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一线】“最快速度”畅通“火洲动脉”(图)
——吐鲁番红山220千伏开关站建设纪实
记者王毅、柳格格通讯员刘栋
位于天山东部盆地的吐鲁番,日照充足但极端干燥,降雨稀少且大风频繁,故有“火洲”“风库”之称。
从吐鲁番市一路向东,驱车近2小时,方可到达位于鄯善县戈壁深处的红山220千伏开关站。6月23日,下午3时气温达到46摄氏度,地面温度超过70摄氏度。在红山220千伏开关站,全部工作人员就位,应急发电车就位,正在开展送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线路第三次冲击成功。”6月24日上午7时50分,现场收到通知,吐鲁番220千伏红山开关站正式投运。从准备送电到正式带电运行,工作人员连续奋战了一天一夜。“一座220千伏级开关站一般需要16个月的建设周期,而红山开关站仅用3个多月便完成建设并投运,跑出了新疆电网建设的最快速度。”吐鲁番红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经理王启如说。
从“不敢想”到“不敢信”
吐鲁番盆地是典型的地堑盆地,四面环山,多砾石戈壁。
盆地内,吐鲁番电网以“Y”字型骨干网架为基础架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
红山220千伏开关站全景(王毅摄)
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郭伟峰介绍,总投资2.13亿元的吐鲁番红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今年自治区重点项目,包含4座变电站保护改造,4条220千伏线路、1座220千伏开关站和25个变电站间隔建设。
红山220千伏开关站是该项工程的核心枢纽,也是电流在整个网架的“货物集散地”,按计划必须在6月30日投运,才能打通“任督二脉”,让“道路”更畅通,供电更坚强。
工期紧,任务重,前期协调难,临时用电难,物资调拨难……
“再难也得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军在工程动员会上强调,要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1月30日,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成立红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6个小组,各负其责,全面推进。
2月9日,电网工程班组式业主项目部成立,分别对项目进度、安全、质量、技术等全过程、全专业实施管理。
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现场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2月13日,红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党员突击队正式成立,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0岁。
2月15日,正值元宵佳节。戈壁滩被层层积雪覆盖,白色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与施工单位新疆送变电公司组织队伍挺进红山220千伏开关站站址,开始测量,为全面启动工程建设打好“前战”。
3月1日,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很多人还处于春节休假期,这也导致施工力量严重缺乏。
施工人员平整红山220千伏开关站场地(刘沛摄)
“我们全面统筹施工力量,从各分部调集人员,提前10天到达吐鲁番,做好防疫措施后马上投入工作,保证了施工力量。”新疆送变电公司线路施工项目经理刘洋波说,“施工高峰期参与人员达到了420人,线路部分211基铁塔全部完成建设。”
100多天,刘洋波每天在施工现场和项目部来回奔波,女儿中考前一直低烧,却没顾上回家去看看,持续发烧导致女儿未能参加今年的中考,只能明年再考。
6月初,工程进入关键时期,由于疫情原因,很多物资无法按时到货。
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物资部(物资供应中心)副主任高乐乐介绍,用于测量六氟化硫断路器压力的密度继电器,原计划从瑞典采购,但国外无法发货,经反复论证,最终在江苏一家合资企业采购到了同类型、同质量的设备,解了燃眉之急。
站内保护室是开关站的“大脑”,所有数据、信息均从这里分析、处理、上报,而构成“大脑”的设备也无法正常采购,又给现场出了一道难题。指挥部只能向上级报告情况,希望能够协调解决。
“在国网新疆电力的统筹协调下,我们分别从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喀什等地调拨76套保护设备,全力支援红山开关站。”国网新疆物资公司物资供应部履约专责马尔旦·哈力克说。
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一项项问题得到了解决,一件件困难被战胜。
看着即将投运的开关站,王启如黑黢黢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说:“如此短的时间完成这项工程,刚开始是不敢想,现在是不敢信。”
从“传统做法”到“版本迭代”
往年的吐鲁番进入3月份,天气已逐渐回暖,但今年断断续续一直在下雪,戈壁滩刚刚露出土黄色,便又铺上新的积雪,让本就难走的道路又多了一分泥泞。
“天气寒冷,道路难走,混凝土极度缺乏。”
“就算有了混凝土,砌墙的砖也缺乏。”
“哪怕这些都有了,围墙、附属用房建设完成,也得2个多月时间,根本无法在6月30日前投运。”
一系列难题抛在了施工人员面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既能确保质量又能加快进度。这场讨论会一直开到了深夜3点。
“使用装配式围墙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王启如说。
“这种围墙用在220千伏开关站会不会大材小用了。”
“光费用就是传统围墙的2倍。”
现场又开始了一场争论……
