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角 电力新高地

国网新疆电力 2022年8月2日 4031

——公司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通讯员曾玲玲、张利民、华东、马晓昀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战略位置举足轻重。

80多年前,《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描述了中国西部贫困落后的社会现状。历时10个月采访,一路向西的范长江止步甘肃敦煌。地理位置更加偏西的新疆,没有纳入范长江的视野,但在贫困落后方面,完全有过之而无不及。

2021年乌鲁木齐城市一角(张利民摄)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天山南北安定祥和。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中国的西北角,已经从遥远的地方,站在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指引,按照“宁可让电等发展,不可让发展等电”要求,多次专题研究援疆工作,加大对新疆电网的投入,推进各项配套政策支持,适度超前建设新疆电网。目前,新疆电网已形成“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的主网架格局,实现750千伏骨干网架覆盖所有地州。2019年9月建成投运±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的特高压工程,实现了世界高压输电领域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新疆已经从电网建设的“追赶者”走向了“领跑者”。

电力工业的新高地,矗立在中国的西北角。

从电力孤网到外送全国

7月4日清晨,远在华东的合肥市从睡梦中苏醒,人们开始一天的生活。但人们并不知道,供应城市运转的部分电力,是来自几千公里之外,新疆广袤戈壁上的风能和太阳能。

这天,±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年内向华东输电突破30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接近100亿千瓦时,占到三分之一。这条工程每年的输电能力可以点亮4亿盏30瓦的电灯,满足5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2021年6月20日,在新疆哈密市东南100公里左右处,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带电作业人员在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929号铁塔顶部进行带电作业。(张利民摄)

从我国的资源禀赋看,能源资源同能源需求市场分布并不均衡,能源基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与中东部负荷中心的距离都在1000—4000千米。因此,客观决定了中国能源和电力发展必须走远距离、大规模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之路。

针对我国国情和电力工业实际,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以电网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疆电外送”通道,为新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搭建全新的平台。2010年11月,750千伏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一通道顺利投运,新疆结束孤网运行历史,充沛的电力第一次跨越天山,参与到全国能源配置体系。“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战略构想,在新疆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2020年10月14日,750千伏阿勒泰输变电工程投运,新疆实现750千伏电网覆盖所有地州。(张利民摄)

大建设的背后,必然是大投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三次援疆工作座谈会,先后出台支援新疆20条、25条和新25条工作意见,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加大技术、资金、人才帮扶力度,构建全方位援疆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在疆投资942亿元,引领社会投资超过1800亿。

国家电网公司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全力加快新疆电网建设。2013年6月,建成750千伏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疆电外送”能力提升到200万千瓦。2014年1月,建成±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相当于在郑州同时投运8座100万千瓦装机的电厂,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经过哈密。(张利民摄)

电网发展势必带动经济发展。随着一条条“电力高速路”凌空架起,“疆电外送”能力超过2000万千瓦。截至2022年6月底,新疆累计外送电量5465亿千瓦时,送往全国20个省(区、市),对保障全国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疆电外送通道接连投运,疆内电网建设如火如荼。“十三五”期间,新疆电网实现750千伏骨干网架覆盖所有地州,重点城市形成220千伏环网结构,全部工业园区实现110千伏及以上电网供电,成为全国750千伏变电站最多、220千伏覆盖区域最广、新能源消纳总量最大的省级电网。

从万家灯火到美好生活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6月20日,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歌声,23名塔吉克族小学生坐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捐建的多媒体教室,手握鼠标,在电脑上画着五星红旗。

马尔洋乡小学生第一次使用电脑学习绘画。(高志星摄)

这一幕发生在帕米尔高原腹地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中心小学。2019年12月,马尔洋乡接通大网电,2067名边境农牧民告别了“抱着太阳能板找太阳”的缺电日子,开启了电气化生活。

“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关心与关爱,感谢国家电网公司的辛勤付出,你们输送的不仅仅是稳定的电力,更是温暖和希望。”2020年4月,马尔洋乡的全体村民专门给国家电网公司寄去感谢信,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群众的牵挂和关怀,感谢国家电网员工不畏艰险、翻山越岭建设“电力天路”,让他们用上安全稳定的大网电。

