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已过万重山

中国南方电网 2021年7月30日 3106

今年第7号台风“查帕卡”登陆前后,广东电网公司阳江、茂名供电局等相关单位运维人员手机上不时收到短信预警信息。接入南方电网(资产域)管理平台的南方电网防灾减灾监测预警功能,基于全网精度3*3km、逐小时更新的网格化风速/降雨预报数据,实现线路杆塔级别的台风影响设备范围和受损风险滚动量化评估,在灾前隐患清理、灾中值守、灾后抢修等工作中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

“指标异常会自动报警,线上监控和问题挖掘得到极大提升。”广东电网公司佛山南海局一位管理人员表示,新上线的电网管理平台,在辅助决策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实践是最好的验证。历时15个月时间,南方电网公司电网(资产域)管理平台集全网之力,3千余人同心作战,克服了新冠疫情反复、多专业、多层级协同作业等多重困难,建成并投运电网(资产域)管理平台,展示了南网人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电网管理平台的上线,标志着公司实现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代际跨越,数字化转型发展迎来新起点。

让134万条问题数据“握手”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半个月“干”掉134万条“问题”数据,再连同正确数据一起迁移到新平台上,这对广州供电局来说,几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以往经验,一个月完成2万条数据治理,尚需要协同基层单位加班加点才能完成。

何为“问题”数据?数据治理难在哪里?广州供电局生技部资产管理与生产计划科高级经理徐策介绍说,之前“6+1”系统上的数据都是分散储存的,“站线变户”(变电站、馈线、变压器、用户)四类主要数据在不同系统上分开独立、互不一致,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现在这些数据要进行“归一”,迁移到电网管理平台上,很多都需要人工匹配治理。但不同业务线条的系统,分别对应十余个厂家,面对“一盘散沙”的数据,以哪个为准,修改哪个,要协同一致并非易事。

今年5月,广东电网公司召开全省数据治理宣贯会议,发布由南网数研院推出的数据质量看板,看板上记载着每个地市局有多少问题数据。其中,广州供电局的问题数据多达134万条,占广东电网总量的53%。

刚接到任务的时候,广州供电局生技部资产管理与生产计划科专责崔晓飞整个人是懵的,“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大的数据量。时间这么紧,怎么可能完成?”

此次数据治理的难度远超出预期。作为数据治理专家和该项目的统筹者,崔晓飞起初无从下手,请来信息中心专家协助,效果也不甚明显。最终在和南网数研院专家的“碰头会”上,从下午2点直到晚上8点,她好不容易才把规则“吃”透。

还来不及吃上一口热饭,崔晓飞又和同事连夜找来区局有经验的专家抽查“问题数据”,发现很多数据并无异常,问题出在了规则上。找到了突破口,她和同事修改完善治理规则,问题数据下降“立竿见影”,缩减了70多万条。

剩下40多万条数据,任务仍然艰巨。时间死线纹丝不动,每多耽误一刻都是浪费。崔晓飞经常是哄完孩子,再拿出工作电脑干活,“既然确立了这个目标,我们就先不去提问题或是困难,只想着怎么去完成。”

在连续攻坚的15天里,崔晓飞思路十分清晰,按轻重缓急列出治理清单,把影响平台运行的数据先解决,剩下的常态化治理。小到一个数据的斟酌,大到特殊情况的预案,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她都深思熟虑,做到每一项工作心中有数。

过去修改一条数据,工作人员需要在后台起单,经过层层审核后,2天时间就过去了。传统办法难以为继,崔晓飞和同事决定给他们开“绿灯”,工单改由业务部门“代跑”,攻坚人员只管负责核对数据,集中精力做最关键的事。就这样,区局一条条数据核实确认、修改,反馈给业务部门,业务部门进行审批,信息中心和厂家集中在后台修改,前中后台协调配合,治理工作被不断往前推进。

