,电力系统将加快清洁低碳转型,电力系统特性发生深刻变化,新能源并网和消纳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公司要统筹新能源并网、运行、消纳各环节互动协同,科学确定新能源总体规模和布局布点,加快电网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新能源主动支撑能力,强化优先调度机制,做好并网、消纳和外送“三篇文章”。
一是加强内、外部沟通,对接新能源基地建设意向,跟踪新能源项目进度,积极配合荒漠戈壁新能源项目建设,优化配套及补强工程审批流程,加快工程补强建设,结合电网实际,引导地州新能源项目优化布局,结合电网实际接纳能力,在保证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高效利用。
二是结合新能源消纳和电网调节能力需求,持续挖掘火电、储能等调节电源调节能力、可调节负荷柔性调度控制能力,推动新能源协调发展,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和新能源高效消纳。
三是汇报推动政府建立健全电力市场体系,扩大辅助服务市场参与范围,推动辅助服务市场更好体现灵活调节市场价值,建立调频、备用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有效提升系统综合调节能力,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完善储能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储能发展的积极性,提升储能利用率。完善煤电机组成本回收机制,通过容量成本回收机制(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等实现发电成本经济补偿,激励煤电等调节电源投资建设积极性,构建合理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促进清洁能源有序发展和高效利用。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公司建设部、公司调控中心,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