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首座“近零碳”建筑建成投用
本网讯 阳光橙、帝皇金、森林绿、天空蓝,色彩靓丽的光伏发电玻璃宛如一条彩虹丝带,让人眼前一亮。近日,由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建设的湄洲岛红树林生态公园风雨廊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成功并网,该公园服务中心也成为莆田首座“近零碳”建筑。
红树林生态公园位于湄洲岛西亭澳,建有观景桥、观景台、服务中心等建筑。公园内红树林面积约500亩,占全岛绿化面积的2.37%,而碳汇能力却接近全岛的20%,固碳能力强大。
今年以来,国网莆田供电公司主动履行“保护好湄洲岛”政治责任,围绕生态低碳文明智慧湄洲岛建设,在红树林生态公园投资建设“近零碳”建筑应用系统,利用作为公园休闲步道的风雨廊,铺设BIPV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约15千瓦,于今年5月中旬正式运行。通过园内配置的10千瓦时储能系统和逆变系统,为公园服务中心的三栋建筑供电,实现了建筑本体的“近零碳”排放。
“BIPV光伏每年发电1.95万千瓦时,可以完全满足红树林公园每年约1.16万千瓦时的用电需求,多余的光伏电能可用于周边路灯、夜景等,实现清洁电能全额消纳。” 国网莆田湄洲岛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测算,预计在25年运营期间,该光伏项目总发电量可达49万千瓦时,可减少碳污染排放约190吨。
该光伏项目与4月底建成的湄洲岛宫下码头风雨廊BIPV光伏一道,组成了海岛能源电力消费侧“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实践场景,助推湄洲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岛建设。
下一步,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将继续遵照湄洲岛旅游景观的统一规划,在南部各村庄、各景观带、步行栈道等,逐步推进海岛特色光伏建设,发挥“成片化”带动作用,构建海岛绿色光伏网,进一步优化海岛清洁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全岛碳排放,更好更快建设全国首座“零碳岛”。(朱玉森 朱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