策略易定,压力难扛。那段时间,广州供电局办公大楼的灯经常亮到凌晨一两点。在最后的攻坚阶段,各个部门的专家甚至自愿被“关”在办公室里连续熬夜,连吃饭都是由其他部门的小伙伴送过去。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让崔晓飞和同事感到艰辛:“那时的我们像一股麻绳,拧着劲,就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端午节前,距离时间节点还剩不到十天,质量看板上的问题数据依然“居高不下”,让人深感“压力山大”。但让崔晓飞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假期回来,问题数据却大幅减少。她眼圈红了:“这个假期,几个单位的同事肯定是在加班加点干了。”她说,自己本来不想给大家太大压力的,看到数据的变化,非常感动。

半个月内让134万条问题数据“握手”,过程有如翻越无数座大山,但回忆起来,她却总是轻描淡写。

“拍桌子”的圆桌讨论 “吵”出来的贯通协同

佛山供电局配网工程专责汤永联激动地拍了下桌子,转身离席。约摸十分钟后,他又重新走进会议室,继续坐下来辩论。在业务验证期间,这样的场景,每个星期都会在佛山供电局上演。

电网管理平台打通了原来“6+1”系统的专业壁垒,串连起不同类型的电网业务。这也意味着,生产、营销、财务、基建等不同业务部门需要从“各自为政”走向横向协同。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对于平台功能模块的设置,业务部门往往从自身需求出发,同样一项工作,会有不同的切入角度和推进路径,意见经常莫衷一是,少不了“面红耳赤”的争论。

以分摊原则为例,按照南方电网公司电力产品成本核算办法规定,电力产品的费用应由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分担。然而,该原则以价值为标准,过去一直是笔“糊涂账”,没有人进行专业把关,也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则,最常见的便是由生产运维、财务管理和项目建设三个部门拍脑袋“平均分”。“相当于这其中存在监管‘真空’,任由各地自由发挥。”佛山供电局生技部资产管理专责黄滢芳说。

一开始,各部门认为电网管理平台是生技部和信息中心的事,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谁的‘孩子’谁抱走。”“平台建成之后,不是单一部门使用,而是各业务部门共同使用。”佛山供电局生技部主动召集各业务部门,厘清权责和利害关系,让业务部门拒当“甩手掌柜”,以主人翁姿态对待平台建设。

针对横亘于业务部门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佛山供电局创新“圆桌讨论”机制,定期围绕平台建设问题开展跨部门探讨,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争吵。

而打消业务部门争执的,是其在合作碰撞中不断提升的向心力。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佛山供电局并无太多前人经验可以参考。该局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为此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一起到县区局、变电所、输电所调研,了解基层的管理现状,寻求优秀的解决方案。在这过程中,业务部门了解到彼此管理模式和思维的差异,意见也慢慢从分歧走向统一。

事实上,为解决业财协同不足、帐卡物不一致、成本归集不完整、营配调业务协同不流畅等痛点,广东电网公司还成立了5个协同专项组,紧握问题导线和结果导向两大主线,业务和技术分工合作,多领域协同推进建设,在原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六大业务环节,聚焦优化35项管理制度,再造268个业务流程,打通3501个业务连接点,串联起业务流、实物流、价值流,同时设下需求梳理、需求确认、业务推演验证“三道门”,确保平台建设成果质量。

核心场景应用反复模拟 怎一个“真”字了得

真工单、真人员、真数据……此次电网管理平台业务验证,一改过去的单一模块测试,要求进行正反场景验证,最大特点就是一个“真”字。为了这个“真”字,参与验证人员需要付出数倍于以往的心力。

佛山供电局文华运检中心站长傅文锋通常是临近下班半小时,驱车40分钟赶往验证现场,收集当天的验证问题。“平均每天有60多条问题,需要花2—3小时过一遍。对于不采纳的问题,需要给出理由;对于采纳的问题,也要给出整改措施。”傅文锋说,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他会跟其他省区专家开视频会。哪些是需要24小时内解决的,哪些是需要7天内解决的,还要给这些问题分优先级。在参与业务验证期间,晚上八九点下班已成为常态,他的嗓子也因长时间说话交谈而变得沙哑。

