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尤溪县供电公司电靓乡村好风景 村美民富产业兴
本网讯 盛夏时节的尤溪县城关镇下村,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村里休闲公园的花朵相映成趣,村道旁的三角梅长势喜人。此番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据下村党支部书记戴汛介绍,下村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近10年来,村里投入1200多万元完成河道整治、旱厕拆除、廊桥修复、景观建设、公路沿线美化绿化等,国网尤溪县供电公司对电网实施了改造升级,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尤溪县是“中国茶油之乡”,全县茶油林面积27.2万亩,全年油茶产量达3000吨,实现产值7.7亿元。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下村以油茶为“媒”,尤溪县沈郎食用油有限公司在下村建成生态旅游观光科普园,成为福建油茶科普示范的一张绿色名片。
“过去,油茶籽采摘下来后,要经过15天左右的晾晒,去壳取籽粉碎后才能榨油。人工压榨,20公斤茶籽只能榨出1公斤茶油。”下村55岁的油茶种植户陈文松介绍说,他种植油茶20多年,过去传统榨油方式要经过人工去壳、日晒、薪柴烘烤等步骤,耗时久、效率低、收益差,曾一度影响他们种植油茶的积极性。
为促进油茶产业绿色发展,国网尤溪县供电公司在尤溪县推广电烤茶籽技术。“全自动智能电烤茶籽系统,可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及烘干时间,有效保障每一粒茶籽的烘烤品质。”据福建沈郎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治钦介绍:“相比传统烘干方式,用电去壳、烘烤,烘干一炉5吨茶籽仅需12小时,4斤茶籽就能产出1斤茶油,用电智能烘干,效益和产能都大大提升,品质也得到了保障,一年可节省人工等各项成本100余万元。”
全自动智能化生产,让福建沈郎油茶股份有限公司迅速成为了省内最具规模的茶籽油系列产品研发、生产的农业现代化企业。该企业在下村建成生态旅游观光科普园,下村依托油茶产业,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业,并辐射带动农户1700多户。
下村党支部书记戴汛是一名90后青年。在他的记忆里,十年前,一些村民的房屋外墙破损裸露,村里的河道杂草丛生、堆满垃圾,村道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没有路灯,村里供电线路错综复杂,电线线径小、供电半径长,一些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纷纷外出寻找出路。
2015年初,下村投入100万元,设计改造旧校舍为县知青文化园,打造知青小街、知青影院,目前,“知青游”这张文旅产业名片,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下村还引进多家企业,因地制宜规划特色旅游业、种植养殖业等,并打造以“悠游下村”为主题的乡村民俗旅游景区,吸引了各地游客。随着村子里人气越来越旺,供电需求也逐年加大。为此,国网尤溪县供电公司对下村实施了电网改造升级,新装2台变压器,将供电线路改成线径大的导线,全面升级了配变台区和低压电网。同时,在电网规划上科学布局,根据下村的建设规化,从科学、合理、经济、美观、发展的角度精心设计,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电力为乡村振兴赋能,点亮了村民们美好生活的愿景,也点亮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油茶种植户陈文松在下村种植了600多亩的油茶,年收入超3万元,既富了村民的钱袋子,又美了乡村,推动了旅游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今年以来,下村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带动了当地土特产销售,村民在家门口仅靠卖土特产收入颇丰。
“下村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戴汛说。下一步,下村将全力打造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具有浓郁田园风光和小桥流水格调的乡村,让村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陈金华)