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二届虚拟电厂(上海)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共绘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图, 为全国能源转型贡献 “上海智慧”

能见 2小时前 1062

“今年8月,当连续高温下上海电网负荷冲至4055万千瓦的历史峰值,虚拟电厂正成为守护城市用电安全的‘隐形调节器’。”上海市电力行业协会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披露:今年以来,上海虚拟电厂累计削峰能力突破200万千瓦,单次最大响应达116.27万千瓦——相当于瞬间“唤醒”一座中型火电厂的供电能力,为迎峰度夏提供了关键支撑。

8月22日,2025 第二届虚拟电厂(上海)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成功举办。这场以“聚合·智创·引领·融通——虚拟电厂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的论坛,更揭示了虚拟电厂对超大城市电力韧性、全球极端气候应对的深层价值。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电力行业协会和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主办,汇聚了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近千名嘉宾,共同探讨虚拟电厂的技术创新、市场机制与未来发展。在凝聚行业共识的同时,论坛为虚拟电厂规模化落地铺就了从技术突破到市场成熟的清晰路径,也为全国虚拟电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上海样板”。

高峰论坛聚智汇力,共推虚拟电厂产业高质量发展

8月22日上午9:00,2025第二届虚拟电厂(上海)高峰论坛主论坛正式启动。论坛开幕前,上海市相关部委领导及电力行业协会领导先行参观展区,实地了解虚拟电厂技术成果与应用案例。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以视频连线方式,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向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上海虚拟电厂最大响应负荷突破100万千瓦,创下上海虚拟电厂实测调用新纪录,也为全国规模化应用树立标杆。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虚拟电厂将成为电网韧性核心支撑,AI与数字孪生技术将推动其向“秒级响应”升级。新成立的虚拟电厂专委会需突破技术瓶颈、加速成果转化、搭建人才体系。研究会将全力支持专委会建设,共同推动虚拟电厂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明林在致辞中强调,一年来,上海虚拟电厂发展硕果累累,从“示范引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他表示,上海将把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支撑“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既要融入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蒙电入沪”深远海上风电等一批超级工程建设,更要结合上海的资源禀赋和技术产业优势,进一步发挥好虚拟电厂聚沙成塔、供需互动的关键作用,有力破解上海能源发展“够不够、绿不绿、贵不贵”的三大难题。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指出,绿色低碳成全球共识,我国正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对上海这类特大城市意义重大。上海 2016 年开展国内首个商业建筑虚拟电厂试点,今年成立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可调规模实际调用能力居全国城市首位。特别是上周四为应对持续高峰负荷,上海虚拟电厂最大响应规模达116万千瓦,成为全国首个虚拟电厂实测调用能力达到百万千瓦级的城市。下一步,上海将持续优化管理机制、拓展资源规模、强化政策支持。

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市场监管处处长魏萍从政策、区域、产业、市场四个维度分析了华东地区发展虚拟电厂的有利条件。她表示,华东监管局将积极支持虚拟电厂以独立主体身份参与电力市场,完善市场准入、交易品种和结算机制,为虚拟电厂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推动区域能源协同发展。

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介绍了上海电力大学在虚拟电厂领域的实践与规划。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虚拟电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已构建校园级虚拟电厂物理基座,成功响应上海市虚拟电厂平台削峰指令,未来将扩大示范范围、融入AI技术,深化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培育高层次人才、推动政策机制创新,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过去一年,上海虚拟电厂建设跑出了“加速度”:8月11日,上海电网负荷创下历史新高,电力调节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8月14日,成功实施百万千瓦级虚拟电厂需求响应专项调用,在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电力行业协会会长,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梁旭在“成果基础”之上,提出“聚合、智创、引领、融通”四位一体发展路径:“聚合”是资源有机整合,将挖掘多元资源潜力;“智创”是数智技术重塑运营,将联合高校攻关核心技术;“引领”是超大城市先行示范,将打造车网互动项目等;“融通”需金融与资本支撑,将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他最后提出三点倡议:深化政企协同、强化技术攻关、扩大开放合作,共建虚拟电厂繁荣生态。

论坛期间,备受行业关注的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业委员会成立暨授牌仪式举行,为这场聚焦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的盛会再添亮点。

主题分享圆桌对话,助力虚拟电厂迈入“规模化应用”

主题演讲环节,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盛明以“擎旗领跑·聚势赋能--上海超大城市虚拟电厂实践与创新”为题,分享上海超大城市虚拟电厂实践成果。盛明重点分享了国网上海公司在规模化资源聚合、精准化时空调控、快速化秒级响应等方面的创新突破,并展望在政策突破、技术升级、生态拓展和场景深化四个维度的突破路径,为超大城市虚拟电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样板”。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郭琦带来“南方电网虚拟电厂技术的探索与实践”分享,指出南方电网将分阶段推动虚拟电厂发展,完善政策与市场机制,构建全业务流程技术标准体系,培育涵盖上下游的产业链与生态链,推动虚拟电厂从试点迈向规模化商业运营,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能源研究会虚拟电厂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教授康重庆“虚拟电厂的国内外实践与发展方向”报告中,梳理全球演进脉络,介绍虚拟电厂技术与模式的国际动向。他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虚拟电厂发展的异同点,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技术整合、市场准入和商业模式三大核心挑战。他还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及上海、浙江虚拟电厂二次调频辅助服务等国内案例,提出技术要“硬核”、政策要“灵活”、标准要“先行”的解决路径,为行业升级提供理论指引。

主题演讲结束后,康重庆教授主持圆桌对话,各界嘉宾代表围绕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与政策优化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度对话,形成多项共识,为虚拟电厂从“概念探索”迈入“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借鉴参考。

四大分论坛细分主题,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当天下午开设的四大分论坛,紧扣“聚合、智创、引领、融通”四大主题,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既对虚拟电厂战略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也对推动赋能产业升级提供破局之道。

“聚合——资源协同与市场机制创新”分论坛,既有虚拟电厂技术演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剖析,也有深圳市市场机制探索经验等实操分享,为解决资源整合不畅、市场运作低效等问题提供思路;“智创——AI 赋能虚拟电厂” 分论坛聚焦算力驱动下的智能调度等技术核心,储能型虚拟电厂核心技术等内容的分享,助力突破技术瓶颈;“引领 ——城市级车网互动与储能聚合创新标杆”分论坛,以上海虚拟电厂保供应用等案例为依托,展现城市级标杆的示范价值,为行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路径;“融通 —— 绿色金融与创新资本赋能虚拟电厂规模化”分论坛,通过“碳电联动融资”模式案例等内容,搭建金融与产业的对接桥梁,破解融资难题。各分论坛通过实践案例与解决方案分享,将宏观战略转化为细分领域的可操作路径。

持续发挥先行优势,为全国能源转型贡献“上海样板”

此前一天,组委会组织了闭门会议,专家代表就虚拟电厂参与市场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成功实施百万级虚拟电厂需求响应专项调用之际,2025第二届虚拟电厂(上海)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上海虚拟电厂迈入百万千瓦级新时代的一次成果检阅,更以 “上海智慧”的浓度,为行业发展锚定了价值坐标。

本次论坛以闭门磋商破解机制壁垒、以政策解读明晰发展航向、以技术交流碰撞创新火花、以分域探索深挖场景潜力,通过全链条议程、精细化设计,形成政策、技术、市场的顶层共识以及落地细分领域的实践方案。上海也将持续发挥先行优势,推动虚拟电厂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为全国能源转型贡献 “上海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