与此同时,攻坚团队成员的工作同样可用“紧锣密鼓”来形容。每天上午,参与业务验证的专家到达现场后,要先花2—3小时观看南网数研院的业务场景演示,随后将自己代入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角色,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思考如何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让手头的验证内容跟其他模块协同关联。一个上午差不多就过去了。吃完饭又匆匆赶回来,正式开始一天的业务验证。

在开展业务验证之前,傅文锋和团队成员还做了很多“功课”,最核心也最困难的,莫过于场景“脚本”的撰写。“场景撰写是一个‘从无到有’,打造数字生态的过程,需要提前登陆后台,模拟流程,准备数据。”傅文锋说,一个核心场景需要3—4人花一整天时间完成,核心场景中往往又嵌套着若干个子场景。而每个场景,傅文锋和团队都要在头脑进行上百次模拟和调校。当被问及从头到尾到底模拟了多少次,傅文锋侧着头回想了好一阵,却摇头道:“已经记不清了。”

作为单一岗位的人员,要从头到尾搞清楚业务链,没有捷径可走。为搞清楚某个流程环节,傅文锋和同事需要不断查阅业务指导书、咨询业务人员,交叉印证信息,最终才落笔成为“脚本”上的几个字符。傅文锋说,曾试过两小时内打电话“叨扰”同一业务人员五次,“不深入业务流程,就没法让平台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没法真正带来价值。”

广东电网公司业主项目部办公室负责人周强辅说:“平台建设全过程中,网省公司领导、各部门和处室负责人多次现场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关键节点深度把关,南网数研院和我们并肩作战,攻坚克难,超高压、广西、云南、贵州、海南、深圳和双调等兄弟单位精锐尽出,为系统建设提供了先进宝贵的经验,确保了平台顺利上线。”

尽锐出战,务期必成,15个月的连续攻坚,公司系统一批数字化人才队伍得到极大磨炼和成长,成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坚强支撑。伴随技术的迭代更新、数据的不断融合、业务的深度拓展应用,南方电网公司电网管理平台将不断生长演进,为更好地“支撑管理层、解放操作层”发挥更大价值。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黄勇华 通讯员 孔德淇 刘博文 赵艳 李崧 姚隽雯

南网 / 南方电网 / 南海 查看更多
资讯

超高压公司:超高压公司500千伏石北站1号母线检修工作圆满完成

“500千伏石北站1号母线送电完毕!”4月11日凌晨1时30分,国网河北超高压公司工作负责人王克在工作群里汇报到。随着500千伏1号母线顺利投运,石北站500千伏1号母线检修工作圆满完成。 本次停电检修工作存在五级电网风险,涉及新老设备交替施工,设备大修施工任务多,现场参检人数50余人,出动特种作业车辆10辆,并涉及大型作业车指挥操作、吊装等高难度环节。为确保现场检修工作安全有序开展,超高压公司多

资讯

河北公司春节期间供热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2月10日-2月17日春节期间,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完成供热量162万吉焦,同比增加11.5%,创历史同期新高,有力保障春节期间区域能源稳定供应。 图为运行人员认真监视调整机组参数 作为河北南网最大能源公司,河北公司结合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制定节日专项保供方案,落实现场作业风险提级管控、高风险作业每日开工前审批、每日汇报现场安全情况等措施,全力确保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公司深入开展隐患排

