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河北石家庄供电公司“阳光办电”平台提升协同运作效率

国网河北电力 2021年10月28日 4452

本报讯10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城管局业务联系人杨洪达通过“网上国网”APP为街心公园申请了容量250千伏安的照明用电。石家庄供电公司客户经理赵昆和同事第一时间到现场勘查,运用“阳光办电”平台供电方案辅助编制功能及移动作业终端为客户提供了两套供电方案。杨洪达综合考虑工程造价等因素,当场选定了其中的一套。

3月份,石家庄供电公司按照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原则,聚焦电网资源信息公开、供电方案制订、工程验收送电等问题,依托信息化、电子化、数字化手段,启动“阳光办电”平台试点开发工作。经过半年的不断完善与优化,“阳光办电”平台于9月20日上线。

据介绍,“阳光办电”平台贯通了石家庄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电缆管网系统,通过移动作业终端精准定位客户报装地址,自动调取客户附近可接入电源点、接电路径等电网资源信息,实现电网资源融合共享、实时更新、可视公开。

结合客户报装容量、意向接电时间等信息,“阳光办电”平台供电方案辅助编制功能以距离最优、经济合理为原则,分析周边环网、杆塔、配电变压器、电缆管廊等电源信息,编制两套供电方案,完成工程造价估算,同步推送至移动作业终端供客户现场选择,保障客户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阳光办电”平台拓展了移动作业终端线上验收功能,根据行业标准及规程制订了验收清单。在客户工程验收环节,验收人员通过线上触发电子验收作业卡,按照行业标准及规程开展现场验收。验收结果经客户现场签字确认并实时回传。该平台实现了验收标准主动告知、验收过程线上管控、验收结果透明公开,防止擅自提高验收标准、验收结果不公开等不规范行为发生。

据悉,“阳光办电”平台对业扩报装协同工作实行全过程管控,通过分环节、分专业、分时限管控细化专业责任和时限要求,以完成率、准点率为重点,实现全过程监测、预警及工作质量评价,形成了全过程、全视角、全专业压力共担的“阳光业扩”监督评价机制,提升跨专业协同运作效率。

截至目前,石家庄供电公司通过“阳光办电”平台累计为1513户高压客户提供了办电服务,接电容量为216.37万千伏安,将高压客户办电时长平均缩短了21%。(张艳张夕)(《国家电网报》2021年10月28日三版)

电网 / 国家电网报 / 国网 查看更多
资讯

盐城供电:迎战强对流天气 赢得市领导肯定

报载:最近,盐城市委书记周斌在盐城供电公司《关于突发强对流天气应急抢修及恢复情况的专题汇报》上批示肯定公司工作:“囯网盐城公司在我市迎峰度夏、应急抢险、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等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予以充分肯定!希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明康批示:“很好!市供电部门服务保障有力!” 近年来,盐城供电公司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坚决扛牢电力保供责任,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在电力保供、稳

资讯

盐城盐都供电:为触电者的幸福储备安全保障

报载:为进一步提高供电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触电急救知识,有效防范和减少触电意外伤害的发生,最近,盐城盐都供电服务中心在去年开展主业人员、供电所人员为期五个批次的触电急救培训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施工人员两个批次触电急救培训,各驻点抢报修单位等共计210余人参加培训,并取得了触电急救合格证书。 我们知道,触电急救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时

资讯

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101.7万台 桩车增量比1:2.5

2024年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1.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52.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5月11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4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1.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52.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

资讯

【河北卫视新闻联播】河北电网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总装机容量一半

冀时客户端报道记者从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河北电网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3663万千瓦,在总装机容量中占比52.8%。在清洁用能方面,个人充电桩全年报装7.12万台,城区形成"10分钟充电服务圈",县域公共充电网络100%全覆盖,助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河北广播电视台2024年5月13日)

资讯

山东完成2023-2024采暖季清洁取暖工作

山东能源监管办认真贯彻2023-2024年取暖季清洁取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策落实、准备工作、能源供应、运行管理、新旧供暖方式衔接、监督监管等“六个到位”要求,扎实开展监管工作。从监管情况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能源企业认真落实国家要求部署,采暖季期间各项工作整体平稳,保障了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建立健全地方政策体系,印发财政价格文件和清洁取暖项目建设方案,进一步细化省、市、县层面衔接推进机制,如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