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目前来看,这是最优的方式,成本再高也得用。最终指挥部同意采用这种工艺施工。
红山220千伏开关站装配式围墙外观(王毅摄)
“装配式围墙就如同搭积木,工作人员只需完成围墙基础和槽盒施工,然后直接将墙板插入槽盒即可,相比于传统的砖混结构可以节约15天时间。”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项目管理中心主任许志刚说。
据了解,装配式围墙具有安装工期短、工艺美观、抗风能力强等特点。这种工艺同时用在了站内变压器2堵防火墙上,也是首次在220千伏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使用。
据新疆送变电公司变电施工项目经理刘沛介绍,红山开关站保护室等附属用房共1600平方米,若用传统的砖混结构施工需要近40天。该工程房屋墙面采用水泥纤维复合板,受力柱、房梁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屋顶采用压型钢板建设,只用了15天,既加快了进度,也确保了质量。
由于紧邻十三间房大风区,进入4月以来,鄯善县连续数日刮起大风。此时正值开关站关键设备——户外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的安装期,GIS设备对环境温度、湿度、现场洁净度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连日的大风让工程进入瓶颈期。
4月15日,风力达到10级以上,大风就像巨人的手,把项目部周围的铁皮围栏全部掀翻,将站内等待安装的GIS设备外包装撕烂、划破,现场一片狼藉。
“这一箱箱圆筒状的铁疙瘩很娇气,内部绝不能进入一粒沙子。”刘沛说。现场人员便立刻赶往站内抢救这些视若宝贝的铁疙瘩。
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员工验收电压互感器螺栓力矩(依力哈木摄)
几天以来风断断续续,刚安装好一套设备大风便又袭来,工作人员只能在现场等待风停。
“这样‘靠天吃饭’不行,人员白白耗在这里,得尽快想办法。”看着被耽误的工期,王启如心急如焚。
项目部全体人员反复讨论解决办法,最终一个想法“浮出水面”,那就是用精确的气象预测决定开展工作的内容。经过多方协调,新疆大唐鄯善东风电一场、华能小草湖南风电一场同意用气象监测技术为施工现场提供实时数据。这样风停了安装设备,风来了开展其他工作。
“风电厂气象预测能精确到小时,每小时会给我们提供一次预报,有一次我们凌晨三点接到风停的预报,便马上组织人员起床安装设备。”刘沛说。
与天斗,与地斗,从“冻手冻脚”到“汗流浃背”,现场施工人员经历了无数艰辛。当问起家人和孩子时,刘沛忽然转过头去,停了几秒,慢慢地说了句:“大家都很辛苦,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网架更完善供电更可靠
在东西长约300公里的吐鲁番盆地,2座750千伏变电站串联起81座35千伏—220千伏电压等级变电站,持续不断为当地提供电能。
“鄯善县区域内,大工业客户较多,电压等级也相对较高。红山开关站方圆5公里在运和在建的有5座220千伏和2座110千伏变电站,建设1座开关站更为合理。”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胡仁祥说。
从红山开关站输出220千伏高电压等级电力,客户可以根据需求转换成满足自身需要的电压等级,既不浪费资源,也能让电网网架更加优化。
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对红山二线避雷器计数器进行检查(徐自鹏摄)
据了解,该开关站本期建设11条220千伏线路,接入5条、输出6条,远期规划共计14条,还预留了3台主变压器位置,可以随时转换为一座220千伏变电站。
吐鲁番市鄯善县有丰富的煤炭、石英石、原盐等矿产资源优势,具有发展硅业的良好条件。红山开关站建成后,服务的最大客户便是新疆东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盛硅业)。
目前,合盛硅业已建成投产一期年产40万吨工业硅、7.5万吨硅用石墨电极、20万吨硅氧烷项目,并规划在鄯善石材工业园打造一条拥有“煤—电—工业硅—有机硅—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园区。
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营销部主任倪宝家介绍,目前合盛硅业已投运项目最大用电负荷达到45万千瓦,二期投运后总负荷将达到117.8万千瓦。一期项目提供了2回220千伏线路、2回110千伏线路,二期项目也将建成2回220千伏线路。
“我们计划今年完成二期工业硅项目建设,新增工业硅炉32个,可增加年产工业硅40万吨。用电有了保障,我们可以加足马力生产。”新疆东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电气负责人刘善祥说。
目前,鄯善石材工业园区也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建成后用电负荷增加13万千瓦,红山开关站也为工业园区预留了专用线路,可以随时接入,满足石材工业园区用电需求。
运行中的大唐托克逊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刘明湖摄)
在满足内供的同时,红山开关站还为当地新能源送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大唐鄯善东风力汇集站、华能连木沁光伏汇集站等5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在鄯善县从事新能源发电已有多年。今年前5月发电量达到6.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8%。
“我们风电总装机9.8万千瓦,红山开关站建成后,通过本地使用和外送,进一步增强了新能源电量的消纳,今年上半年预计同比可以多发电0.14亿千瓦时。”嘉泽鄯善东风电一场负责人张耀昌说。
信息来源:公司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