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吉野彰:25年前预测自己会得奖!化学界最会考古的,考古界最懂电池的

能见Eknower 2019年10月10日 437

25年前的预言

昨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71岁的日本化学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77岁的英国科学家M· 斯坦利· 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和97岁的美国化学家约翰· B· 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领域的重要创新。这种可充电电池使得无线电子产品成为现实,也为未来人类进入无化石燃料世界奠定了基础,从电动汽车到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储存都要借助这一伟大发明,可以说锂电池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未来或将带来更大的变革。

和咱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在科学领域上的成就确实令人佩服,2000年以来已经拿了19个诺奖,平均一年一个的节奏啊!这离他们21世纪前半叶拿30个诺奖的计划又近了一步。

至此,从1981年福井谦一首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来,已经有八位日本的科研工作者荣获此奖。有趣的是,福井是吉野研究生时代的偶像,还是吉野当时念的石油化学系的教授。

在昨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媒体采访到了吉野年轻时常去的俱乐部老板娘。老板娘表示,25年前吉野在俱乐部里就对朋友说过自己有一天会得诺贝尔奖。看到这段采访视频,这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咧嘴大笑,有点害羞又有点骄傲地说,“应该是说过吧,哈哈!”还坦诚地表示,前一天看到物理奖揭晓时,还想第二天自己会不会接到电话,结果真接到斯德哥尔摩的电话时,还以为是整蛊节目。

科学接力赛

这一大奖背后是一场精彩非凡的科学接力!

1970年代初,威廷汉在研究充电电池时选择了最轻的金属“锂”,利用锂释放最外层电子的强大驱动力发明了第一个可使用的锂电池。

M·斯坦利·威廷汉 | Jonathan Cohen / binghamton.edu

1980年代初,古迪纳夫改进了电池的配方,大大提升了锂电池的电势(达到了4伏特),并且改善了它的安全性,这就是锂电池二世。

约翰·B·古迪纳夫 | DARREN CARROLL

可惜的是,80年代初国际油价大幅下降,支持威廷汉实验的埃克森美孚公司以削减开支为由,中断了这一研究。古迪纳夫的研究成果在这一背景下也鲜有公司问津。

然而此时的日本却是另一番景象,电子产业一片繁荣,索尼、松下等电子巨头都迫切希望能有轻便、可充电的电池,可为创新型电子产品供电。

化学公司旭化成的研究员吉野嗅到了这一趋势,他在一次采访中说:“数字生活革命刚开始时,portable(便携)这个词很流行。后来连带着cordless(无绳)、wireless(无线)这些词也流行起来了。当时没有人知道,要用哪种可充电电池才能让这成为现实。在时代的潮流之中,敏锐地察觉到社会真正需要的东西,我想这是一种像嗅觉一样的东西。”

吉野1972年就入职旭化成,但直到1981年才真正开始这一领域的研究,彼时他并没有想要开发新型电池,而是想对另一位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开发、之后获得诺奖的导电性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炔(polyacetylene,简称PA)”在新业务方面加以应用。

吉野用聚乙炔作为阳极,但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与阴极配对。在1983年,他偶然看到了一篇1982年底发表的,关于锂钴氧化物新阴极的报告,这位研究者就是今年同他分享诺奖的古迪纳夫教授。

不过,之后的研究进展并非一帆风顺。聚乙炔与钴酸锂相配合制作的电池很难实现小型化。吉野为此改变了方针,尝试使用各种碳基材料作为阳极。或许是胜利女神的眷顾,旭化成公司内部刚好有不错的材料,他用了一种石油工业的副产物——石油焦(看来本科的石油化学专业没浪费)。当他用电子给石油焦充电时,锂离子被吸引进了材料中。随后他打开电池,电子和锂离子流向电势更高的钴氧化物阴极。

在充放电时,一般的电池技术在电极里都使用了化学转化原则,这种化学反应和转化会在反复充电时损耗电池。锂离子电池中没有化学转化发生,只有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来回移动,这让电池拥有了很长的使用寿命。

吉野感叹道,真是太完美了!

