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风场”+“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这个海风项目凭啥横扫国家级大奖?
当中国已占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半壁江山之时,如何“建得好、运营稳” 成为比“建得多”更关键的命题,在政策加码与成本挑战的双重催化下,高质量的“靠谱”海上风电项目正成为行业破局的核心密码
今年以来,海上风电政策东风不断。3月全国两会期间,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发展海上风电”;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点题”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8月,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 月)调度视频会,进一步明确“积极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
在决策层的有力引导下,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规模和增速持续领跑全球。截至2024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83.2吉瓦,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43吉瓦,占比50%以上。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400万千瓦,占到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尽管规模领跑、前景光明,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也长期存在海域资源利用效率低于预期、度电成本居高不下等短板弱项,特别是随着海上风电开发迈向深远海、风机激进大型化,以及“136号文”出台带来的剧烈电价波动,海上风电开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质量和成本挑战。
在不确定因素渐多的当下,海上风电如何“建得好、运营稳”成为了比“建得多、建得快”更关键的命题,高品质的“靠谱”风场成为了稀缺资源。新形势下,“靠谱”的海上风电究竟长啥样?近日接连斩获“2024年度5A风场”和“2025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殊荣的国华半岛南U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或许给出了答案。
01
战略“靠谱”:风电龙头共创标杆
国华半岛南U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又名“望海项目”)位于山东半岛,后者是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之一,总装机容量580万千瓦,已成为引领我国北方海上风电发展的标杆区域。
该项目由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国华投资与风机龙头远景能源合力打造,风场所在海域离岸32公里,水深30-33米的,场址总面积95.6 km²,总装机容量603.5MW,是北方地区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单体海上风电项目——山东半岛南U海上风电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U2项目于2023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设计年发电量24.2亿千瓦时,为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项目采用71台远景 EN-226/8.5MW海上智能风机(一期36台,二期35台)。据了解,EN-226/8.5MW为项目建设当年最先进的海风机组,采用成熟的高速双馈技术路线。近一两年运行数据显示,无论是可靠性还是年等效满发小时数,在山东海域同类项目中均名列前茅。
优异的表现为这座风场带来了多项荣誉。近期,半岛南U2同时获评“2024年度5A风场”和“2025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此前,该项目工程还曾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QC成果奖8项,参编标准9项,工法2项以及其他省部级奖项5项;其国内首创“海上风电友好并网与消纳关键技术及装备”、“海上风电场水下测绘动态监测与安全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复杂海洋工程中的侧扫声呐图像精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此外,作为国华投资目前海上容量最大、也是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该项目实现了全容量登记CCER,计入期10年,预计年均减排量约118.13万吨,总减排量约1181.32万吨,预计累计增收约8.2亿元,巩固了项目核心竞争力。
由此,半岛南U2项目凭借稳健的战略协同脱颖而出,成为兼具经济效益与示范意义的标杆项目,凸显了国华与远景的战略携手的“靠谱”。
02
技术“靠谱”:设备可靠+运维智能
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战略“靠谱”是前提,技术“靠谱”则是项目成功的核心。半岛南U2项目上马时,山东已明确将海上风电作为该省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2022年发布的《山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1-2030年)》中提出,将聚焦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大片区,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一时间,山东海上风电领域群雄并起,除国家能源集团外,国家电投、三峡能源、华能集团、上海电气、华电集团等能源巨头及本土企业山东能源集团,都在密集开发重量级项目。
