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用电力数据说话 讲述塞罕坝的故事

国网冀北电力 2022年8月23日 5295

走进公司本部,二楼的数字化大厅正滚动展示着“电力看塞罕坝”电力大数据分析成果。该成果从区域经济、清洁能源、绿色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4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承德塞罕坝建设的发展成效。

塞罕坝一直是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地区时指出,“要持续弘扬塞罕坝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同年,公司在承德市丰宁县、围场县全域试点开展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建设(以下简称“示范区”),重点解决电网发展与生态和谐共赢的关键性问题。

同时,公司还结合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利用电力大数据覆盖范围广、价值密度高、实时准确性强的特点,于今年3月启动开展“电力看塞罕坝”大数据分析工作,从电力视角全面分析了示范区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发展成效,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

深挖电力数据价值构建电力大数据算法模型

“通过对比分析反映承德地区和塞罕坝示范区的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关键指标,显示示范区经济基础虽然薄弱,但发展稳健。近5年来,示范区生产总值增速远高于承德地区平均水平。”公司数字化部王骏说。

荒原变林海,塞罕坝是一个谱写神话的地方。公司深挖能源与生态发展、用电量与经济活跃度关联关系,应用大数据算法,设计开发经济发展指数模型和生态发展指数模型,在展示塞罕坝示范区变化趋势的同时,为塞罕坝地区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撑。

近年来,示范区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产业主导地位增强。经济指数显示,从2012年起,示范区电力经济景气指数均在临界值100以上,特别是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塞罕坝精神之后,年度电力经济景气指数整体呈加速上升趋势。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经济景气指数上升最为明显。各行业增长点实现有效衔接,示范区房地产业电力经济景气指数于2012年率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受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等经济建设任务影响,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等行业电力经济景气指数运行先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产业用电结构变化来看,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趋势明显,在过去10年间,增长接近20个百分点。绿色产业用电量同样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2016年承德市政府提出全力推进绿色产业体系建设之后,示范区绿色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用电量占比超过30%,逐步成为地区主导产业。

示范区处于国家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风光资源丰富,目前已实现100%清洁能源装机。受益于经济转型、清洁能源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因素,示范区生态文明发展指数已由2012年66.08上升至2021年78.51,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优于地区整体水平。

2012年至2021年,示范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累计增长559.32%,期间受2015年“绿色冬奥”政策带动,增长趋势明显。光伏装机容量增速显著,2012年至2021年,示范区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分别累计增长285.92%、880.23%。2018年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6号)政策驱动,光伏扶贫装机容量同比增长率达到165.09%,成为光伏建设重要年度。

应用三维建模技术搭建可视化数据分析场景

在塞罕坝,一棵棵树,就像一个个战士,手挽手构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从1962年塞罕坝建场至今,塞罕坝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11.4%提升至82%,塞罕坝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量109万吨,相当于40万辆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公司充分利用电力大数据,以大屏可视化平台作为载体,以三维技术将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与真实感,将塞罕坝从高原荒漠到万亩林海的变化过程,栩栩如生地复现出来。让观看者犹如置身现场。

可视化分析场景,以“电力看塞罕坝”大数据分析成果为主要分析内容,用各种折线图、饼图、柱形图、动态图表等分析模式,将涵盖产业用电结构变化、用电量分析、能源与生态发展趋势、森林碳汇、绿电减排、多元用能等诸多内容数据呈现出来。

值得的一提的是,该可视化平台还融入了多个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发展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程项目案例,包括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阜康换流站、塞罕坝国家冰上训练中心等,立体呈现了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效。

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大屏可视化平台在直观呈现该电站各类运行数据的同时,还以动态图象的形式,生动模拟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即抽水蓄能电站如何循环利用上、下两个水库进行发电。详细介绍了在夜间、周末等用电低谷期,抽水蓄能电站利用风电、光伏产生的富余能源,通过山体内的水道系统,把山下的水抽到落差约500米的山上,待用电高峰时,上水库开闸放水、推动机组发电,最大程度地将生态效益转换为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运作原理。