但电解质水溶液的难题还没有解决,电荷要通过它从一个电极流到另一个电极。过去,可充电电池用水作电解液,但是对水施加1.5V以上的电压后,水就会分解为氢和氧。在经过反复试验后,吉野选择了有机溶液,最终取得4V以上的电动势,这是一个极大的成功。

吉野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为了确保充放电时电流的速度足够快,电极需要更大的表面积,吉野彰发明了将电极材料涂在金属箔上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性能,赋予它高电压和高存储容量。

然而,最大的挑战就是证明这种新型电池的安全性。过去用纯锂做可充电电池时,它们在充放电时会快速且不可控制地升温,有时甚至会着火、爆炸,威廷汉的实验室就遇到过这个大麻烦。

这位伟大的人把这个难题也解决了。

他为电极之间的布置开发了一种极薄的以聚乙烯为基础的多孔膜,分隔阳极和阴极。如果电池过热,膜的孔隙就会关闭,锂离子就不能移动了,充电的过程就会被阻断。另一个革命性的进步是,这种电池用锂离子替代了纯锂,更加安全可靠。据说吉野在测试电池安全时,使用的是爆炸测试设备,他把一大块铁丢在电池上,结果电池安然无恙。

吉野将这一刻称为“锂离子电池诞生之时”。至此,包括正极、负极在内的第一种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锂离子电池的原型确立,随后申请了专利。

好事多磨,吉野回忆说,开发出锂电池后起初3年都卖不出去,身心备受折磨。

不过今日,锂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上,未来的电动汽车、储能、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重要领域都将广泛应用到锂电池。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能源体系,从此开始向新的时代迈进!

不爱考古的化学家发明不出好电池

四年级时,班主任为他推荐了法拉第写的《蜡烛的故事》。小吉野阅读了这本通俗易懂地介绍燃烧现象的书之后,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兴趣。1966年,18岁的吉野如愿考进京都大学工学部石油化学专业。这位化学爱好者还有一个相当小众的爱好,他在高中时期迷上了考古,大学时还加入了京都大学的考古学研究会,他和妻子久美子也是因考古而结缘。

1972年,吉野获得了京都大学工学研究专业有机化学方向的硕士学位。毕业后很快就进入了著名的化工企业旭化成株式会社。不过电池专家也不是一两天炼成的,年复一年地泡实验室里才让他从“门外汉”,变成今日的诺奖得主。直到今天,71岁高龄的他,还身兼数职,继续站在研究和教学的第一线。

 “头脑要足够的灵活”、“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摸索客户、还有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如何利用科学技术来满足这些需求。比起一本正经地思考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稍稍闲下来漫无目的地思考,有时灵感自然就会浮现出来。不拘泥于一种手法的灵活性,加之一定要获得成功的执着——在这两份力量的推动下诞生了创新。正因为是门外汉才不会受固有观念的约束,这也是强项之一。在获奖后举行的记者会上 ,吉野被问及作为一名研究者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时,如此回答。

对于获奖之后的计划,吉野认为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应对未来的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上将发挥重要作用。能源革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自己也始终会以第一线研究者的视线不断挑战新的研究领域和目标。目前他最关注的领域是电动汽车,它需要另一种新型蓄能技术,世界可能又要被急剧地改变一次了。

同样,另一位得主Goodenough教授,97岁的高龄还在研究更安全、便宜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看来做电池研究不但能拿诺奖,而且“续航能力”力也超强。真真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祝三位老爷子健康、快乐地一直研究下去!

最后感慨一下,上世纪80年代时,40岁不到的吉野取得了这一成果,直到今年才获奖。看来要想得诺奖,还得活得长!今天在实验室中奋斗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们,说不定三十年后也能收获许多诺奖。

/ END /

埃克森美孚 / 电池 / 测试 / 电动汽车 查看更多
资讯

马来西亚航运与埃克森美孚签署LNG运输船长期租赁合同

9月30日,马来西亚航运于本周五表示,已经与埃克森美孚的一个部门签署了两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长期租赁合同。 资讯编辑:李玟 021-26095597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

资讯

多国面临能源危机隐忧之际 创纪录利润让美欧油气巨头“挨骂”!

