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新能荣获“2025 年度典范光储项目奖”,以算电碳协同技术引领零碳转型

恒源新能 2小时前 511

9月19日,由华夏能源网、华夏能源研究院主办的“2025光储产业大会暨电力市场化论坛”上,北京恒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恒源新能”)储能板块:天津恒新智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在光储融合领域的卓越实践,荣膺“2025年度典范光储项目奖”。

图:获奖现场

在本届大会上,恒源新能技术中心总经理冯立中进行了《算电碳协同创新,赋能零碳未来》主题演讲,以恒源新能的落地实践为核心,全面阐述了恒源新能算电碳协同的创新逻辑与落地路径。

图:冯立中

(1)算电碳协同的新机遇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储能领域正迎来高速增长期。在此背景下,本次大会聚焦光储技术创新与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前行的重要风向标。

恒源新能凭借技术创新性与商业可行性,从众多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奖项,彰显了公司在光储融合领域的领先地位。

本次获奖也是对恒源新能独立储能项目、张家口地区打造的“环京算电一体碳中和示范区”项目的高度认可。该项目创新性地将规模化新能源基地与大数据中心负荷深度融合,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实现绿色电力的高效消纳和稳定供应,成为“东数西算”战略在京津冀落地的典范案例。

而冯立中认为,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算力耗能占比持续攀升,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解决算力增长与碳排放控制的矛盾。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新质生产力,电力是算力的血液,而碳管理则明确发展路径。”冯立中强调,恒源新能提出的“算电碳协同”理念,正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通电力系统与算力设施,构建双向赋能的闭环生态。

恒源新能在算电协同方面已取得实质性突破,已部署的300MW/600MWh独立储能项目,采用先进的构网型储能技术,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和虚拟惯量支撑特性,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冯立中介绍:“通过算电协同调度,项目预计年消纳新能源电量超1.2亿千瓦时,减少弃风弃光率15%,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在“双碳”目标与“东数西算”政策双重驱动下,算力与电力已从“单向支撑”转向“双向赋能”——电力为算力提供稳定能源基础,算力则通过 AI 算法、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电力调度与预测分析,二者结合可重构能源价值链条。

恒源新能以此为核心,已在张家口区域打造“环京算电一体碳中和示范区”:规划553万千瓦风电、光伏项目,年发电量不低于100亿度;配套规划储能系统,构建“共享储能+独立储能”复合模式;联动合盈数据(怀来)科技产业园算力负荷,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闭环。

该示范区年均减排超800万吨,不仅验证了算电协同的商业可行性,更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了“绿电算力+碳管理”的落地样本。

(2)技术创新驱动,拓展多元新业态

与此同时,恒源新能正积极探索“以电引算、以电引碳”的协同发展路径。

恒源新能开发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已实现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实时联动,可根据电价信号、绿电情况动态调整负荷曲线。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响应了国家“源荷协同”的政策导向,更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技术层面,恒源新能正聚焦三大突破方向:一是绿色算力技术创新,研发高效制冷、余热回收技术,推动算力中心 100% 可再生能源供电;二是算力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协同算法实现毫秒级资源匹配,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三是数据驱动的协同调度,整合“发—输—配—用”全链条数据,结合AI预测模型动态平衡算力负载与电力供给,目前已实现整体能效提升15%以上。

作为光储行业的创新者,恒源新能已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到生态构建的全链条能力。

未来,恒源新能将始终以新能源投资开发为基本目标,全力推进全国化布局,贯通源网荷储全要素业务链条。同时,积极拓展虚拟电厂、有源配网等新型业态,培育运维、工程、储能售电等专业公司,构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冯立中表示:“恒源新能将继续深化算电碳协同创新,通过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和。我们愿与各界伙伴携手,共同实践联动未来的能源价值,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零碳转型贡献力量。”

恒源新能的创新实践表明,算力与电力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化,算电协同带来的创新机遇将进一步释放,为新能源行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工智能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而电碳共同加持下的算力资源未来将会无穷无尽。

作为应“双碳”背景而生的新能源企业,恒源新能始终以“创享联动未来的能源价值”为使命,深耕风、光、储、氢清洁利用,以数字化解决方案构建虚拟电厂及分布式能源系统。

 

此次获奖与主题演讲,既是行业对恒源新能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对算电碳协同模式未来潜力的肯定。未来,恒源新能将继续携手生态伙伴,以技术创新为笔、以项目实践为纸,持续构建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新能源体系,为城市与工业净零排放、绿色转型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