“富民兴疆”,蕴含着党中央对新疆各族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郑重承诺。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电网建设、定点帮扶、产业扶贫等方式,为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疆莎车—和田Ⅱ回75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现场。(张利民摄)

发展不只是数量的增加,更是质量的提高。“十三五”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投资322亿元,在新疆启动了电力惠民利民工程。

2017年6月,新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胜利收官,完成了748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992个村通动力电。

2019年6月,新疆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告捷,覆盖27个县、259个抵边村寨,共惠及2.2万户、8.74万农牧民。

2019年12月,新疆提前半年完成“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任务,惠及南疆33个贫困县、439万贫困群众。

2020年6月,新疆11个光伏行政村全部接通大网电,1535户农牧民结束了看天用电的历史。

在新疆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大泉湖村,国网昌吉供电公司员工给村民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张利民摄)

电足了,乡村牧区焕然一新,农牧民过上了新生活。

新疆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远离电网负荷中心,以前靠光伏发电。夏季日照时间长,可以维持基本照明。冬季天短,经常没电,连通讯也时时中断。2018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投资635万元,实施配网建设工程,村民用上了“大网电”。

周仁祯在琼库什台村经营牧家乐已经6年。通大网电后,他重新装修了客房,购置了电视、热水器、消毒柜,生意越来越好。现在,琼库什台村每天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次,电力真正成了乡村振兴的“先行官”。

从万家灯火到美好生活,坚强网架已经延展到新疆的每一个角落,电流正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剂,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从煤电基地到风光无限

在新疆,绿色是最动人的底色。

7月的天山天池,山清水秀,景区两侧山花似锦。

区间车司机钱丰驾驶着纯电动客车,穿行在景区的“黄金大道”上。

钱丰说:“2019年6月以来,景区已经实现区间车、游船全部电动化,酒店、餐饮、商铺也都使用电锅炉、电烤炉等设备,彻底告别了燃煤燃油,成为全疆首个国家5A级‘全电景区’。”

让钱丰津津乐道的“全电景区”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电能替代”的重要项目,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现在天池景区,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1200吨,减排二氧化碳3000吨。

在新疆天山天池景区,电网员工正在为景区用电客户检查用电设备。(杨全力摄)

充分发挥新疆“风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零碳能源。从2017年开始,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投资2800万元,在天池景区建设两座35千伏变电站,敷设3.6千米地下电缆,提升供电可靠性,服务景区用能绿色转型。

2021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努力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的目标,在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方面全方位发力。

在新疆哈密蓬勃发展的风光电站,新疆正从煤电基地向绿电基地转型。(张利民摄)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蕴藏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仅九大风区的风能资源就相当于四个半三峡电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新疆完全有条件成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主战场。

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1986年,达坂城建起我国第一座风力发电实验站,1989年进行扩建,单机和装机总容量均居全国首位。2006年,新疆风电产业发展放缓,排名从从全国第一下滑至第六。2010年底,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1407万千瓦,而风电装机仅100万千瓦,不足十分之一,年发电量24亿千瓦时。而光伏发电,还是一片空白。

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风力发电存在明显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新疆虽然地域广阔,但却是全国数得上的“小电网”。由于人口少、经济不发达,一年的用电量仅与长三角一个城市相当。而且长期孤网运行,全网调峰能力相对不足,制约了风电发展。

那么,新疆风电发展是不是进入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国,西部和北部煤、水、风、光各种能源资源集中,中东部需要电,却只有煤炭能够转换,付出的代价是长途运输、步步加价;而无影无形的风、光资源,根本就运不走。

因此,要实现风电和光电大规模开发与高效利用,必须统筹考虑新能源基地与外送通道建设,特别是建设跨区的超特高压输电工程,将西部和北部的风电和光电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

2010年到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十年磨剑,在新疆先后建成“两交两直”的外送四通道网架,实现了用新疆的一阵风,点亮中原和华东的万家灯火。

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区的风电场与输电线路。(周广科摄)

