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河南:千方百计抢粮食 齐心力战“烂场雨”

国网河南电力 2023年6月1日 4614

新华社郑州6月1日电(记者翟濯刘振坤)5月30日晚11点半,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刘店镇农户丁金生的麦地里机器轰隆,人影晃动。一台收割机在无人机的照明下飞驰在田间,趁着夜色抓紧抢收麦子。经过近1个小时的作业,丁金生家近7亩小麦全部抢收完毕。

近期,豫南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雨天气,严重影响当地小麦收割。“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保障夏粮抢收成为眼下当务之急。

随着天气转晴,不少农户和丁金生一样不分昼夜抓紧抢收。“但是晚上黑灯瞎火,雨后的土质又较为松软,只能让履带式收割机进场,但其机头灯亮度有限,影响收割效率。”丁金生说。了解到农户的需求后,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调用无人机照明,无人机升空后可以照亮近1亩地的面积,并能随着收割机的位置变化灵活移动,每次可连续工作10个小时,有力提升了抢收效率。

“我们成立了20余支‘三夏’抢收无人机夜间照明小分队,200名无人机操作手携带100架无人机随时待命。”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总经理董刚松说。

驻马店辖区小麦播种面积1171.4万亩,目前,驻马店市已投入小麦收割机3.4万台、大中型拖拉机5.26万台、播种机16万台、旋耕机4.2万台、打捆机0.38万台,确保“三夏”小麦收割、减损。

在南阳市唐河县昝岗乡方庄村种粮大户刘纪参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全力抢收。“今年我种了1800多亩小麦,前两天因为下雨,地里麦子收了还不到一半。这几天天气放晴,县里的党员服务队也过来帮忙抢收,一天半就收完了所有麦子。”刘纪参说。

5月30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大林镇一家烘干加工合作社,工作人员驾驶车辆将湿麦推入烘干机入料口。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在唐河县霁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烘干车间内,烘干塔正满负荷运转,工人们对农户送来的小麦快速筛选后,传送到烘干机进行烘干。“针对今年小麦收获季节雨水多的特殊情况,我们烘干车间昼夜不停地对小麦进行烘干,日烘干量达50吨,尽最大努力让农民减少损失。”唐河县霁秋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天喜说。

保障夏粮颗粒归仓,河南省各地各部门在积极行动。5月30日,河南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确保小麦质量。同日,河南省委农办、河南省财政厅和河南银保监局等多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工作,尽可能减少农户损失。作为电力保障部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对田间地头装设的排涝、烘干设施开辟绿色通道,加快临时用电接入。

截至5月31日17时,河南省已收获小麦951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1%。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 / 无人机 / 国网 查看更多
资讯

新华社:河北:智慧农业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河北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大力发展科技型智慧农业,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加速度”。 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春润农业专业合作社的3800余亩麦田里,伴随着自动喷灌设备不停旋转,旱碱麦“喝”上了甘甜的拔节水。 近年来,当地合作社加大科技力量投入,提升机械化设备使用率,选育优良旱碱麦品种,大幅提升粮食作物产量。 为给智慧农业提供电力支撑,当地供电所

资讯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能源局1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9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用电量54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用电量13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 1至3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

资讯

渤海亿吨级油田开发建设启动

新华社天津4月10日电(记者梁姊)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随着垦利10-2油田Ⅰ期/垦利10-1油田A54井块开发项目10日在天津、青岛的三个建造场地同时开工建造,亿吨级大油田垦利10-2油田正式进入开发建设阶段。 垦利10-2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245公里,平均水深约15.7米,是中国海油2021年在莱州湾凹陷浅层发现的大型岩性油气藏,原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 该项目包括

资讯

北京九部门联合推动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出台《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强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若干措施以人民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从创新药械研发、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生产制造、流通贸易、临床应用等方面共提出32条举措,明确提出多项具体量化工作,如组建10家以上区域或专科、专病临床

资讯

新华社:河北:切实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预防

当前,河北省已进入春季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期,防火形势复杂严峻。河北各地深入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祭祀、农事、生活用火等行为。在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庙台村森林防火检查站,护林员对进山人员进行仔细检查,核查登记人员信息,检查火源火种,宣传森林防火知识。 灵寿县林业工作站副站长耿国义:“我们提前谋划部署,压实防火责任,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强化检查巡护,严

资讯

中国海上油气装备智能化程度再上新高

据新华社深圳4月17日电(记者印朋)17日,我国海上无人平台番禺11-12主体结构完工,进入系统连接调试阶段。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介绍,应用无人平台远程开发海上稠油油田,将在台风生产模式、远程复产、复杂原油处理等多方面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设计建造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番禺11-12平台高150.8米、重约7000吨,由具备智能采油、智能设备运维、智能安防等功能的上部组块和下部导管架

资讯

新华社:河北石家庄:清洁能源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河北石家庄:清洁能源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4月16日,工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谭庄乡程家庄村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场巡查(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有序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据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介绍,目前该市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740万千瓦,约占统调电源总装机容量的43.22%。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资讯

新华社:河北:首个十兆瓦级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经过连续168小时试运行,河北省首个十兆瓦级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该工程利用当地丰富的水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自主开发风光水储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不但提高当地新能源消纳能力和局域电网供电质量,而且为附近居民增加水电和光伏收益。(新华社2024年04月16日)

资讯

我国港口首次完成国际航行集装箱船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

新华社上海4月10日电(记者王辰阳)记者从洋山港海事局获悉,10日上午,在上海海事局远程安全监控和海巡艇现场护航下,“海港致远”轮为靠泊在洋山深水港冠东码头的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成功加注504吨绿色甲醇,实现集装箱装卸和甲醇燃料加注同时进行。这是我国港口首次为国际航行大型甲醇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开展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 本次加注绿色甲醇燃料的“阿斯特丽德马士基

资讯

一季度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33亿元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刘诗平)水利部副部长陈敏22日表示,水利部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一季度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7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3%;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33亿元,同比增长4.4%,为历史同期最多。 陈敏在水利部举行的2024年第一季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说,一季度全国实施水利项目2.35万个、在建规模4.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2.3%。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