“美欧四家油气巨头最近一个季度的营收同比几乎翻了一番。”路透社7月29日梳理若干国际能源企业最新季报数据发现,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以及欧洲的壳牌和道达尔能源利润总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中,埃克森美孚的季度利润高达179亿美元,创下国际石油公司季度最高盈利历史纪录。公司盈利高,股东也赚得盆满钵满,数据显示这四家公司二季度共向股东分红230亿美元。 分析认为,在国际能源价格暴涨推动西方国家通胀加剧

资讯

光伏胶膜“卡脖子”环节再获突破 东方盛虹POE中试装置成功投产

  光伏胶膜原料这个“卡脖子”环节,再次迎来突破时刻。   9月28日下午,东方盛虹举行POE(聚烯烃弹性体)中试项目新闻发布会。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会上获悉,东方盛虹旗下斯尔邦石化800吨/年POE中试装置于9月26日产出合格产品,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标志着斯尔邦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具备光伏级EVA和POE两种主流光伏膜材料自主生产技术的企业。   POE是一种乙烯/α-烯烃两种单体的无规共聚物,

资讯

美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第一共和银行重挫33%

美东时间周五,美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集体收跌,银行、保险板块跌幅居前,第一共和银行大跌33%;贵金属板块逆市大涨,哈莫尼黄金涨超8%。 截至收盘,道指跌384.57点报31861.98点,跌幅1.19%;纳指跌0.74%报11630.51点;标普500指数跌1.10%报3916.64点。 消息面上,《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称,高盛将未来12个月内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提高到35%,他们指出,“围绕小银行

资讯

埃克森美孚考虑收购美国Denbury 大举投资碳捕获

【电缆网讯】据知情人士透露,埃克森美孚正在考虑收购Denbury Inc.,这是一家拥有美国最大二氧化碳管道网络的油气生产商。 知情人士说,埃克森美孚已对这家位于德克萨斯州普莱诺的公司表示了初步兴趣。由于此事尚未公开,目前尚未做出最终决定,埃克森美孚可能会选择不推进潜在交易。 Denbury在墨西哥湾沿岸和落基山脉有超过1300英里(2092公里)的管道专门用于输送二氧化碳。碳捕获是埃克森美孚气候

资讯

中国石油参与!全球首艘超深水FLNG实现首船外运

11月13日,中国石油参与的莫桑比克4区项目全球首艘超深水浮式液化天然气船(FLNG)“Coral-Sul”号实现首批LNG货物出口。 “Coral-Sul”号是非洲第一艘FLNG。当天,英国石油公司(BP)运营的173644立方米LNG船“British Sponsor”号(建于2019年)装载了第一批LNG货物起航,标志着这个世界级超深海浮式LNG项目实现全产业链运营,成为当前世界油气行业瞩目

资讯

LNG船订单潮延续!中韩造船业抢单竞争白热化

在LNG的火热需求推动下,2022年LNG船新船订单翻倍增长创下历史新高。以沪东中华为首的中国船企揽获了32%的LNG船订单,沪东中华的LNG船接单量更是跻身全球第三。进入2023年,LNG船订单潮预计还将延续,随着韩国船企“先发制人”率先接获今年全球首份LNG船订单,围绕LNG船这一高附加值船型,中韩造船业的抢单竞争将日趋白热化。 中国承接59艘市占率32%!2022年全球LNG船新船订单创新高

资讯

刚上市就要转型光伏,鼎际得官宣98亿投资

12月26日,鼎际得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辽宁鼎际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 POE高端新材料项目。项目共分为两期实施,总建设周期5年。 总建设规模为:40万吨/年POE联合装置,30万吨/年α-烯烃装置,25万吨/年碳酸酯装置,400Nm3/h电解水制氢装置等。规划总投资约98.68亿元人民币。 维科网光伏注意到,鼎际得成立于2004年,今年8月23日上市,在近20年的发展中从未“染指”POE

资讯

从地方两会看重大项目投资新动向

投资在扩内需、稳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春节临近,地方两会进入收尾阶段。梳理多地政府工作报告,记者注意到,各地都将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推进重大项目投资摆在突出位置。 “今年1月,梁溪区已集中开工1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80.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3亿元。”江苏省人大代表、无锡市梁溪区区长周子川说。 江苏制定了一份2023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