大规模的“疆电外送”,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让新疆新能源发展风起云涌,进入历史最快时期。2011年至今,新能源装机容量由140万千瓦提升至3752.2万千瓦,占总装机的34.11%,位居全国前列、西北第一。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4%以上,较2016年历史最低值提升31个百分点,摆脱了连续三年的新能源“红色预警”,新疆成为中国大规模推广应用“绿色能源”的重要基地。截至6月底,新疆新能源外送电量1504亿千瓦时,占总外送电量的27.83%,相当于减少燃煤437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亿吨,实现了“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

750千伏伊库线穿越巴音布鲁克草原,成群的牛羊怡然自得。(张利民摄)

阳光洒满天山,奋斗书写新篇。

按照《新疆“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新疆将进一步完善750千伏主网架,开工建设±800千伏哈密北-重庆特高压直流工程,推动实施哈密-敦煌第三回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形成“内供七环网、外送六通道”的主网架格局。

新疆,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高质量发展的电力工业,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澎湃动力。

中国的西北角,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发展的新高地。

信息来源:国网新疆经研院

电能替代 / 能源生产 / 二氧化碳 查看更多
资讯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 章建华 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能源行业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从能源结构看,非化石能源加快成为供给增量主体。2023年新增能源生产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40%,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加速低碳化发展。二是从产业体系看,绿色低碳技术加快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为全球

资讯

格尔木市:推进龙源高倍率熔盐储能示范项目,力拼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一年春作首,万象始更新。市两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等,明确一揽子新举措,吹响2024年拼经济稳增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战鼓激荡催人奋进。为加快建设全省副中心城市,格尔木正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迅速吹响奋起直追、竞标争先、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全方位融入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聚焦昆仑文化、生

资讯

两部门:目标到2025年配电网具备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

《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 3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

资讯

福建宁德:渔排用上了新能源

福建宁德依山傍水,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海上渔排养殖发达,全市共有养殖户近3万户。如此庞大的“海上社区”如何安全用电、绿色用电?海上“风、光、储、充、用”一体化试点项目给出了答案。 乘船进入宁德市三都澳白基湾海域,记者发现一件新鲜事,光伏发电板不是安装在渔排的屋顶上,而是漂浮在海水上。光伏发电板会不会被高盐度海水侵蚀损坏?为何不安装在屋顶上? “渔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大,需要的光伏发电板多,但

资讯

河南南阳:到2025年光伏装机量4.3GW以上 新能源发电全部市内自用 不外输

2月18日,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南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以光伏发电、风电为重点,以生物质、抽水蓄能、地热能、氢能等为补充,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优先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风电+高比例储能”“光伏+高比例储能”“风光火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装机

资讯

张荣华:全面落实”双碳”战略,统筹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其绿色低碳转型对于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支持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2021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2022年,国家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资讯

绿储科技熔盐储能关键装备研制项目被评为年度十佳“新引擎”项目

2024年2月19日,吴兴区召开“大抓项目年”经济发展大会,会议总结了2023年区经济发展成效,表彰鼓励在全区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浙江绿储科技有限公司熔盐储能关键装备研发及制造项目被评为年度十佳“新引擎”项目。 绿储科技荣获2023年度十佳[新引擎]项目 绿储科技董事长金建祥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为企业代表发表主题演讲。金董事长表示,绿储科技坚持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科研创新

资讯

盐城建湖供电:打造全电厨房全覆盖新模式

报载:最近,盐城建湖县供电公司结合生活燃气安全专项检查排查整治活动,全面推进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其基层供电所在内11个职工食堂已全部实现烹饪无明火,成功改造为符合时代需求的绿色、节能、安全、高效的电气化厨房,实现“全电厨房”全覆盖。 所谓“全电厨房”是指厨房内所有用能设备放弃传统的煤或者天然气等能源,采用全电力操作的烹饪系统。它拥有比传统厨房更高效、更节能的特点。其旨在通过全方位的电器和技术支持,提

资讯

两部门关于新形势下 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能源〔2024〕1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有关电力企业:      配电网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在保障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用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在促进

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能源保障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能源保障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 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强调“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到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发展无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议题之一。 如何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如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