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多方位发力服务湖北绿色低碳发展

国网湖北电力 2021年3月24日 469

公司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出台细化落实方案的8个方面26条措施,在助力新能源消纳、提高电能替代水平、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预计到2030年,湖北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500万千瓦以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湖北电网正超前研究谋划新能源消纳工作,促进电力结构调整,最大限度以绿色方式保障电力充足供应。”3月17日,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祁利介绍,该公司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出台了细化落实方案的8个方面26条措施,在助力新能源消纳、提高电能替代水平、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等方面发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助力新能源消纳服务绿色发展

3月1日,黄冈供电公司员工对蕲春县赤东光伏发电站开展竣工验收,为项目并网做前期准备工作。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从240万千瓦提升至1200万千瓦,新能源发展迅猛。公司累计投运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8125千米、变电容量4098万千伏安,打造坚强智能电网,保障了新能源及时并网和消纳。五年来,湖北电网消纳风电、太阳能发电51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0.2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0.39亿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落实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的要求,公司致力于继续加强电力技术创新,倡导节能减排,促进清洁能源利用高效化;开展湖北“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研究,促进新能源科学开发、有序并网和高效消纳;着力提升重要断面电网输送能力,加快推进500千伏汉水输变电工程、编钟500千伏扩建输变电工程,加强随州、黄冈、十堰、襄阳、孝感北部、荆门、恩施、宜昌等新能源资源禀赋较好地区的配套电网建设,促进新能源有序开发。

拓展电能替代深度促进绿色用能

3月17日,宜昌市秭归港,“长江2号”游轮停靠在泊位上。这艘游轮已经在此停靠两天,一直靠港口岸电提供船用电源。岸电的推广,让港口再无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和刺鼻的柴油味,也让三峡游的品质进一步提升。

2018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与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三峡集团等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重点建设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示范工程,引领带动长江全流域岸电设施建设。

公司创新推出19项岸电设施技术标准,获得12项专利,成立了全国内河首家专业化的岸电设施运营服务合资公司——长江三峡岸电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三峡坝区核心区域77千米内的12个岸电项目于2019年年底顺利建成并接入国家电网“岸电云平台”。

“长江2号”轮机长张永举算了一笔账——游轮每次要在秭归港停泊30多个小时,非夏季用电高峰时段船上用电一般在1200千瓦时左右,如果用柴油需花费约4000元,用岸电只需花1900元,节省了一半成本,也不需要人员守着柴油发电机,还减少了大量污染气体排放。

同时,公司积极服务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建成城际快充网络的同时,助力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在农村“落户”。

“充电费比油钱省太多了,APP扫码就能充,既方便又便宜!”3月18日,在黄冈武穴市电子信息产业园,陶先生使用充电桩为自家新能源汽车充电,并对日益增多的充电站赞不绝口。2020年5月,武穴市人民政府、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湖北有限公司、黄冈供电公司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充换电站和充电桩建设。6座充电站在武穴市先后开工。

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电能替代,促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在全国首创港口岸电建设,实现长江流域(湖北段)港口岸电全覆盖;全面提速充电网络布局,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基本实现全省各个县域充电设施全覆盖。“十三五”期间,该公司完成替代电量26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由17.2%提升至20.6%。

为落实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着力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的要求,今年公司将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推进电能替代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动乡村电气化,加大工业加热、交通出行、建筑用能等领域替代深度;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武汉市游船全电动化和省内“两江四湖”岸电设施及电动船舶的全面推广;加大城区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投入,打造“1、3、5”公里充电服务圈。

加快特高压建设畅通绿色通道

3月3日,随着液压打桩机在钟祥市磷矿镇开机作业,湖北省“十四五”首个特高压工程——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湖北段)正式开工。

湖北电网地处全国电网中心,是三峡水电、北方煤电、西南水电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的大平台,也是发挥特高压工程在增强供电保障支撑、清洁能源消纳、促进能源转型等方面重要作用的“主战场”。加快推动特高压工程建设,对湖北电网“十四五”期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请大家佩戴好工作证有序进场,不要跨越围栏进入带电区域。”3月9日,在500千伏大吉变电站武汉±800千伏直流换流站配套送出工程施工现场,湖北电力检修公司工作负责人刘毅向施工人员叮嘱道。

公司督导所属各单位严格落实管住计划、管住队伍、管住人员、管住现场“四个管住”要求,加强班组安全教育,督促标准化流程管控和安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确保特高压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下一阶段,公司将致力于落实行动方案中“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的要求,聚焦加强电力统一规划、完善特高压交流网架、加快跨区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等工作,实现电网、新能源与常规电源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湖北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风电 / 二氧化碳 / 国网 查看更多
资讯

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

“山东肥城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启动!”4月30日上午11时许,随着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负责人发出并网发电指令,国际首套且规模最大、效率最高、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300MW/1800MWh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并网发电成功。这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据了解,该电站采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攻克了全工况优化设计、关键部件研发设计、

资讯

可满足光热等电源的统一协调优化调度与控制,青海省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5月6日,由国网青海电力牵头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与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果评价,研究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水平。此次成果评价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郭剑波院士及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联合进行,标志着我国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与运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国网青海电科院试验人员开展直流近区新能源场站模型参数优化和测试试验。何炳勋摄 项目围绕电网

资讯

光热+项目助力酒泉打造“新名片”

提及甘肃酒泉,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四个字——载人航天。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地对地导弹发射,首次导弹核武器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首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史上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在这里完成。 不过,酒泉还在打造另一张“发光发热”的新名片。 努力摆脱单一产业依赖 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基地,酒

资讯

中国能建参建的国内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开工

近日,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参建的国内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山东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用海1.9万亩,是国家批复的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也是2024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用海光伏项目。 该项目位于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属山东省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规划项目,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清单,是山

资讯

湖湘工匠 | 王增木 为电机试验“把脉问诊”的90后“大师”

90后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他们更加自信和开放,面对困难的乐观和向上,面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就是他们前行的不竭动力。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后浪”正在成为振兴企业、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采访手记 全国技术能手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湖南省技术能手 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 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湖南省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湖南省第二届湖湘工匠 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 湖南省百优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