在这场众多实力央企与地方国企参与的角逐中,海风项目能够脱颖而出,主要源于两个“靠谱”,一是规模“靠谱”,具有示范效应;二是设备和运维“靠谱”。
一众项目中,半岛南U2项目具有极强的规模示范效应。尽管近两年海上风电规模越来越大,但该项目当年的装机容量在山东海域属于绝对标杆——彼时的国华投资在山东共有2.1GW项目,包括3个500MW项目和1个600MW项目,山东半岛南U2项目就是其中600MW的部分。
同时,远景还在山东乳山配合国华投建了风电产业园,从而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链和经济发展,也使合作伙伴实现了环保、低碳的社会效益。
在机型选择方面,远景始终坚持的理念是“成熟优先、验证先行”——半岛南U2项目采用的远景陆上智能风机EN-226/8.5MW是低风速海域公开招标中标量最大的“爆款”机型,其以更大单位千瓦扫风面积带来的高发电性能、极致交付可靠性赢得行业认可,一度被视为海上低风速市场王者机型。
EN-226/8.5MW的叶片均经过了远景的专业风洞测试、静力测试、疲劳测试等全流程验证,确保在山东冬季-20℃寒潮、覆冰等工况下稳定运行。中电联日前公布的2024年度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指标对标评比结果显示,该项目风机机组平均可利用率超99.7%。
更重要的是,项目采用机型的叶片等核心部件为远景自研自制,这也是项目当年即实现快速并网、快速交付的核心因素——远景为项目打造了高可靠、高速度、高柔性的供应链,提升了客户交付满意度和运维满意度,为客户在风场运营阶段获取更高经济收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交付和运维端,半岛南U2项目在日常运营上拥有一套行业领先的管理模式,能最大程度调动现场人员积极性,完成对现场技术和管理的支撑。
例如,项目建设期间,远景员工使用水印相机100%视频记录过程,后台通过智能化AI识别技术监测作业规范性,确保符合远景工艺要求,并及时反馈解决方案。
据了解,远景使用的这一AI识别技术已在海上、陆上项目投入应用4年,半岛南U2项目是其中一个较好的应用案例。
03
布局“靠谱”:全链条技术+蓄势深远海
2023年,国华投资半岛南U2、渤中B2共计1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并网投运,年发电量共约35亿千瓦时,相当于植树1156万棵。这两个项目实现了国家能源集团在山东海上风电“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也是国华投资积极响应海洋强省战略,勇闯深蓝的起点。
“靠谱”布局功在当下,利在长远。近年来,随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饱和,我国海上风电开始向深远海进军。在大规模走向深海前,开发商和整机商都需要通过更多实战修炼内功。半岛南U2项目就是按照深远海标准去打造,为未来走向深远海做积极准备的战略项目。在该项目中,远景以自身实践为基础,为深远海风电开发积累了大量可复制的经验,提前锁定下一阶段竞争优势。
深远海风电的开发成本远超近海项目,风机占总造价的比例不到30%,海缆铺设、运维等环节是成本大头。
正如远景能源风机与装备产品平台副总裁黄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深远海风电降本的关键在于风机的“极致可靠性”,大幅提升设备可利用率、降低故障率,才能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摊薄度电成本。他强调,深远海风机需具备“可更换性”与“维护便利性”,而不仅仅是“近海设备的放大版”。提升风机可靠性,减少故障率与运维频次,才是降低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的核心。
针对山东后续“水深40米、离岸40海里”的深远海开发需求,半岛南U2项目已按深远海标准预留技术冗余:远景自研主轴承加载30年等效现实工况加速疲劳测试,提前验证了抗极端环境能力;远景自主研发的伽利略超感知资产健康管理平台,目前已实现风机关键部件健康度预警100%全覆盖,可直接适配深远海“少人值守”需求。
基于半岛南U2项目的成功实践,国家能源集团正联合远景能源、中交三航局等,以该项目为核心在乳山规划“深远海风电产业园区”,涵盖设备研发、制造、运维全链条。乳山地处青岛、威海、烟台三市衔接处,三方在此打造本地化制造基地,将大幅压缩风机核心部件运输半径,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预计2026年建成后,可带动产业链投资超50亿元,形成1.2GW年产能,将单个项目的“靠谱”升级为区域产业的“靠谱”,为山东海上风电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行业内对大兆瓦机型的追逐热潮,远景能源坚守“极端工况全验证” 原则,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可推迟交付,也不让未经验证的设备进入 100 公里外的海域。” 这一审慎策略直指深远海运维的核心痛点——数据显示,海上设备抢修成本是陆上的 10 倍以上,设备可靠性已成为决定项目经济性的关键变量。
由此,从战略布局的稳扎稳打,到设备运维的硬核智能,再到产业生态的长远构建,山东半岛南U2 项目给出的 “靠谱” 答案,恰是我国海上风电从 “规模领跑” 转向 “质量引领” 的破局密码。正如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风机产品线总裁娄益民所言,以深远海技术为代表的海上风电以其高技术含量、高发电量、对产业链的高质量带动,备受行业青睐,也是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海上风电发展一定要尊重常识、尊重科学,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速发展的风电行业要坚守“长期主义”,把可靠性放在更高位置,有序竞争才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