发挥数据优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公司以塞罕坝生态能源和谐共赢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搭建有关各方共同参与的发输配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平台,重点解决电网与生态和谐共赢、能源与生态友好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电力看塞罕坝”大数据分析成果,在服务政府决策的同时,也是公司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塞罕坝示范区建设,全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数据支撑。

在承德,每10千瓦时电就有8千瓦时来自新能源发电。截至目前,承德并网新能源场站共有77座,其中风电场38座、光伏发电站39座,风光发电最大出力达448.4万千瓦,是地区电网最大负荷的1.39倍。

“220千伏塞罕坝智慧变电站将于近期投运,直接就近接入风光资源汇集的500千伏御道口变电站,改变原有的迂回供电方式,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就地消纳。”承德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袁绍军说。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源端,示范区均为清洁能源装机,2021年总装机731.6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预计达到2100万千瓦。在网端,示范区风力资源、光伏资源等清洁能源资源富余,2021年公司已建有6条输电通道向京津冀地区输送清洁能源。“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两站三线”,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在荷端,2021年示范区最大负荷34.7万千瓦,“十四五”期间预计达到43万千瓦,第一、三产业继续扩大占比。在储端,“十四五”期间,示范区将在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等领域形成规模化示范应用。

在示范区建设上,公司紧扣“源网荷储”全链条发力,以“需求为先、实用在前”为原则,打造“多要素齐全、多场景合一”的示范标杆,规划22项重点任务,构建“场站所村”零碳智慧用能体系,打造“多场景合一、多要素齐全”的示范标杆。

2021年4月26日,冀北地区首座220千伏智慧变电站——塞罕坝变电站工程开工建设。该变电站开创了由政府主导出资电网建设、企业无偿接收的新模式。工程依托变电站资源,融合建设交直流微网、储能站、分布式光伏站、汽车充电站、数据中心、5G网络、北斗通信系统、无人机方舱等,成为了多站合一的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智慧变电站。

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落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以“电力看塞罕坝”为基础,探索丰富的数据服务模式,全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数字政府建设,为“双碳”目标落地贡献力量。(撰稿:葛剑吕轩李慧高迪编辑:张芳)

电网 / 二氧化碳 / 分布式 查看更多
资讯

盐城盐都供电:为触电者的幸福储备安全保障

报载:为进一步提高供电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触电急救知识,有效防范和减少触电意外伤害的发生,最近,盐城盐都供电服务中心在去年开展主业人员、供电所人员为期五个批次的触电急救培训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施工人员两个批次触电急救培训,各驻点抢报修单位等共计210余人参加培训,并取得了触电急救合格证书。 我们知道,触电急救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时

资讯

山东威海:常态开展电网承载力分析 优先支持绿色区域开发建设光伏项目

5月10日,山东威海市举行“大抓经济 大抓基层 大抓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发布服务大开放大招商、助力高质量发展“十五项举措”,其中提到,常态开展电网承载力分析,优先支持绿色区域开发建设光伏项目。在具备条件的营业厅部署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交互式查询功能,提升信息公示互动化水平。积极推广分布式光伏柔控模式,为分布式光伏并网运行、市场交易、参与调峰提供技术储备。 还提到,加

资讯

盐城供电:扎实推进变电检修核心班组建设

报载:为开展“班组建设行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阶段性检查”活动做足准备,最近,盐城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启动班组建设行动全面提升活动,该中心参培人员宣贯了公司《班组建设行动手册汇智专班》学习内容,简要介绍了各部门及县公司分享的手册编制经验。 变电检修班组作为电网企业生产体系的基本单元,班组核心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设备安全、电网安全,主要负责辖区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高压及仪表试验、油务化验,并承担

资讯

盐城供电:迎战强对流天气 赢得市领导肯定

报载:最近,盐城市委书记周斌在盐城供电公司《关于突发强对流天气应急抢修及恢复情况的专题汇报》上批示肯定公司工作:“囯网盐城公司在我市迎峰度夏、应急抢险、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等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予以充分肯定!希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明康批示:“很好!市供电部门服务保障有力!” 近年来,盐城供电公司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坚决扛牢电力保供责任,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在电力保供、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