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客户端】国网福建电力有效促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经济日报客户端5月11日报道:
5月10日,第六个中国品牌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召开电力“双满意”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之——低碳转型新闻发布会,发布该公司深化打造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金色品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持续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有效促进农村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人民幸福。
今年以来,国网福建电力持续深化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乡村振兴·电力先行”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服务乡村“五大振兴”,有效促进农村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公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电力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对电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更智能,还要更绿色。国网福建电力全力提升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持续推动电能替代,推出智慧烤笋、智慧制茶、智慧烤烟等供电服务项目,在农副产品生产聚集地形成电烘干规模效益,着力打造风光储微电网,赋能八闽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2021年以来,福建省累计建成乡村电气化项目383个,支撑农村地区能源低碳绿色转型;服务光伏帮扶项目健康发展,及时足额转付国家补贴7276万元。
“微电网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我们海上渔排管理房生活办公用电,以后还将推广应用到船舶及饵料投放上,满足我们开展海上养殖业、旅游业的用电需求,既方便又环保节能。”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向国告诉记者,原来蕉城区三都澳内的海上渔排都是用柴油机发电,不仅伴有巨大的噪音,还可能造成柴油外泄污染海域生态。现在有了微电网,彻底不用担心用电问题,渔排上的用电功率从10千瓦增加到了100千瓦。
2021年6月3日,经过1个月试运行,由国网宁德供电公司建设的福建省首个渔排风光储微电网示范项目,在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内正式投运。该项目由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数字能源管理系统及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系统组成,是宁德市打造光电储一体化示范基地的一个应用场景。
该项目投运以来运行稳定,光伏日发电量50至450千瓦时、累计发电2560千瓦时,风机日发电量约5千瓦时、累计发电200千瓦时,储能系统累计充电1760千瓦时、放电1580千瓦时,渔排累计用电量2580千瓦时,实现海上渔排不间断供电,推动清洁能源走进“海上田园”。
渔排风光储微电网示范项目只是国网福建电力助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接下来,国网福建电力将锚定双碳目标,扎实深入实施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乡村振兴电力先行”行动,全力提升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多措并举助力打好绿水青山底色,在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中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成色,全力实现“电助村美、村以电兴、民因电富”。(薛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