资讯

河北公司供热季供热量创历史新高

截至3月19日,随着供热季尾声的接近,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供热季累计供热量完成2592万吉焦,同比增长26%,创历史新高,全力保障7500万平方米的居民温暖过冬。 图为运行人员调整热网系统供水阀门 作为河北南网最大能源公司,河北公司坚决扛起“保民生、保供热、保稳定”的社会责任,把冬季民生供暖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强化运维管理,全力以赴保障民生用暖安全。公司加强供热系统设备维护和隐患排查治理,定期组织运

资讯

学习强国:河北南网首个全圆形变电站亮相雄安

3月16日,航拍下的雄安新区复兴220千伏输变电站已见雏形。该工程采用能源全过程监测、全预制装配、光导无电照明构等创新技术,建成后预打造成国网公司首个全生命周期零碳变电站示范工程。该工程将于2025年9月竣工投产,将担负起启动区总部聚集核心区域供电任务。(学习强国2024年03月18日)

资讯

福建连城:链式招商“钨”成群

4月15日,位于连城工业园区的福建省致锋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客户定制的钨钢模具材料、异形产品、毛坯钨钢棒等订单。 “目前我们企业有4条生产线,月产毛坯钨钢棒达50吨。今年以来每个月的订单都比较多,需要加班加点赶产。”致锋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钨钢系列产品一部分供应给园区下游的精密刀具企业做原材料,一部分供应给江浙沪及河北、广东等地的客户。目前,该公司正在审批

资讯

河工新闻网:全圆形变电站亮相雄安

全圆形变电站亮相雄安 河北南网首个绿色低碳全圆形变电站亮相雄安,将为雄安新区启动区总部聚集核心区域提供电力支撑 3月16日,航拍下的雄安新区复兴220千伏输变电站已见雏形。该变电站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是由国网河北建设公司建管的河北南网首个全圆形结构变电站。该工程采用能源全过程监测、全预制装配、光导无电照明、全栓接装配式钢结构等“八项”创新技术,创新构建零碳、零废弃物等低碳建设管理框架,建成后预打造

资讯

国网长乐区供电公司组织参观国网福建电力“三色光”法治(合规)文化馆

东南网长乐2月28日讯(通讯员 徐菲 陈敏柔 )为了提升依法合规意识,促进专业合规管理,2月22日,国网长乐区供电公司领导带队,各职能部门普法联络人一同前往国网福建电力“三色光”法治(合规)文化馆参观。 文化馆内,参观人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穿过三道门:“红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门。“金色”——行稳致远合规之门。金色是光明底色,代表依法合规经营。在这里,他们观摩了5个普法小剧场,由国网福建电力法治文

资讯

东南网架申请BIPV建筑光伏组件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专利,解决了光伏组件无法防水的问题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BIPV建筑光伏组件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公开号CN117674696A,申请日期为2023年11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一种BIPV建筑光伏组件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所属BIPV建筑屋面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横梁,横梁上端设有若干光伏组件,光伏组件与横梁间设有呈纵向分布且位于两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的M型导水槽,两相邻的光伏组件之间设有

资讯

吕运强与国能集团河北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冯卫强座谈

4月18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吕运强与国家能源集团河北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冯卫强座谈。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平,总会计师袁翰青,国能集团河北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伟,总会计师、工会主席令狐伟锋,纪委书记吴振立,副总经理兰建国、杨知社、高过斌参加。 吕运强欢迎冯卫强一行到访公司,感谢国能集团河北公司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并介绍了公司发展情况。他表示,国能集团河北公司是河北地区重要的能源企

资讯

一道新能、亿晶光电、协鑫集成中标了

2月19日,南网能源发布2023年晶体硅光伏组件框架招标中标公告。 11月28日,南网能源2023年晶体硅光伏组件框架招标,本次光伏组件框架招标容量拟为1400MW,分为3个标包,标包1供货量预估为400MW,标包2、标包3供货量均预估为500MW,其中单玻组件560MW,N型双面组件840MW。本次采购的光伏组件将用于采购人及下属单位(含珠海、深圳、佛山、上海、海南、广西等分公司、子公司及项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