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家企业联名推进210光伏产品!尺寸标准战争进入白热化
光伏产业尺寸之争进入全面竞速战。
11月27日,据能源一号报道,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环晟光伏(江苏)有限公司、润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公司、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光伏公司今日联名倡议,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
它们共同倡议,在210-220mm尺寸范围内,选择SEMI标准中确定的硅片尺寸:210+/-0.25mm作为唯一尺寸, 同时依照这个硅片尺寸修订SEMI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
在这场竞争中,210战队表现得十分活跃。
短短九天前,电池片龙头企业通威股份与组件头部企业天合光能宣布共同投资项目,据悉该合作以210大尺寸光伏产品为主。
不过,对182联盟来说,在市场当中同样没有撤退可言。
本月12日,在上海召开的182组件与技术论坛中,晶澳+晶科+隆基三巨头高调宣布2021年规划投入182产能合计超过50GW。
从产品角度来说,不同尺寸的产品都各有优势。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曾做过测算,210硅片在支架上的成本就减少了25%,核算到度电成本上,最多可以降低0.1元/w。
而对于选择182尺寸的企业来说,之所以将尺寸固定在这个标准,是因为大尺寸产品首先受限于集装箱大小,从包装方面而言, 182尺寸相对较为合适。
其次,对于电池而言,硅片尺寸增加对于镀膜均匀性产生了难以控制的影响。可靠性、良品率、污染等不利因素也大大增加。而且生产工艺方面,182电池的良品率与166基本持平。
近年来,光伏组件产品迭代速度明显加快,随着技术路线不断更新,产品尺寸变化对生产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月3日,六大组件企业——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晶科、隆基、天合光能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的公开信,将光伏企业与玻璃产业之间的矛盾暴露在公众面前。
事实上,光伏组件产品更新,也导致玻璃产线难以跟进,这对于当前光伏玻璃严重紧缺的情况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尺寸是有上限的,不能够无限放大。”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说,“而且大组件、高功率的设计必须要有安全底线,不能以牺牲系统、安装、维护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可靠性为代价。最后,功率的提升仍然要以提效为主要手段,不能过多地放在大尺寸上。特别是与功率近似比例的放大,我认为毫无意义。”
尽管如此,围绕硅片尺寸形成的182mm与210mm两大阵营依旧针锋相对。
当前,硅片市场已形成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双寡头格局。在强手林立的环境中,光伏硅片新势力也加入了战局。上机数控与天合光能签订了一份单晶硅片长单销售合同,预估销售金额102.4亿;京运通计划在四川乐山投建24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
在企业看来,组件“尺寸之争”或在明年终结。
隆基股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未来在组件尺寸上总有一个限度。屋顶组件的最大规格尺寸今年已经清晰了,明年地面电站组件的最大尺寸就会清晰,不会争论太久。”
如今,210和182联盟的直接对垒,使得有关光伏大尺寸之争日趋激烈。在光伏即将进入全面平价时代的背景下,有关技术路线的争论,仍需等待回归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