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风电场密集出售,“接盘侠”为何都是电力央企?

风电之音 2024年1月11日 4689

随着上市公司财年将至结束,风电场转让动作密集。华夏能源网获悉,日前,三一重能(SH:688349)、九洲集团(SZ:300040)、中船科技(SH:600072)等企业均发布了风电场转让公告。

其中,三一重能转让了位于吉林通榆的两个风电项目,交易金额分别为2.63亿元和2.03亿元;九州集团转让了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的两个风电项目各51%的股权,交易价格分别为9078万元和9282万元;中船科技转让了位于山西省晋中寿阳的风电场项目,交易价格2.12亿元。

上述风电项目转让金额合计约20.10亿元。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上述转让风电场的企业,均来自风电装备制造环节的企业。

近两年来,随着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相继进入平价时代,风电整机招标价格持续下滑,由此也带来了装备制造企业业绩承压。

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许多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把业务延伸到了下游风电场开发、运营环节,且均取得了不错效果。滚动开发风电场,也成为风电设备商改善财务报表、年底冲刺业绩的重要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转让风电场的同时,同时还转让了相关的债务。上述几项转让的金额规模都不小,均在亿元以上,甚至接近10亿元。那么,为何电力企业都热衷于成为风电场“解盘侠”?

提升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购买资产成捷径

公告显示,电气风电两个风电项目的受让方为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三一重能两个风电项目的受让方为吉林吉电绿色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九州集团风电项目的受让方为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七台河丰润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船科技转让风电项目的受让方为上海羲融新能源有限公司。

这些受让企业有一个明显的共同标签——电力央企。

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华润电力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吉林吉电绿色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为吉电股份(SZ:000875),吉电股份的大股东则为国家电投;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中国华电;上海羲融新能源有限公司由电投融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而电投融和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国家电投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电力央企作为能耗大户,不仅要承担电力保供的责任,还肩负着引领能源转型的使命。

2021年12月,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要取得明显进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2022年1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资委发言人再次强调,中央发电企业将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大清洁能源建设投入力度,提高中央企业清洁能源装机占比。

彼时数据显示,在电力央企中,除了以水电起家的三峡集团、国投电力和以核电起家的中核、中广核,以及定位于风光等新能源开发的中节能外,其余多数电力央企均面临着巨大的能源转型压力。

把转型筹码压在风电和光伏发电上,成为电力央企的共同选择。尤其在风电领域,需求更加强烈。

不过,风电场开发周期较长,从开发规划到风电场设计,再到建设施工,最后实现并网,短则2年,多则可达4—5年,难以在短期内创造效益。为此,众多电力央企除了自建风电场外,购买资产成为增加装机量、提高新能源占比的重要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2025年“交作业”的时间越来越近,电力央企对风电场的收购力度也在加大。

竞争加剧,风电场开发市场已“变天”

在风电领域,上一次电力央企大批量收购风电场还是在2012年前后。

彼时,风电场的卖方以民营企业为主。当时的主要问题是,电网发展滞后,很多风电场难以并网,也因此很难获得收益。面对资金压力,众多民营企业难以为继,只能选择出售风电场。而对于电力央企来说,不仅没有资金压力,在并网方面也有着天然优势。

十年过去,电力央企再次加码收购风电场,但目前的形势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其他行业的央企一拥而上,争抢风电场开发这块蛋糕。数据显示,在国内97家央企中,有50家将业务拓展到新能源开发领域,其中涉及风电场开发的央企大约有40家。

论资金实力,这些央企丝毫不逊于11家电力央企,甚至实力更加强大,如果以“砸钱”的方式来争夺资源,电力央企不一定有优势。

同时,为了把财政留在当地,许多地方能源集团也加大了风电场的投建力度。一些地方还以风电场为中心进行招商引资,吸引风电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落户当地。

十年前,风电场投建还是买方市场。彼时,一个1、2万千瓦的风电场开发项目,都被地方政府当成大项目来对待。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电力央企,一旦对风电场投建感兴趣,都会被当地政府当成座上宾,不仅受到优待,投建过程中还会大开方便之门。

十年后的今天,风电场投建已成为卖方市场。一个风电场项目发出竞配公告,都会涌入众多开发商前来“夺食”。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电力央企之间也相互成竞争对手,让风电开发变得很“卷”。

竞争本来是好事,但是“卷”过头了就导致低价竞争,就成了灾难。

就在2023年7月,在福建连江一海风项目竞配中,中国华能联合体申报的电价约为0.193元/千瓦时,已低至当时福建省燃煤标杆电价(0.3932/千瓦时)的一半,被业内人士称为“赔本赚吆喝”。

换句话说,电力央企在风电场开发竞争中也搞起来价格战。一边是竞争强度的增大,一边是“交作业”期限日益临近,电力央企“卷”风电场的力度会越来越大。

来源:华夏能源网 蒋波

END

风电 / 国资委 / 风力发电 / 水电 查看更多
资讯

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

“山东肥城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启动!”4月30日上午11时许,随着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负责人发出并网发电指令,国际首套且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300MW/1800MWh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并网发电成功。这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据了解,该电站采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攻克了全工况优化设计、关键部件研发设计、

资讯

可满足光热等电源的统一协调优化调度与控制,青海省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5月6日,由国网青海电力牵头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与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果评价,研究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水平。此次成果评价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郭剑波院士及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联合进行,标志着我国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与运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国网青海电科院试验人员开展直流近区新能源场站模型参数优化和测试试验。何炳勋摄 项目围绕电网

资讯

安阳市委书记:加快钢铁企业整合重组进度

5月11日,安阳市召开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誓师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锚定空气质量提升进位“退后十”目标,科学分析形势,部署下步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突破,迎难而上抓落实,克难攻坚抓成效,强力推进各项攻坚任务落地见效,全面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委书记袁家健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主持。 袁家健指出,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