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对话沈文忠:光伏材料贱金属化势在必行,2027年铜浆渗透率或达 25%
能见 1小时前 551

在2025第八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上,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接受了包括能见在内的媒体采访。沈文忠指出,贱金属化是当前光伏行业破解成本困境的核心路径,数据与技术进展清晰印证这一趋势的必然性。
成本破局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
银价与金属化成本高企是核心推手。2020年银价约3000美元/千克,银浆占组件成本5%;2025年10月银价飙至11000美元/千克,占比升至12%。2024年全球光伏用银6147吨,2026年将破7000吨,供需压力大。且TOPcon电池金属化成本占非硅成本达90%,远超一年前的50%,“贱金属化”迫在眉睫。
铜基技术成贱金属替代主流,分三大路线:银包铜2024年渗透率18%,成本低30%-40%;电镀铜无银化但设备投资高,2025年产能仅5GW;铜浆成本为银浆1/5,2025年实验室效率超25.5%,预计2027年渗透率或达25%,行业将年省银1750吨、成本超190亿元,组件度电成本再降5%-8%,助力光伏大规模应用。
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650GW,2030年或达1700GW
对于当前光伏行业的发展,沈文忠表示,尽管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从长期来看,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光伏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其市场需求将会持续扩大。”沈文忠指出,“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到650GW,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700GW。”
沈文忠还强调,光伏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