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怎么保证安全运行?——让智能无人机飞一会儿!
特高压线路作为电网“主动脉”,其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在天津境内,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全长198.321千米,其中输送容量达到4400万千瓦,是国家电网公司额定输送负荷最大的重要输电通道之一。
6月20日,在天津特高压输电线路密集通道处,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键式点击“开始”指令,“车载智能机巢”中的3架智能无人机依次飞向铁塔和线路上空,开始了对通道上的杆塔的自主“飞行”巡检。
无人机号称“空中机器人”,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搜救、运输、交通监测、农业测绘、消防、电力巡检等领域。
以前,电力施工架线、线路巡视都是靠人工,电力工人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爬高塔、走电线,不仅耗时耗资,安全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如今,在电网运行领域,无人机以它特有的功能大显身手。用无人机代替电力工人将架线的牵引绳拉过去,架线的效率和安全性得到很大提升。无人机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对于输电线路来说,无人机巡检与航拍相似,可以利用拍摄到的图像对线路的数据进行分析,不用登塔检查,就可以判定是否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人员高空坠落的作业风险。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检也正趋于智能化。
“车载智能机巢”是一款聚焦无人机野外作业的一体化自主充电移动储运管理仓,可以称作是一台集无人机自动放飞和收回、自动充放电、储运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移动巡检车”。机巢可依次派出3架不同功能的无人机,实现杆塔精细化自主巡检、倾斜摄影、通道隐患预警等多项作业,成为区域内无人机集群化作业的新模式。作业人员只需要滑动起飞,机巢就可以自动控制、推出无人机开始线路自动巡检作业。
“这款‘车载智能机巢’是在我们日常巡检工程车上改装的。机巢从方案设计到车辆改装,都是我们自创的思路。机巢的结构和控制方法整体申请了发明专利,在全国目前独一份。”国网天津高压公司无人机巡检工霍庆悦说。“有了车载智能机巢,一个人半小时就可以轻松完成‘三跨’、‘线路密集区’等特殊区域的巡视工作。”
未来,国网天津电力将加快构建“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输电运维新模式,随着无人机自主巡检应用深化,可有效弥补人工巡视短板。激光点云和红外检测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快速发现通道树竹超高设备发热等各类隐患,同时,无人机在非紧固类工程验收、高空异物清理、带电作业辅助检修等复杂作业场景也可以应用,大幅减少基层人员高空作业次数,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推动数字技术与输电专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电网运行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